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埔四女杰
释义

百科名片

黄埔四女杰,是指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唯一一批女学员中最为突出的四个人物。分别是“神枪手”胡筠、民族英雄赵一曼、广州起义游曦、少将胡兰畦。

“神枪手”——胡筠

简介

胡筠(1898—1934 ),女,湖南省平江人。

胡筠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著名的女将,文武双全,是中国有影响的大烈士。她的革命事迹在湘、鄂、赣革命老区广为传颂。平江县大坪乡是胡筠烈士的家乡,是她曾经革命战斗过的地方。 胡筠出身诗书世家,北伐时与喻杰等随军到了汀泗桥,并且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后进入黄埔军校女生队。虽然自幼时缠脚,却以“神枪手”之名勇冠黄埔四女杰之首。

生平经历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胡筠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6期学员。

胡筠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政治处宣传员。

1928年7月,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胡筠率领游击队协助作战,胜利后首任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此后,又相继任红16军独立团团长、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红军学校5分校女生团政委等职。

1934年1月,这位“革命坚决,打仗勇敢”的“难得的女将”竟然被王明左倾路线执行者以“反革命”的罪名秘密杀害。

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荣誉

胡筠曾指挥的著名战斗, 并为父老所传颂的有声东击西的木瓜乡“石壁之战”、用辣椒烟熏岑川乡“碉堡之战”、利用地形杀回马枪的“泉水之战”、扰敌致疲然后主力远程奔袭的修水县"朱溪之战”,用棉絮绑在桌子上令战士顶着桌子冲锋的"武宁之战”等。又《通城人民革命史》载,一九三0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率红八师及赤卫军一千余人采用内应外合的战术,一举攻克了通城,缴枪一千三百七十余支,长机枪五挺,手枪三十余支,子弹十余担,其他军器无数。胡筠在担任红军学校女生团政委时,她运用武汉军校学得的军事知识,指导女生们的军事学习和训练。一次敌人进犯省委会,胡筠率领女生团和省委机关的女同志参加反击战。这次战斗数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打得最出色,省委嘉奖了她们。胡筠每次战斗中身先士卒,两次负伤,坚持指挥,她从实践中总结出“拦腰截尾,打敌消残,敌进山,我下段,敌分散,我集中,敌去河东,我往河西,我忽东忽西,时隐时现,积小胜为大胜”等游击战术。据当时报载:"彭德怀与胡筠的部队互相呼应,声势浩大,赤焰所播,如火燎源。”

胡筠爱好文艺,治军之余,曾创作大量宣传作品,其最著称者《李更探监》和《鲁胖子哭夫》等,前者反映罗纳川夫人李更探监,感人至深,后者形容鲁涤平哭张辉瓒,淋漓尽致,两剧至今流传在万载小源等地,刊载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万载资料分册中》,胡筠写诗抒发自己的战斗豪情:

绿阴深处无暑炎,席地看报也谈天。

男女穿上军装服,革命阵容意志坚。

保卫后方有责任,支援前线毋迟延。

三镇基地金汤固,快听战友奏凯旋。

民族英雄——赵一曼

简介

赵一曼(1905年-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生平经历

人称“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现宜宾市二中)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国共产党首届四川省委委员,革命先烈,人称川南农王)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

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

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8月2日,赵一曼被押去珠河县(现尚志市),被日军枪毙杀害。

荣誉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广州起义——游曦

简介

游曦(1908—1927)著名革命烈士。原名游传玉,女,重庆巴县人。游曦是英勇无畏的共产主义女战士。她冲破封建枷锁,投笔从戎。后参加广州起义,献身羊城。

生平经历

1925年冬,进入重庆中法学校四川分校学习,不久即转为中共党员,并担任该校党支部委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并负责该校学生会和重庆学联的工作。

1926年初,负责重庆市妇联的筹备工作,同年4月1日,被选为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暑假期间,动员女学生中的党团员到磁器口、菜园坝的丝厂去做女工的教育工作,并在磁器口办起了夜校,建立了工会组织。

1926年12月,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5月,到武汉国民政府新组建的中央独立第一师第一团宣传队工作,随军讨伐叛军夏斗寅。在咸宁,孤身一人捉住了逃跑的土豪。

1927年7月,到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任第一营女兵班班长。11月,在广州参加了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于12月11日率领女兵班参加武装起义,当国民党军队于13日进行反扑时,她率领女兵班赶往长堤阻击敌人,同十倍于己的敌军进行激烈战斗。子弹打完后,指挥战友们甩出最后几颗手榴弹,端着上了刺刀的钢枪,冲向敌人,展开肉搏,在战斗中与全班战友一起壮烈牺牲,年仅20岁。

