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 |
释义 | 1986年至1991年间,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太安镇一带,有10名女性依次被害,杀人犯始终未被捕,最终成为未解决的杀人事件。1986年9月19日在京畿道华城市安宁里发现一位被勒死,裤子已滑落下来的71岁的老人,从此连环杀人事件开始了。1986年发生两起杀人事件,1987发生3起事件,1988年发生2起事件,1990年和1991年各发生了1起事件,连接起这10件案件,没有固定的特征,被害的女性多数是被强奸随后被杀害。通过1996年首次经金光林导演拍摄成舞台剧‘Come and See Me’并根据实际调查资料与采访记录等,2003年被正式拍摄成《杀人回忆》搬上银幕。 案件特征1,被害者全部是女性。 2,被害者的年龄没有限定在年青层,其中被害人中,有52岁(第7起事件),69岁(第10起),71岁(第1起)等各种年龄层。 3,被害者的阴部被严重损害。(4,6,7,9起) 4,在现场或被害者的阴部内部中发现了精液,以及头发,烟头等。 5,被害者大多数是脖子被紧紧缠绕而被害的 。 6,被害者的阴部中发现了9小块桃子的碎块 ,用刀子割(或挖) (一起1和第9起案件)被害者的胸部 ,而犯罪者对此残忍的犯罪手法并不以为然。 在韩国发生的连锁杀人事件中,最初把它当做一般性的杀人事件进行搜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件的线索并没有得到进展。在调查案件的期间,接二连三的案件陆续发生了。因此,连环杀人事件成为韩国全国民都紧密关注的事件。解决此案件时也集中了警力。 除第8起案件外,没有任何一个案件的罪犯被捕,因此,到底是罪犯的一个人行为还是多数人的行为,还是每个案件只是个别事件并无关联,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并且,7、9、10起案件被指认的3名嫌疑人分别结束了自己生命等不详之事,反复一再地发生,形成了‘华城怪谈’这样的话 。 唯一有重要线索的第八起案件,此案件的情况是犯罪现场中发现的阴毛和犯人的阴毛一致的证据,被采纳通过,犯罪人被宣告无期徒刑,和其他案件是没有明朗的关联,第8起案件除外所有的案件依然没有解决,这些案件被遗留下来,2004年时,所有的案件都过了杀人公诉时效15年。 案件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令韩国陷入一片恐慌的华城连环杀人案随着上诉时效终结,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杀人回忆”。华城连环杀人案是从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华城市泰安一带发生的妇女强奸杀人案。在4年零7月内罪犯作案10次。截止到2日,第十起事件的上诉时效(15年)宣告终结。即使今后抓到罪犯,也不能判刑。警方只抓到了与连环杀人案无关的第八起事件(1988年9月)的罪犯。第十起事件的受害者是权某(69岁,女)。 1991年4月3日下午9时左右,在东滩面盘松里荒山上发现了遭到暴行的权某的尸体。当时,权某的脖子上缠着长统袜。此后,杀人案再也没有发生,罪犯仍是个谜。连环杀人案的受害者都被勒死,行凶工具是长统袜、袜子等受害者的衣物。而且从受害女性的阴部发现了各种异物,令国民为之震惊。根据前五起案件中收集到的凶手的精液、血液、毛发等,确定凶手的血型为B型。据距离第四起事件发生半个月前遭到性暴力后,勉强逃出来的受害者提供的口供,凶手的年龄大约在20多岁,身高165~170厘米,身材偏胖。对凶手的全部资料只有这些。国立科学调查研究所保留了当时在现场采收集的凶手的遗传因子。如果今后抓到嫌疑犯,就可以进行确认。警方说:“从残忍、紊乱的手法看,可能是犯罪时没有罪责感,反而享受杀人的‘精神病患者(psychopath)’所为。” 这起案件是有史以来警方动员人数最多的事件。