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朝生 |
释义 | 洪朝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工作。发现半导体锗单晶中低温电导与霍尔效应反常现象并提出杂质能级导电唯象模型,成为国际上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作为建立具有液氢和液氦条件低温研究室创始人,致力于推动中国低温工程与应用超导的研究、教学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担任物理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主任,清华、北大、科大物理教授,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获科学大会奖和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 中文名:洪朝生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北京 出生日期:1920年10月10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基本资料姓名:洪朝生 性别:男 出生:1920年10月10日 国籍:中国贯藉:北京市 职业:教授 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 个人简介物理学家。北京人。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研究员。是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1950年在美国普度大学发现了半导体锗单晶低温电导与霍耳效应的反常行为,并提出了半导体禁带中杂质导电的新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来,创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低温物理实验室,建造氢、氦液化系统,开始了低温、超导研究,并进一步开拓低温制冷与实验技术研究;参与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发;积极参与中国制冷学会和国际低温工程理事会的学术组织工作,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获国际低温工程理事会2000度门德尔森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职业生涯洪朝生,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10月10日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4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是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50年在美国普度大学进行半导体锗单晶低温输运现象实验研究时发现了反常电导与霍耳效应,提出了杂质能级上导电的新概念。这个工作结果成为此后国际上关于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1951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主任、名誉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53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创建低温物理实验室,建造了氢和氦的液化系统,开始了中国的低温、超导实验研究,并进一步开拓低温制冷与实验技术。1961年起参与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1980年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长期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致力于低温技术研究、低温工程技术装置研制,并为促进低温、超导技术在中国科学实验与新技术中的推广应用和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研究领域深度制冷机热力过程研究,深度制冷机包括小型脉冲管和GM制冷机,主要用于为红外遥感、超导器件、电子器件冷却和科学实验提供可靠方便价格低廉的低温冷源。与定常恒温连续流动不同,深度制冷机中的流动过程是低温温度梯度下的交变流动过程,为了提高制冷效果就必须探索其循环过程中的规律。 研究成果①发现了循环过程中存在着直流现象,多路旁通法是抑制该现象的方法之一; ②获得了高频交变流动情况下的阻力经验公式; ③发现了采用第二小孔法抑制直流现象的有效方案,该方法已被国际低温界同行广泛采用。 在以上基础性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研制成功了微型高频同轴脉冲管制冷机。30W电功率输入,85K时的制冷功率达260mW,成功地运行了1200小时。2000年通过总装备部的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在航天遥感及红外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述研究结果的论文获得1997年国际低温工程大会优秀学生论文奖和1999年第20届国际制冷大会的林德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技术奖二等奖各一项,获1999年度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一项。GM制冷机研究已经通过199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共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35篇以上。 相关报导谦谦君子,悠悠弥香 ——记洪朝生院士座谈会 精神矍铄、神情爽朗的洪朝生院士来到理化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和年轻教师代表中间,与大家共同交流了对科研和人生的看法。 座谈会在笑声朗朗的气氛中拉开帷幕,首先贾军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活动的初衷,洪老师阐明了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所内的学术交流氛围,以碰撞火花,启发思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大家期望从院士的求学和科研经历中获得一些启示,应大家的要求,洪老师首先简单回顾了自己的科研经历。童年时对星空的好奇,宇宙的深邃让他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于是从小便萌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中学在教会学校汇文中学名师的指点下,更是发现物理学的无限乐趣。 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当时的热门是微波和核物理,但是洪老师并没有盲目的跟风,而是按着导师的思路踏实工作。说到这里,先生提到尽管自己西南联大无线电专业做了一段时间的物理实验课讲师,但从未动手组装过收音机。而在MIT,很多实验台都是自己动手搭建,因此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和技巧。 取得MIT的博士学位后,洪老师开始了普渡大学的实习工作。刚开始时,洪老师说自己也很被动。搭建低温实验台用于研究锗晶体,每天的工作重心集中在测量数据上,并没有明确的科研思路。后来,在导师的一番提醒下,突然激发了主动寻求科研思路的动力。在第一届低温物理国际会议上,有一位专家问到“锗晶体中杂质含量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洪老师会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发现在低温下半导体锗单晶电导与霍耳效应的反常行为,但是当时无法给出理论解释。1950年,即将结束普渡大学工作准备去欧洲留学的前两个星期,洪老师又收到一批样品,他并没有因为新的工作行程而懈怠,而是加班加点进行测试。恰恰这一批样品的测试结果,弥补了之前数据上的缺陷,使得电阻变化与杂质含量之间的规律一下子清晰起来。天道酬勤,正是基于这部分的工作,洪老师提出了半导体禁带中杂质导电的新概念,这项成果成为此后国际上关于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 说到这里,洪老师自我剖析说,尽管自己缺乏眼光,但是有能力,而且从不偷懒。当时西南联大工科学生并没有看外文文献的习惯,而自己并没有被这个传统束缚,曾经搭的一个实验台,实验结果非常精确,主要得益于在国内看到的一篇关于负反馈控制稳定性的外文文献。在学习上,洪老师更看重自己的参悟力,不急于交流,但不排斥交流。每次与人讨论时,三思而后行,不急于下定论。也许正是这一份坚持的毅力和严谨的作风,厚积薄发,成就了他在物理学上重要的发现。 先生言谈中透出的祥和淡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在座的其他与会者。诚敬谦和,也许是先生的率性使然,但我们却于平淡处依然看到繁华无限。 会上大家就如何营造更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提出了一些想法,有待于今后付诸实施 个人荣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洪朝生院士获科学大会奖和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 洪朝生院士荣获2000年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门德尔松奖 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今天正式通知中国科学院低温中心,为表彰中科院洪朝生院士对发展中国低温工程学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授予他2000年门德尔森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此项大奖。 为了纪念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的奠基人及低温工程学的开拓者之一门德尔森博士,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在英国科学家门德尔森逝世4年后,于1986年设立了门德尔森奖,作为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唯一的奖项,谨以此表彰对低温工程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决定把2000年门德尔森奖授予洪朝生院士,既是对其在低温工程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褒扬,同时也是对中国近50年来在低温工程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长期以来,在洪朝生院士的推动和培养下,中国的低温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数十个研究和开发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基本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一批低温装置和研究设备及相应配套的支撑条件,在制冷技术、实验技术、低温系统、材料制备、计量测试等方面取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中国空间技术、卫星遥感、科学实验和超导应用等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树立了中国在国际低温工程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洪朝生院士获2011年美国低温工程大会Samuel C. Collins奖 Samuel C. Collins奖于1965年由美国低温工程大会设立,由国际低温工程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组成委员会负责评选,旨在奖励既对提出和解决低温工程问题有杰出贡献,又为低温工程领域发展和学术交流长期做出无私奉献的个人。自该奖项设立以来,仅有15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罗二仓研究员于6月16日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举行的颁奖宴会上代表洪朝生院士领取了奖章,并发言介绍了洪朝生院士在低温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低温事业发展的贡献。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