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阴县 |
释义 | 距古都西安120公里,有“三秦要道, 八省通衢”之称,居新欧亚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区位。总面积817 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地形南高北低,山奇水秀,古有“山川形胜,甲于关中”之说。华阴设县有2300多年历史,春秋设邑,战国置县。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华阴市辖3个街道、4个镇、3个乡:太华路街道、岳庙街道、玉泉街道、孟塬镇、桃下镇、敷水镇、华西镇、卫峪乡、五方乡、北社乡。 历史沿革春秋晋置阴晋邑。战国以魏长城为界,东属魏,西属秦。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32年)魏纳阴晋于秦,阴晋改名宁秦,秦置县,属内史。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以地处华山之北更名华阴县,属京兆尹。王莽始建国改名华坛县,东汉复名华阴县,属弘农郡。前秦分西部地于敷水河西今敷水镇附近置敷西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华阴县迁临晋(今大荔),辖地归敷西县,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迁回,属华州。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迁县治于今市区。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属华山郡。隋初废敷西县入华阴县,属京兆郡。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因避武则天祖讳改称仙掌县,属华州,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华阴县,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更名太阴县,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复称华阴县。历宋、元、明未变。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同州府。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属直属省。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属省。1958年撤销华阴县并入渭南县,1961年分出复设华阴县,属渭南专区。1969年属渭南地区。1990年撤销县制改设华阴市(县级)。1994年属渭南市。 建置沿革早在新石器时代,本县观北乡龙窝村,敷水镇横阵村、敷南村,岳庙乡西关村等地就已有人类活动。 “华阴”作为县名,始于西汉高祖八年(前199),因治县在华山北麓而得名。置县距今已有2189年。考其沿革,更为悠久。 夏(约前21—前17世纪) 传说禹帝制九州,华阴隶属雍州。 商(约前1600—前1028) 华阴属雍州。 西周(约前1027—前771) 华阴属豫州。 春秋(前770—前475) 华阴属晋,晋置阴晋邑。 战国(前475—前221) 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分晋室,华阴以魏长城为界(今县城西约1里处),东属魏,西属秦。魏文侯三十三年(前410),“秦侵我阴晋”,魏败。秦惠文王六年(前332),魏纳阴晋于秦。秦置于宁秦县(包括今华阴、潼关二县),取“宁靖秦疆”之意。 秦(前221—前206) 宁秦属内史管辖,治县仍为阴晋城。 西汉 高祖八年(前199)改宁秦为华阴,属京兆尹,治县阴晋城。西汉末年,华阴县东部置船司空县(辖本县东部及潼关县)。 新(王莽)(9—23) 天凤二年(15)更名华阴为华坛县,辖区约为本县西部。同时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同属翊尉郡。辖区为本县东部及潼关县地。 东汉(25—220) 复名华阴,撤船利县,辖地并入华阴县。初同属京兆尹。建武十五年(39)由京兆尹改属弘农郡。 三国曹魏(220—265) 华阴属司州恒农郡。 西晋(265—316) 华阴属司州弘农郡。 东晋东晋太元十八年(393),华阴及敷西县改属梁州华山郡;前赵(304—329),华阴改属雍州弘农郡;后赵时(319—349),华阴属雍州弘农郡;前秦(351—394),华阴及敷西县属洛州弘农郡;后秦(384—417),华阴及敷西县属冀州华山郡。大夏时废敷西县。东晋义熙十三年(417)改属雍州,治所华阴。 南北朝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华阴与大荔县合并,迁临晋城(今大荔县城附近),同年复设敷西县,属东雍州华山郡。北魏永熙元年(534)在本县东5公里处设定城县,后废。西魏废帝三年(554)正月改名华州,华阴及敷西县属华州华山郡,北周袭西魏属制。 隋(581—618) 初,撤敷西县,其辖地并入华阴县,迁址今县城,开皇三年(583)属华州,大业三年(607)改属京兆郡。义宁元年(617)分京兆郡,郑县、华阴二县设华山郡。武德元年(618)改为华州。 唐(618—907) 垂拱元年(685)改华州为太州,改华阴县为仙掌县。天授二年(691)分仙掌县东部设立潼津县(今潼关县地),属虢州。圣历二年(699)三月改属太州。长安二年(702)撤潼津县,辖地并入仙掌县。神龙元年(705)改太州为华州,仙掌县更名华阴县。上元元年(760)十二月再改为太州,华阴县改为太阴县。宝应元年(762)改名华州,同时复名华阴县,属京畿道华州。 五代(907—960) 华阴先后统属华州。 北宋(960—1127) 华阴属永兴军路华州。 金 皇统二年(1142)华阴属京兆府路华州。 元(1260—1368) 至元十六年(1279)华阴属安西路总管府。皇庆元年(1312)属奉元路华州。 明(1368—1644) 华阴属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华州。洪武七年(1374)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指挥司。九年(1376)改设潼关卫(改隶河南都指挥司),屯、营、堡、寨星占华阴28处。 清 雍正四年(1726)华阴县东部置潼关县,与华阴县同属华州,十三年(1735)华州降为散州,不再领县,华阴、潼关改属同州府。 民国 二年(1913)撤同州府,华阴属陕西省关中道。二十二年(1933)撤销道制,直属陕西省。二十八年(1939)改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23日华阴解放,本县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渭南分区。1950年5月,属陕西省渭南专区。1956年10月改属陕西省。1958年12月并入渭南县。1961年9月恢复华阴县建制,属渭南专区。1969年属渭南地区。1990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华阴县为华阴市。 五大优势一是华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物旅游资源,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地面文物23处,两处为国家级(西岳庙、魏长城),3处为省级文物(玉泉院、横阵遗址、西汉粮仓),17处为市级保护文物。被誉为"群岳之雄"的西岳华山,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2年被命名为全国旅游圣地40佳,96年成为西北第一家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去年又被评为4A级风景名胜区。华山仙掌为陕西八景一绝,西岳庙有"陕西故宫"、"陕西第二碑林"之美誉,即将开发的仙峪景区有"华山脚下维纳斯"之盛名,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完整的人文景观构成了独特的华山文化。这些与市境内新石器时代的横阵、龙窝文化、春秋阴晋城、战国魏长城、西汉京师粮仓、隋代杨氏古墓群等遗址,构成了丰富而完整的旅游体系。