警方先后投入了205万名警察,嫌疑犯和证人达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了指纹鉴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别接受了遗传基因(DNA)鉴定和毛发鉴定。调查记录装满了5个大塑料袋。警方和检察机关决定,与上诉时效终结一年后销毁所有记录的其他事件不同,永久保留该记录。这是考虑到事件的重大性和国民的关注程度,为了上诉时效结束后也能查明真相。该事件还成为迫使警方尽快引入科学调查方法的契机。在第八起事件中首次采用了毛发中子分析法。第九起和第十起案件委托日本对凶手的精液进行了DNA鉴定。DNA鉴定法正是从这时开始引入。 华城警察署的暴力第三组接手该事件,收集线索。2003年上映后吸引500万名观众的影片《杀人回忆》证明人们仍很关心华城连环杀人案。随着该事件的上诉时效终结日期的接近,再次掀起了延长重大犯罪的上诉时效的争议。开放的我们党议员文炳浩在去年8月向国会递交了把杀人罪的上诉时效延长至20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该法案目前搁置在在小委员会。华城警察署署长崔元一说:“即使上诉时效结束,也要追查到底。一定要查明真相。所以暂时将保留专门调查组。 事件记录1986年9月15日,71岁从事农业的女子在9月14日从女儿家投宿完后,在回家途中遇害。隔天被发现陈尸于田地,下半身赤裸。手脚以X字捆绑,趴在田地上,死因是勒死。 10月20日,25岁家庭主妇在晚上8:00相亲完后,再前往巴士站的途中遇害。手法如同上一个。胸口有4处刀伤,但死因是勒死 11月30日,45岁的女子在晚上9:00前往教会的途中被歹徒从后面持刀威胁,强行拖到稻田的田埂,双手被脱掉的衣服反绑,嘴巴被内裤塞住,头被套上紧身短裤,嫌犯强奸得逞后,被害人在嫌犯洗劫财物的空档逃跑。逃往对面村庄,是这10起案件的唯一幸存者。 12月12日,24岁主妇与丈夫聚餐完后,于晚上11:00搭巴士的回家途中失踪(丈夫聚餐后返回了后公司),131天后遗体在距离自家只有50米的稻田田埂被发现。不过遗体已腐烂,死者的脸上被盖上内裤,死因是勒死。 12月14日,21岁的公司女职员在水原市的咖啡店相亲完后,于晚上11:00搭乘巴士的回家途中失踪。7日后,被发现了陈尸在稻田的田埂,现场堆积了许多芝麻,双手被胸罩反绑,头被盖上紧身短裤,死因是勒死。 1987年1月10日,18岁的女学生于晚上8:50分放学与朋友分开后独自乘坐巴士,之后为行踪不明,隔日被发现陈尸在田地中。双手反绑,嘴巴被袜子塞住,死因是被围巾勒死。衣服被脱掉后再盖到身体上 5月2日,29岁的主妇于晚上11:00从家中拿了2把雨伞准备接送丈夫的途中遇害。上半身赤裸,死因是被胸罩勒死,丈夫家中被强制搜索。 9月7日,54岁主妇在帮助完长子经营的食堂之后,于晚上9:30在归途途中遇害。被发现陈尸在农水路小河附近的草丛,阴道被放入桃子的碎片,双手被胸罩反绑,嘴巴被袜子和手帕塞住,死因是勒死。犯罪现场是从水原市相隔了29公里的地方,巴士司机称有目击到嫌犯。 1990年11月15日,14岁的女学生回家在地下道与朋友分开后独自回家,于晚上6:30在途中在石料店背面的山野遭强奸杀害。隔日被发现陈尸在同一个地点,尸体是由父母与警察的陪同下发现的,被发现的时候遗体被松树树枝掩盖,双手双脚被反绑,嘴巴被胸罩塞住,胸口有两道刀伤。阴道被插入圆珠笔、叉子、汤匙。 1991年4月3日,69岁的无业女子于晚上9:00在回家途中遇害,陈尸在距离自家150米以外的松林。下半身只剩内裤。阴道被插入了袜子,死因是被长筒袜勒死。 凶手特征当地的居民 凶手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在第9 起案件中,他一定早就知道在树林后面150m处有一片空地。 一个具有性心理障碍并仇视女性的人 被奸杀的女人的尸体都被残忍的折磨过。性变态通常比普通罪犯更冷静,在案发后更细心。 20多岁甚至更年青 从罪犯制服受害者的手段和作案的范围来看凶手很有力量。罪犯显得对性器官非常着迷,这显示他可能是一个性经验相对较少的人。 