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鸡三足 |
释义 | 简介《公孙龙子· 通变论》中提出的一个命题,也是《庄子 ·杂篇·天下》记载的二十一个论辩命题之一。“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谓牛羊足一,数足四,四而一故五。牛羊足五,鸡足三,故曰牛合羊非鸡。”,鸡有两足,加上独立存在的抽象的“鸡足”,便得出“鸡三足”的荒谬结论。这是混淆了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诡辩。 《公孙龙子·通辩论》原文曰:二有一乎? 曰:二无一。 曰:二有右乎? 曰:二无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无左。 曰:右可谓二乎? 曰:不可。 曰:左可谓二乎? 曰:不可。 曰:左与右可谓二乎? 曰:可。 曰:谓变非不变,可乎? 曰:可。 曰:右有与,可谓变乎? 曰:可。 曰:变只。 曰:右。 曰:右苟变,安可谓右?苟不变,安可谓变? 曰:二苟无左,又无右,二者左与右奈何? 羊合牛非马,牛合羊非鸡。 曰:何哉? 曰:羊与牛唯异,羊有齿,牛无齿;而牛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未可。是不俱有,而或类焉。羊有 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羊之而牛也,未可。是俱有而类之不同也。羊牛有角,马无角;马有尾,羊牛无尾。故曰:“羊合牛非马也。” 非马者,无马也。无马者,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是而羊而牛,非马可也。若举而以是,犹类之不同。若左右,犹是举。 牛羊有毛,鸡有羽。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谓牛羊足一,数足四;四而一,故五。羊牛足五,鸡足三,故曰:“牛合羊非鸡。”“非”,有以非鸡也。 与马以鸡,宁马。材不材,其无以类,审矣。举是谓乱名,是狂举。 曰:他辩。 曰:青以白非黄,白以青非碧。 曰:何哉? 曰:青白不相与而相与,反对也。不相邻而相邻,不害其方也。不害其方者反而对,各当其所,若左右不骊。 故一于青不可,一于白不可,恶乎其有黄矣哉?黄其正矣,是正举也,其有君臣之于国焉,故强寿矣。 而且青骊乎白,而白不胜也。白足之胜矣而不胜,是木贼金也。木贼金者碧,碧则非正举矣。 青白不相与,而相与,不相胜,则两明也。争而明,其色碧也。 与其碧,宁黄。黄,其马也,其与类乎!碧,其鸡也,其与暴乎! 暴则君臣争而两明也。两明者昏不明,非正举也。 非正举者,名实无当,骊色章焉,故曰“两明”也。两明而道丧,其无有以正焉。 公孙龙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到目前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与他齐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另有孔子的弟子之一,也叫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