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许镇
释义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国家机械工业基地——德阳市泰山路北段,全镇幅员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区域5.8平方公里,辖10 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5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

概况

黄许镇概括

黄许镇地处德阳市区北部,东与罗江县白马关镇交界;南与城北街道办相连,西与德新镇、孝泉镇接壤,北与略坪镇为邻。镇政府驻地距德阳市中心11.5公里,南距成都74公里,北距绵阳50公里,幅员面积88.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122亩。辖1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008年11月至12月居委会整合前为6个),267个村民小组,3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约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25人,农业人口49378人,总户数24680户。全镇有中小学各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在校初中学生1598人,小学生225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成人学校1所,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站各1个,敬老院1个,标准化卫生院1所,分院3所,病床80张,卫生站26个,卫生技术人员117人。自来水厂1个,天然气输气站两座(输气能力为20万m3/日),变电站3座(其中:1座35KV、1座110kv、1座220KV),程控电话交换局1.26万门。有德阳监狱、成铁轨枕厂、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重点职业中专等10多个驻镇国营单位。2008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1529万元,增长9.2%,本级财政收入1049.4万元,增长12%,企业总产值实现21341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4117万元,增长23.2%),增长22.7%,企业增加值49085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9780万元,增长21.5%),增长21.8%,农业总产值48000万元(其中:多经产值10000万元),增长6.7%,农村集体总收入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42元,增加436元,增长8%。

108国道(广黄路)穿镇而过,成绵高速公路从镇区东面经过,并在黄许设有出口,将黄许与德阳市区、成都、绵阳紧紧相连;宝成铁路纵贯镇域,并设有三级客货火车站;绵远河贯镇而过,将黄许分为丘陵和平坝两个片区,形成丘陵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平坝优质粮油基地。人民渠五、七期工程环丘陵村而至,有两座小二型水库,沿山旅游路和旌东路盘山交错,是旌阳区打造近郊休闲观光旅游的重要景点。

黄许镇是“市、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之一,2008年结合灾后重建,城镇规划面积582.51公顷(远景规划7平方公里),功能分片为“二心、三带、二片”,发展以商贸、物流和工业为主的城郊工贸型城镇。现城镇主中心新区建设已破土动工,旧城改造也将启动,工业新区350亩新型建材园项目正在建设中。

全镇招商引资完成1.58亿元,引进企业12家(其中过千万元的4家);入驻园区8家。

区位交通

黄许镇东傍龙泉山以北浅丘地带,南距省会成都68公里,距德阳市中心9 公里,西靠川西平原,北离川北重镇绵阳市55公里,全镇村村通水坭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是德阳市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基础设施

镇区内有30口日产50万立方米天然气井和日供30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站两座,日产2万吨自来水厂一座。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等职能部门均在镇内设有分支机构,同时,镇内有设施一流的职业中专、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医院。

历史

绵竹古城

汉晋绵竹古城所在地

今黄许镇北1公里处就是是蜀汉古绵竹关遗址.

据大量史书记载,汉晋绵竹古城就在今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境内。1997年在黄许、袁家两镇地域相交处村民无意间发现了第一块汉城墙砖,随后又相继有所发现,在古城遗址北城墙探沟及遗址中心区探方现场已发现大量的汉砖、陶片,还有石磨及钱币(五铢、货泉、值百五铢)、箭簇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的物品和民居生活痕迹。根据发掘情况看,古城遗迹确为汉、蜀、西晋绵竹县城所在地。

在历史上,史书记载的几件大事都与绵竹城有关。加之,在我国考古界所发现的汉郡、县一级城址遗迹保存完好的微乎其微,因此,确认其位置、范围和遗迹等基本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古绵竹城遗迹的试探性发掘在四川乃至全国考古界都是一次重大发掘。

绵阳古渡

清同治十三年《德阳县志》记载的绵阳古渡就是今日的黄许镇。绵远河古称绵水。明、清称绵阳河,黄许镇亦称绵水镇和绵阳镇,民国29年更名为绵远河。绵远河从绵竹清平和茂汶轿壁山奔腾而下,贴鹿头山南下。黄许镇就有了绵阳古渡口。绵阳古渡的兴建,天堑变为通途,是当时古驿道北路干线必经之道。

由于绵阳古渡远远承受不起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发展之需,一位罗江富绅刘友鳌在黄许镇做生意,大量的粮食、蔗糖、烟叶等土特产要通过绵阳古渡顺驿道运往成都、重庆。刘友鳌的货经过绵阳古渡必须卸车装船,再卸船装车,这样太麻烦。清同治十年刘友鳌奏请四川总督吴棠,他愿捐款在绵阳古渡上修一座桥,以利国济民。

新桥修好,长360米,共有117洞。四川总督吴棠取名为“利济桥”,以昭示刘友鳌利国济民之意。利济桥修好后,黄许镇的绵阳古渡就中止了摆渡的使命,成了运输码头。1929年,川军团长王铭章奉命修建川陕公路,将利济桥一边再加宽一块石板,可通汽车。1934年7月5日,绵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毁利济桥桥洞79孔。致利济桥交通中断。绵阳古渡又恢复了船只摆渡的任务。1946年,经乡人呼吁,国民政府出资培修利济桥,利济桥只可过行人和人力车。1974年6月,古利济桥又遭洪水被冲毁桥洞5孔。古利济桥只剩下了33孔。1963年和1995年,黄许镇两次对古利济桥进行了维修和改建。

如今,绵阳古渡早因绵远河无水而名存实亡,但就在绵阳古渡的上下500米处,已经建起了两座铁路桥和三座公路桥,而经维修后的古利济桥,仍是黄许镇和周边县镇百姓贸易的交通要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