坚忍沉稳 在1987年1 月的第5 起案件中,凶手在零下15度的雨中等了超过一个小时才捉住受害人并将她拖了700m的距离。 大胆有方 尽管警方调查非常卖力,凶手仍然持续犯罪。他通常会使用受害者的物品作为武器。犯罪现场非常干净。 B 型血 在1990年11月的第9 起案件现场,在捆绑受害人颈部和手腕的尼龙丝袜上发现的精液显示罪犯是B 型血。 警方解密“我知道你,我们一定会见面,我一定抓到你(写给杀人犯的一封信中)” 曾任华城连环杀人案现场搜查组组长的警察干部推出了自传随笔 《华城尚未结束》。 作者是京畿地方检察厅刑警科重案系长河升均。随着人们知道他是电影《杀人回忆》中影星宋康昊所扮演的“朴斗万刑警”一角的原形,就成了著名人士。在“我仍然是负责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刑警”这一副题中表露出他一定要捉拿杀人犯的执着。 华城连环杀人案是从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道华城一带有10名妇女接连受到性暴行后被杀害的惨案。除了被证实为模仿这一案件的第8次案以外,其他案件没有查到真凶。 河升均以在现场调查案件时搜集的资料和自己亲自纪录的搜查日记为基础,按照案件发生顺序详细进行了分析。这本书以“追踪尚未结束”为序言,将“恶魔的出现(第一次案)、“破碎的新婚之梦(第三次案)”、“恶魔的肖像画(第七次案)”、“最后一名牺牲者(第九次案)”等共在13章记录了恶梦般的案件经过。 而7日恰巧是1988年9月7日发生的第7次案件的杀人嫌疑公诉时效(15年)到期,因此华城案中只有第9次案(1990年11月15日发生)和第10次案(1991年4月3日发生)还具有公诉时效。 河升均说,“推出这本书,是为了将案件的真相公布于世,并抓到犯人。”他还表示,“一定要在公诉时效到期之前抓到犯人。” 河升均是在1971年成为巡警后从事这一事业30多年的重案刑警。从“女大学生河某被杀案”到最近的“浦川农协抢劫枪枝案”,大部分在京畿道发生的大型案件都经过他的搜查得到解决。 相关信息附录:担当警事至犯人的信 以下是本刑事担当-京畿(キョンギ)警察庁ハ·スンギュン捜査指挥官退任前两个月以信件的形式给犯人的讯息。 kaputori(韩国民谣中人名),我是这麼称呼你的。不知道你是否喜欢。为了不忘记你的存在10多年前我取的这个名字。虽然不知道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还是更多的人,总之,为了和你,或者和你们相见,我至今花费了不少心机。你们或许会对此提出反对吧。 kaputori。我最近又到华城工作了。或许你知道,去年末,华城帰宅途中女大学生失踪并被杀害事件。该事件至今未被解决,因此我在这边做搜查指导。 不过,这真是不能脱身的恶缘啊。本次事件中女大学生失踪被害的场所就是那个城市。那个你或者你们曾残酷的践踏人们宝贵的生命的城市 现在就算抓到你,前8回的案件也不能问罪了。第九回事件的公诉时效在下个月,最后的第10回案件则在来年4月期满。我也将在来年6月退休。这次(21日)是在职中最后一次迎来警察节了。时效期满加该案件担当人退休……这或许又一次成为世间众议的话题吧。我则更惨,当时想著一定要把手铐戴到 你的手上,不过我快要不能使用手铐了。 作为刑警我觉得自己是受到恩惠的人。1971年当上警察开始到担任强力课刑警,以那292个杀人犯为代表,我送进牢房的人达数千之多。以上各 点功绩被认同之故,2004年7月开始的一年间我还在全罗(チョンラ)北道·任実(イムシル)作为警正(总警之下的阶层)担任了所长一职。 可是,这又能怎样,始终没有逮捕到你。 第一次和第二次事件发生以来,也就是86年12月作为水原(スウォン)警察署·刑事系长执勤开始到华城事件搜查本部工作来年刚好20年。 几个月不回家,誓死要把你们抓住的念头下疯狂奔走。哪怕把妻儿的生日忘掉也能记得住你全部的犯罪日期时间和手法。 我有部下过劳倒下,至今半身不遂。还有另一个部下因为对疑犯乱审问而犯下了使疑犯死亡的错误。我也曾因此被解除职位。 就在这期间你也像嘲笑我们似的,从容的再次犯罪。