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灵华 |
释义 | 中共南昌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对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教育帮扶持续了近十年。 2001年,年仅17岁正在上高中的何灵华在一次课后读报中了解到,宁夏西海固地区发生百年一遇旱灾,当地众多学生因为庄稼歉收导致的贫困而辍学。小时候受助的经历使何灵华在第一时间萌生了结对助学的念头。随后,何灵华辗转与西吉县回民中学一贫困学生努哈结成了帮扶对子。通过三年的互帮互助,不但使努哈重返课堂,而且最终帮助其考上大学,成为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努哈已成为当地一名人民教师,而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也持续了9年之久。 2005年10月,已就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何灵华克服重重苦难,只身赴有“贫困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为当地恶劣的生存条件所震撼,更为当地孩子们艰辛的求学条件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感动。其间,他走访当地农户、中小学校和大学生志愿者,与他们同吃同住,感受山区的生产生活。同时,在西吉一中、西吉二中和西吉回中的领导以及支教大学生的协助下,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何灵华获取了大量贫困中小学生的详细信息,并准备开展相关活动来集中帮助。回到学校后,何灵华分别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报告会向大学生介绍西海固和当地的孩子们求学的艰辛,同时在两校招募志愿者与贫困中小学生结对。 西吉什字中学初二(3)班回族女童马志兰以全乡第三名的成绩升入初中,但由于母亲长期有病,父亲准备让她辍学回家干活,让哥哥到县城读书。西吉什字中学领导得知情况后,上门作思想工作,最后才同意勉强入学。结对工作在该校开展后,经学校推荐,马志兰很幸运地找到“结对”伙伴,并不时寄来现金和学习资料,圆了她的上学梦。 为更好的帮助西海固的孩子,2006年3月,何灵华发起成立了爱心社,并多次开展结对活动。截至目前,共完成结对5批,总计近500对,帮助大量贫困学生重返课堂并完成学业,甚至考上大学。爱心社也因此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社团标兵。 为解决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无图书室的困难,满足学生对于书籍的渴求,从2006年到2009年,何灵华及其团队通过捡拾易拉罐、变卖废弃物等方式克服资金不足困境,通过多方努力,连续五次前往宁夏西海固地区,相继为西吉县什字中学、下堡中学、下流水学校、偏城小学等学校建立起了四座“阳光书库”。截至目前,“阳光书库”总计藏书已达5000多册,价值逾6万元,受益群体4000多人。目前,结对活动和“阳光书库”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中。 为使更多大学生关注西海固教育、支持西海固教育,2008年和2009年暑期,何灵华先后组织并带领两支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西海固,捐建“阳光书库”、结对贫困生,义务支教,文具捐赠,主题调研等,有力地支持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何灵华的助学事迹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报名参加结对和赴西海固开展助学活动的大学生十分踊跃。甚至有已毕业校友专程赶到活动现场,申请结对帮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何灵华的助学事迹逐渐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包括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宁夏日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给予了报道。2008年6月4日,何灵华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长沙参与了奥运圣火传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