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弘道
释义

作品名称:弘道

创作年代:战国

作品出处:《论语·卫灵公十五》

文学体裁:古文

作者:孔子的弟子

弘道(683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共计1个月。

“弘道”注解

《论语·卫灵公十五》中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往今来,对“道”的发扬光大,乃人的天职,亦是文化事业的天职。宋代湘人周敦颐尝言 “文以载道”,而书又是“文”的载体。

相关概念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却不能用道来光大人。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反省我们自身,是远远地做得不够,或说做得并不合适。

我们是否尽自己的力量使道发扬光大了呢,我们是否有借道来光大自己呢?

道者,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这些,是自然的存在,属大道。不管你存在与否,这些道总是存在的。凭着这些道,自然万物有序地生发和运转,并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是有意识的活物,会思考,是以能认识和掌握更多的道。我们的思想能够与自然之道相通,正因如此,宇宙意志便通过我们个体(或者团体)表现出来。通过我们,使宇宙意志(亦即自然之道)发扬光大——宇宙更加丰饶和繁华,更加和谐有序,更加美好和欢乐。这便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穷我们的一生,寻道,循道,弘道,如此而已。唯其如是,我们才算是有道德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宇宙和自然认可的能有所作为的人。不明道(不知道),不遵道而行,就是违背道德(得),是宇宙和自然所不屑的,我们的灵魂亦将无从进入宇宙的大精神世界,只能在无限空虚中漂泊。

明道旨在弘道,使道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周遭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与繁华。相反,背道而行,我们将制造混乱、痛苦与灾难。想想我们在学习、在思考,就是要明了各种各样的道,力求与道相通,然后按道的规律去行事。古有说“知书达理”,按照掌握和领悟的道理去为人处事。这是读书人的天职,或者叫权利和义务。君子先付出然后得回报,付出得越多,就能回报得多。现实情况往往令人大跌眼镜。刚刚懂得一点道,就想让人知道,希冀别人吹捧和夸耀自己。还没有去弘道呢,只因为懂得了一点点道,就随处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就已经学会同别人讨价还价了。如是我们离道远矣,不懂得道是拿来用的,不懂得去献身于道,将道发扬光大,仅仅停留在获得和索取上。这便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一念之间,我们很多人便在有价值和没有价值之间分道扬镳。有多少的悔恨、多少痛惜,就留在交叉的十字道上。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忧患的是没有才能,不忧患别人不了解自己。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自然界的万物,不管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哪一个不在遵循道而存在、变化和发展?就一般的植物而言,都会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而有生发、成长、开花、结果、衰败的过程。谁又能逆其道而行呢?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生存之道,适合道的能够生存下来(达尔文称说适者生存),不适合道的慢慢都灭绝掉了。生物不能思考,只会适应,任由自然意志的选择。人呢,多了一种学习的途径,对道的明了使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增强,生存的适应力也更大。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权利来违背自然的大道,因为那样的话自然会给我们带来种种的灾难和惩罚。读书人最难得的是谦卑,最失败的是骄傲。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只有按道去行事,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才会得到更多人的爱戴。按道去行事,我们才能融进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和繁荣。

我们头脑里所存储的永远是与自然大道相通的东西,我们所思考的也是怎样与自然之道更加的通畅。除此之外我们的任何思考都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是有害无益的(这种害是通过害己害他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通畅,我们必须时刻加以运用和检验。只有在用中才能发现知道的不足,找出不通畅的的所在,加以改进。东西都放在仓库里,不去用,时日久了,可能就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或者已经锈蚀破败不能用了,或者用了就要出问题的,那是累赘和负担,是不能不防的。

孔子的一句话,让人忧虑,也让人警醒。尤其我们都是为师的人,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传道,首先必须弘道。光说不做,我们便不是真正的传道,只把身上的累赘推给学生。如此,我们会进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我们将不能进天堂,就要进入最底的十九层地犾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