为什么呢。 你一定已经到了中年了吧,有著极端内向无社交性的性格,你结婚了吗有孩子了吗。 那个电影,杀人记忆,你也看了吗?作为一个连犯人都抓不到的警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走进熙熙攘攘的电影院,只能一个人在汽车放映场观看。 受害人中连70岁的老婆婆都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母亲吗?还有刚结婚的女性,年轻的20岁姑娘,尚年幼的女初中生,高中生。她们肯定有向你哀求救命吧。 我去了你去的地方,看到尸体的时候我怒不可遏。我发誓抓到你一定不让你站在法庭上,我要亲自下手解决你。 可是这又能怎样呢。我始终没能逮捕你,对於晚辈和被害者遗族来说是一生的罪人。 我最近做梦了。梦到你所犯下的恶魔般的罪行。被全裸捆绑著施以充满变态的暴行的如姐妹、儿女的女性们。还梦到明天像你这般的恶魔们是没有公诉时效的,我退任之后我的后辈们会把你抓住。 得了癌症的话彻底的治疗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对於要从世上除去你这样社会的癌症而言居然存在公诉时效,你不觉得奇怪吗 kaputori。知道吗,最近我的后辈们处理类似事件前往国立科学捜査研究所必定会提示你的dna样本。我已经快没时间了。但是还在华城。我打算搜捕你直至离任的那天。 然后只要公诉时效取消的话,没有我,后辈们也必定会把你逮捕归案。对比从前我们的变化也很大。 请务必不要比我先死。我们必定应该会晤的,对吧,kaputori。 最新动态2007年1月10日朝鲜日报报道,“华城噩梦”再度出现。最近在京畿道华城附近,20天内2名女性接连失踪,据警方调查失踪位置显示,她们的手机关机地点是华城市飞凤面。从1986~1991年间在这附近曾发生10起“华城连环杀人事件”,2004年10月份又发生了“女大学生失踪、被杀事件”。这次两名女性失踪地点就在当时案发周围10公里范围内。 华城市新南洞塑料制造企业M公司会计朴某本月3日下午5时30分左右下班后失踪,6天来杳无音讯。经警方调查确认,朴某的手机关机地点在离公司10公里左右的华城市飞凤面两老里。 在此之前,也就是上月14日早4时左右,在练歌房做服务员的裴某失踪之前,被确认在军普市金井地铁站附近最后一次通过电话。据悉,裴某的手机关机地点也在华城市飞凤面紫安里附近。 飞凤面的两老里和紫安里相邻,仅隔一条街道。这与华城连环杀人案和女大学生被杀事件的发生地点台安邑安宁里、八滩面佳才里等地仅离10公里左右。 从8日开始,警方在2名失踪者手机关机地点一带展开了搜查工作。当年发生华城连环杀人事件和女大学生被杀事件时,警方也曾采取了这种措施。 朴某住在军浦市堂洞的一栋公寓中。平日里,朴某上午7时10分左右离开家,乘坐公司同事的车到华城市上班,下午5时30分左右乘坐公共汽车,大概在晚上7时左右回到家。 朴某的大女儿说:“妈妈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每天凌晨4点30分起床到家附近的教会参加凌晨祈祷后回家准备上班,在周三与周六还去参加晚间礼拜。”失踪那天就是有周三晚间礼拜的日子,家人直到当天晚上为止,一直以为朴某是去了教会。但回家时间从不超过11点的朴某一直没有回来,于是家人与周围的亲戚朋友进行联络,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也没有消息,所以报了警。 朴某的丈夫明某说:“妻子的公司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村里的公共汽车每隔30分钟来一趟,估计她可能是没赶上5点30分的车,为了赶上教会礼拜时间,而搭了经过的顺风车。此前妻子也曾为了赶晚上7点的礼拜,搭乘陌生人的车到公车车站。” 家住在安养市万安养区的裴某于上月13日晚8时50分左右,与住在首尔的女儿通话时说自己在军浦市金井地铁站附近的小吃胡同。此后在14日下午4时左右,在与平时经常来往的朋友A某通话时也说在同一地方,此后就失去了消息。 