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大学文学院 |
释义 | 河南大学文学院是河南大学设置较早的院系之一,前身是设立于1923年的中国文学系。1996年11月,学校决定成立文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学院始终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形成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严谨朴实的精神风貌。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概况河南大学文学院设立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置较早的院系之一。1930年,学校成立文学院,将中国文学系改为国文学系,隶属文学院。1952年起易名为中文系。1996年 11月,学校决定成立文学院。新的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系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心。2002年4月,学校将文学院中的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划归新成立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为基础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建院80余年来,文学院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在一代代学人的精心铸造下,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学风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严谨朴实的精神风貌,在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教育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在以郭绍虞、段凌辰、高亭、肖一山、缪钺、姜亮夫、刘盼遂、嵇文甫、朱芳圃、张长弓、李嘉言、万曼、孙海波、孙作云、任访秋、于安澜、华钟彦、高文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名师执教下,文学院培育学生逾万人,其中不少学子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教育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院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在提高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扩大办学空间、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文学院下设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材教法、秘书学、大学语文、戏剧影视文学11个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者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1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省管专家4人,省特聘教授2人,黄河学者3人,省学科技术带头人5人,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2人,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3人,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5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人才2人,校特聘教授4人,学院拥有现代文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具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文学院除院资料室、文献检索室外,还有近现代文学、唐诗、外国文学、文艺学、戏剧影视等专业资料室。全院现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稿本》等各种图书近10万册,各类报刊700余种16000多册,另有大量电子资源 全院在校本科学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24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人,专业硕士170余人、在读成教学员2300余人。现在每年招收普通本科生近300人,几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沿革文学院的前身——中国文学系设立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置较早的院系之一。1930年,学校成立文学院,将中国文学系改为国文学系,隶属文学院。1942年,国文学系与史学系合并,成立文史系。1949年设立文教学院,改文史系为国文系,1952年起易名为中文系。1996年 11月,学校决定撤销中文系,成立文学院。新的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系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心。2002年4月,学校将文学院中的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划归新成立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为基础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几十年来,文学院先后延揽郭绍虞、段凌辰、高亭、肖一山、缪钺、姜亮夫、刘盼遂、嵇文甫、朱芳圃、张长弓、李嘉言、万曼、孙海波、孙作云、任访秋、于安澜、华钟彦、高文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在此执教,培育学生逾万人,其中不少学子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教育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专业设置本科层次: 文学院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分师范、非师范两类。其中非师范类含秘书学、戏剧影视文学两个专业方向。非师范类自2001年起招收实验班学生。 硕士研究生层次: 文学院现有以下八个硕士学位点: 1.文艺学 研究方向:中国文论与比较诗学、西方文论与美学、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与应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及应用 3.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章学 4.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唐诗文献、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书学文献 5.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6.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近代文学研究 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研究方向:圣经文学、比较文学、近现代欧美文学近现代欧美文学 8.民俗学 研究方向:民间文学与民俗、民俗研究、文化人类学 博士研究生层次: 文学院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两个博士点。 1.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新文学渊源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中国新文学与外来文化 2.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唐诗文献、汉魏六朝文学文献、词学文献、出土文献 党政领导党政领导 党委书记:胡德岭 院 长:李伟昉 副 书 记:杨彩云 副 院 长:付民之 副 院 长:张润泳 副 院 长:刘进才 师资力量文学院下设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材教法、秘书学、民间文学、美学、大学语文、戏剧影视文学13个教研室。全院现有教职工136人,专任教师12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3人,讲师49人、助教1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7(另有8人在读)人,有硕士学位者51(另有2人在读)人,其中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1人 ,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 ,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5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2人,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3人,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5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人才2人,黄河学者2人,校特聘教授4人,是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术研究文学院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两个省重点学科,一个一级硕士学位点(含八个二级硕士学位点),现当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两个二级博士学位点,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文学院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院系之一。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两个省级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河南地方戏研究所、语言应用与语言规划研究所三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拥有全国古籍整理重要研究基地之一的唐诗研究室。 凭借数十年来厚重的学术积淀,文学院坚持“突出特色,均衡发展”的方针,在学术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例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近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研究、解放区文学研究、先锋派小说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全唐五代诗的整理与研究、词学研究、新“选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圣经文学研究、比较诗学研究、贝科特小说研究,文艺学学科的文艺欣赏理论研究、隋唐美学思想史研究,汉语言文学学科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说文解字》整理与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民俗学学科的中国民俗与民间文艺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等,都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图书资料文学院除院资料室、文献检索室外,还有近现代文学、唐诗、外国文学、文艺学、戏剧影视等专业资料室。 全院现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稿本》等各种图书近10万册,各类报刊700余种16000多册,另有大量电子资源。 人才培养全院在校本科学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24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人,专业硕士170余人、在读成教学员2300余人。 现在每年招收普通本科生近300人,几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