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兰山岩群 |
释义 | 贺兰山岩群(Helanshan Gr.)的时代属新太古代。在贺兰山宗别立地区出露的中深变质岩系,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难以建立地层学意义的地层系统,故称岩群。由下而上分三个岩组:①秃鲁根变粒岩—大理岩组,②阿楞呼都格变粒岩组,③柳林沟片麻岩组。原岩为碎屑岩、泥质岩、石灰岩夹火山岩系列,属大陆边缘沉积相,变质作用达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混合岩化作用普遍强烈、区域变质作用可分三期。侵入于眼球状混合岩的褐帘石伟晶岩中的褐帘石U Pb年龄为20.8亿年。 简介地层名称: 贺兰山岩群 地层名称(英文) Helanshan Gr 阶代码: Ar3 地区代码: 4 命名: 霍福臣等1987年命名。命名剖面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别立苏木柳树沟—白可可沟。 沿革贺兰山北段古老变质岩系长期以来称桑干杂岩或桑干群,由于它不整合于长城纪黄旗口群之下,故又称前长城系。1977—1981年宁夏区调队在石嘴山市进行(J-48-XI)幅1:20万区调工作中建立了太古宙宗别立群,在同时开测的乌海市(J-48-XI)幅1:20万区调中又将贺兰山北段的老地层归属千里山群上部的哈布其盖组。经研究它不能与千里山群哈布其盖组等同,故霍福臣等(1987)将贺兰山地区太古宇命名为贺兰山群。1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将该群由下而上划分为3个亚群:第一亚群主要由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夹少量石榴黑云变粒岩组成;第二亚群下中部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少量二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上部为黑云变粒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石英片岩;第三亚群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厚层浅粒岩,其时代定为太古宙。近年来,胡能高等(1994)在贺兰山群出露最完整的宗别立地区进行了1∶5 万呼鲁斯太幅和古拉本幅地质调查,他们鉴于该区地层已经多期变质和变形改造,地层层序关系已遭破坏,并有同变质花岗岩的侵位,不能建立地质学意义上的地层系统,故将贺兰山群改称为贺兰山岩群,时代定为新太古代。按岩石组合情况,将变质岩系划分为秃鲁根变粒岩大理岩组,阿楞呼都格变粒岩组和柳树沟片麻岩组。特征即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描述。 特征分布在宗别立地区的秃鲁根、阿楞呼都格、柳树沟、大山头、枣窝沟火车站一带。自下而上分为: ??1秃鲁根变粒岩组大理岩组主要岩石类型为变质岩、大理岩和钙硅酸盐岩,这些主要岩石类型和其它少量岩石类型组成两种交替排列的岩石组合单位,其一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与薄层(厚层)状大理岩互层,两者间常发育钙硅酸盐岩;另一组合为含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夹黑云斜长浅粒岩或富铝片麻岩,有时富铝片麻岩较多,局部表现为富铝片麻岩夹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或二者呈互层状。原岩相当碎屑岩-泥质岩-石灰岩(泥灰岩)系列。 ??2阿楞呼都格变粒岩组与前一岩组呈断层接触。在有些地段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以青灰色黑云斜长变粒岩、榴云斜长变粒岩为主体,夹少量灰色斜长浅粒岩和长石石英岩;上段仍以青灰色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体,但富铝片麻岩的夹层有所增加,且在近顶部出现很少量大理岩透镜体。在区域上,上段还出现榴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二辉麻粒岩、黑云二辉麻粒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原岩为碎屑岩-泥质岩系列和碎屑岩-火山岩系列。 ??3柳树沟片麻岩组与上岩组之间有花岗岩侵入。本岩组其韵律性层以富铝片麻岩与石榴黑云变粒岩反复交替呈互层为其特征。前者富含堇青石、石榴石、夕线石和少量铁铝尖晶石,岩石中常含少量石墨。后者常含少量堇青石和夕线石,主要为斜长变粒岩,也见二长和碱长变粒岩。原岩属碎屑岩-泥质岩系列。 ?ケ狙胰盒纬捎诖舐奖咴档某粱?盆地。变质作用达高角闪岩相至角闪麻粒岩亚相,属低压相系。混合岩化作用普遍而强烈,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区域变形作用有三期:第一期是伸张体制下的横向置换,主要表现为变余韧性剪切带和面内无根褶皱;第二期为主变形期,为挤压体制下的纵弯紧闭同斜褶皱;第三期为区域性热上隆作用,发生区域变质,同时发生强面理化带。随后形成以糜棱岩-千糜岩为特征的韧性剪切带。原第一亚群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的全岩Rb-Sr等时年龄为2056±81Ma, 原第二亚群上部石榴黑云变粒岩全岩Rb-Sr等时年龄为1948±191Ma,均属变质年龄。侵入于眼球状混合岩的褐帘石伟晶岩中褐帘石U-Pb年龄为2082Ma。含夕线石堇青片麻岩和黑云二长变粒岩中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1853—2102Ma(胡能高等,1994),这一年龄也应是变质年龄。故贺兰山岩群应形成于2100Ma前,暂置于新太古代。 本岩群可与集宁岩群、阜平群对比。 备考据现有资料还无把握确认3个岩组系列是真实的沉积序列。编撰者: 高吉凤 作者1: 霍福臣 年份1: 1987 系名: 太古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