近年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二是华阴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农副土特产品种繁多,有黄梅等10多种水果,黄河鲤鱼等14种水产品,华山灵芝等260多种中药材,金、铁、石板材、矿泉水等25种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是华阴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她地处西安、洛阳之间,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处,交通便捷。陇海铁路、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横穿而过,是沟通我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南北走向的大华路、金华路是陕西东部南北交通的重要干道,人均公路里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境内有四个火车站,旅客年流量为3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为100万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之际,华阴地处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加之又有华山名山效应,完全可以成为秦东的旅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四是部省属大企业密集沿310国道聚集着秦岭发电厂、 西北第二合成药厂、黄河工程机械厂等7家部省属企业, 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 五是外部环境堪优城市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干支线配套,四通八达,境内电网有330 、110、35千伏变电站四个。南北城区两座水厂, 日供水能力1.5万吨。国债项目日供水能力5万吨的城区第二水厂,正在加紧建设,年末即可投入使用。国家郑─西─成电讯光缆全线铺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健全,设施先进。围绕华山旅游而建起了誉称"亚洲第一索"的北峰索道。山下功能齐全的服务配套设施,宾馆林立,环境优雅,加之华阴人民的热情好客,招商引资机构健全,按照以华山为"窗口",以"两路"为桥梁,"三外"并举,两轮驱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思路,以优惠的招商政策,以及采取"一条龙"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事一策,一事一议的招商措施,先后引来了外商、外地投资企业15个,实际利用外资2.8亿元。"九五"以来,我们华阴市委、市政府紧抓五大优势,突出特色经济,提出并实施了"开放开发"和"依山兴城,以城带乡"战略,按照"旅游牵头,全面带动,突出城建,基础先行"的思路,努力把文物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围绕华山大做文章,使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全社会旅游总收入达到4.9亿元,旅游经济的"龙头"支柱地位日益凸显,风景型旅游城市的雏形日趋形成。 五"期间,华阴将与新世纪携手同行,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旅游特色经济为着力点,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积极实施"依山兴城,开放开发,城市化,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防洪保安,山川秀美,高效农业,信息网络,旅游环线建设"六大工程;努力壮大"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以旅游产品为主的轻工业"四大基础产业;建设好"设施农业,优质小麦,黄河水产品及特种养殖,花卉培育栽植,秦岭北麓林果"等五大基地,积极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去,努力实现华阴经济社会的新跨跃,使之不断朝着开放、文明、富裕的风景型旅游 城市的总目标迈进。 作为中原入陕第一市,我们坚信华阴必将以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招商政策和优越的发展环境,成为众多有识之士大展宏图的最佳舞台。 交通情况华阴距古都西安120公里,有“三秦要道, 八省通衢”之称,居新欧亚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区位,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她地处西安、洛阳之间,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处,交通便捷。陇海铁路、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横穿而过,是沟通我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南北走向的大华路、金华路是陕西东部南北交通的重要干道,人均公路里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境内有四个火车站,旅客年流量为300万人次。 景点介绍中国西岳华山神庙建筑亦称“西岳庙”,是历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华山神的专用场所,同时又是皇帝的行宫,占地186亩。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距华山5公里。始建于西汉,发之于唐宋,盛之于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和扩建,现存建筑多属明清遗构。形制、布局和气势酷似北京故宫,有“陕西故宫”之美誉。又因其在五个岳庙中建庙时间最早、占地面积最大,因此还被称为“五岳第一庙”。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庙是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对华山主峰,以中轴线形式南北贯穿,东西对称,外城内廓。庙内殿宇森穆,亭榭廊庑点缀,拱桥流水回环,碑石雕刻林立,苍松翠柏掩映,神话传说美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天威咫尺”石牌楼明代万历年(1573~1620)所建。结构为四柱三开间五楼式。其建筑独具匠心,雕刻手法精湛,采用了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等各种技法;建筑构图以中国古代象征吉祥如意的禽兽花草为主,极具高超的艺术价值,是庙内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一座石碑楼。石碑文化 西岳庙又有“小碑林”之称。原庙内的许多珍贵碑石已被国家收藏,如“两狼碑”、“乳香记碑”、“唐述圣颂碑”等,现存的碑石许多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如“三多碑”、“三绝碑(北周碑)”以及道教高士陈抟的“开张天岸马,齐逸人中龙”碑,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之宝库。 同名华阴县一、 南朝宋侨置,属南天水侨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梁废。 二、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改临晋为华阴县(陕西大荔县城),为冯翊郡治。孝明帝孝昌三年(527),改华阴县为武乡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