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冈三叠层 |
释义 | 由梁思永在殷墟第四次发掘中发现并创立,开创考古层位学的先河。他在错综复杂的地层堆积中,明确了仰韶、龙山和商代文化的叠压关系,首次判断出这些文化的发展序列,这就是后冈三叠层,它建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典范,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进入成熟阶段的典范。 附梁思永(1904-1954年) 梁思永原藉广东省新会县,梁启超次子,1904年生于上海,一说生于日本横滨。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学,回国后进入清华学校留美班,随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及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留学期间,他为了解国内考古情况,一度回国担任助教,在清华学校整理李济在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所出土的部份陶片,并写成英文专刊。 1930年毕业后,梁思永回国参加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的工作,赴黑龙江昂昂溪遗址进行发掘,而后通辽河调查新石器时代遗址。隔天春他参和了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工作,秋季主持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尔后因患烈性肋模焱,卧病两年。1934年梁先生病渐愈后,就赴安阳主持西北冈的发掘工作,这次发掘规模之大,人力之多,田野工作之精细及考古收获之丰富,在国内均属空前。这次发掘出的了10座大型陵墓及上千座祭祀坑,揭示了商代的奴隶社会情况,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正当梁先生着手编写西北冈报告之际,中日战争爆发,他随着史语所搬迁,生活颠沛流离。在四川时,研究院设在山上,他周一上山,周六下山,不分画夜忙于工作。在一个夏夜里,一群人在蚊子及闷热天气的肆虐下,暂放下手边的工作,烤火摇扇,谈天说地,另有一番风味。夏闷热冬湿冷的气候对他的身体不适,第二年夏他就卧病不起。梁先生在病榻上,继续书写西北冈报告。报告只完全第一至第七章及二表的初稿,而后他就前往重庆动手术,西北冈的未完成稿,后被运往台湾,由高去寻辑补为《侯家庄》,分册出版。 殷墟发掘的初期第一次由董作宾主持,目标在于探求甲骨,并提出‘殷墟淹没说’;第二及第三次由李济主持发掘时,他也持同一观点,误判地上文化层由洪水淤积而成。自梁思永参加殷墟第四次发掘后,中国考古进入近代考古学范畴,田野考古的水平大大提高。他彻底否定‘殷墟淹没说’,开始确认版筑上的柱础石和窖穴等考古遗迹,复原建筑遗址。此外,他在错综复杂的地层堆积中,明确了仰韶、龙山和商代文化的叠压关系,首次判断出这些文化的发展序列,这后冈三叠层的发现,建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典范,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迈入成熟阶段的显着标志。再者,梁思永主编的中国第一本大型田野报告─《城子崖》,对后来的报告起了示范性作用。他在<龙山文化-中国文明史前期之一>一文中对龙山文化的特征、三个区域(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的划分、地层和年代,与商文化的关系等几方面几进行综合性扼要的论述,迄今仍是研究龙山文化的精辟著作。 另一方面,梁思永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也为中国考古人才的培育做出重要的贡献,夏鼐、刘耀(尹达)、郭宝钧、石璋如及高去寻等人在历次殷墟发掘中都受到梁先生的熏陶与栽培,并将有关资料及研究成果,陆续公诸于世。他还对中国的田野工作和研究对像做了统筹的设想,成为后来历届长远规划的得力蓝本。 陨落聪睿积极的梁思永,无奈被病魔缠身。1954年传出梁思永逝世的消息,中国近代一代考古学家殒落了!然而他为殷墟考古及中国考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考古发展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