少将——胡兰畦

简介

胡兰畦(1901年—1994年),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革命战士。她是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和陈毅、吴玉章、廖承志、成仿吾等杰出人士的生前挚友。在整个民主革命的各个时期,她都做出了贡献。民国时期,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将军军衔的女性只有7位,她们是中将宋美龄、奇俊峰、巴云英,少将胡兰畦、谢冰莹、额仁庆达赖、姜毅英。其中的胡兰畦少将是位大美女,她曾以时尚俏女郎登上过《良友》画报的封面。

生平经历

1901年6月22日,胡兰畦出生于四川成都,远祖是明代开国功臣胡大海,其父参加过袍哥组织,一直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其母也颇有文化,胡兰畦记事时,母亲就教她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传统名篇,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五四”时期,她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1920年冬,胡兰畦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

1923年,经过亲友的证明,胡兰畦和杨固之正式解除了婚姻关系,恢复了自由身。

1922年5月4日,胡兰畦加入恽代英在泸州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23年,胡兰畦还与辛亥革命以来另一位传奇女性杜黄一道发起组织了四川妇女联合会,并先后参与筹备川南女界联合会、成都妇女公会等活动。1924年,胡兰畦作为四川女界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联第六届代表大会。

1926年胡兰畦(左)在广州与女友高淑

1925年3月,经人介绍,胡兰畦和川军青年军官、川军第三师政治部副主任陈梦云结婚。1926年春,胡兰畦和陈梦云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广州,胡兰畦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等中共代表人物,也结识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孙中山的亲密助手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女士。

1931年7月,宋庆龄的母亲逝世,她要回国奔丧,要胡兰畦陪她一起回国。宋庆龄对胡兰畦说:如果你愿意在国内工作,我帮你解决;如果要继续在国外求学,我负责资助你再到德国来。胡兰畦把这些情况告诉了组织。经组织批准,胡兰畦随宋庆龄一道回国。

同年10月,宋庆龄通过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和陈翰笙的帮助,送胡兰畦再度赴德继续学习。当时,德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已强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为了团结更多的留学生抗日救亡,旅德华侨和留学生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旅德华侨反帝同盟”,胡兰畦任主席,成员有王炳南、江隆基、程琪英、刘思慕等人。

1932年12月,根据德国共产党的决定,胡兰畦在柏林体育馆举行的反法西斯大会上发言,控诉日本侵华罪行。1933年春,希特勒上台,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胡兰畦同德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的工作人员费慈·新田合作,印发传单,因而被捕,关入女牢。宋庆龄和鲁迅等人以“民权保障大同盟”的名义,向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提出抗议。3个月后,胡兰畦获释。由于玛丽亚·爱塞和克拉拉·蔡特金以议员身份出面担保,胡兰畦得以暂留德国。

1936年7月,胡兰畦回国来到上海。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进攻上海。目睹日寇的烧杀淫掠,胡兰畦非常气愤,她自告奋勇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开办的女工补习学校中招了10个女青年,于1937年10月5日成立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解放后,她被安排到北京工业学院从事后勤工作,命运多舛的她,成了历次政治运动的牺牲品,其经历充满了闹剧意味的荒诞与无奈:“三反”、“五反”时,她是“贪污分子”;她不认识胡风,“反胡风集团”时,她又被打成“胡风分子”;“反右”斗争中则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劳动改造。可谓受尽了冤屈。1978年平反后,胡兰畦重新入党,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晚年在邓小平支持下,尽自己的所能,为老年事业做了许多贡献。

1994年12月13日,胡兰畦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

黄埔军校女学员

黄埔军校闻名遐迩,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曾经开办了女生队,它是黄埔军校史上唯一的一期女学员队。 1924年6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黄埔岛上创办了黄埔军校。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黄埔军校便在武汉创办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1927年初,分校决定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招收女学员。消息一出,各地女青年报名相当踊跃。最后经过严格审查,只录取了183人组成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子学员队,加上由湖南学兵团并入的30名女生,女生队总数为213人。她们当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也有少数已经当了妈妈,有的还缠过足。从出身、年龄、文化程度来看,大都参差不齐。

而就是这群参差不齐的女学员,以她们崇高的革命志向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了终生,为今天的广大女性树立了榜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