警方有关负责人表示:“确认了这些人的手机关机地点,正在对其相关人士展开询问调查和手机通话纪录查询。虽然目前将重心放在犯罪受害上,但是否有关联还没有确认。” 在华城地区,1986~1991年发生过10起连环杀人案(第8次案件的犯人被拘捕),2004年10月,在连锁杀人场所附近,又发生了一名女大学生失踪被杀案件。 2006年4月,华城连环杀人案的最后一起案件的诉讼时效(15年)也已期满,而女大学生被杀案件至今未能水落石出。 改编电影基本资料片名:杀人回忆 导演: 奉俊昊 编剧: 奉俊昊 主演:金相庆Sang-kyung Kim ....Detective Seo Tae-Yoon 宋康昊Kang-ho Song ....Detective Park Doo-Man 金罗河 Roe-ha Kim ....Detective Cho Yong-koo 宋在河 Jae-ho Song ....Sergeant Shin Dong-chul 朴努植No-shik Park ....Baek, Kwang-ho 朴海日Hae-il Park ....Park, Hyeon-gyu 郑仁仙 In-seon Jeong 全美善 Mi-seon Jeon ....Kwok Seol-yung 成志娄Ji-ru Sung 边熙奉 Byeon Hee-bong ....Sergeant Koo Hee-bong 金舟龄Ju-ryong Kim 吴龙Oh young 徐荣华Yeong-hwa Seo Seo-hie Ko ....Officer Kwon Kwi-ok Jong-ryol Choi ....Du-man's father Ha-kyeong Kim 李在应 Jae-eung Lee 类型: 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片长: Canada: 129 分钟(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Germany: 127 分钟(Filmfest Hamburg) / South Korea: 130 分钟 / USA: 132 分钟 / Argentina: 128 分钟 上映日期: 2003-05-02 又名: 谋杀回忆 / 杀人记忆 / Memories of Murder 故事梗概1986年,某地发生了一系列相似的案件:雨夜里,数个穿红衣的少女被奸杀。警方迅速组织特别搜查组调查,其中包括朴探员和曹探员,以及来自汉城的苏探员,朴探员习惯于相信自己的感觉,而苏探员更重视理性推理和证据。探案过程中矛盾重重,两个嫌疑人都被否定。最后一个人具有最大嫌疑,然而来自美国的检验报告作为证据不支持探员们的判断。10年后,特殊搜查组早已解散,朴探员转行成为商人,在经过从前的现场时候他停下来张望,一个小女孩告诉他,前些天也有一个人在这里这样张望。 时间会使人们离散,改变每个人,也会冲淡心中痛切的焦虑。当人们经历过的时间转变为一个被陈述的时间,已经过了多年,故事里的人物还是不能释怀。悬案仍然是悬案,事隔多年以后谁也没有得到答案。究竟谁是这些命案的真凶呢?在基本上仍然符合侦探片结构的影片里,叙述就在看似离真相最近的地方被一个来自远方的、技术领先得大家几乎没有想到还可能加以质疑的判决中断了。这个判决如此重要,如此确切,当它在被反复期待和被反复渲染的背景中抵达的时候,甚至完全没有留下被质疑、颠覆的可能,使得代表了那些被扼杀的生命要求追讨的期待落空。 美国和技术,越过了朴探员的第六感直觉判断,也越过了苏探员的推理判断。在那份被期待的鉴定报告中现身的不仅仅是这两个中心概念,还有支撑这些概念的依据,即技术是如此地优于两位探员原本习惯于依据的种种方法。他们对鉴定结果毫不怀疑的认同,无意中表现出一种不易觉察的臣服姿势。 “只有美国才有的”技术鉴定结果在最后才姗姗出场,而前面对这个悬案的种种猜疑,所有嫌疑人的逐一出场又逐一被否定的过程与朴和苏的磨合认同过程同步。追逐真凶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两个探员——朴探员和曹探员,这两个本地的人——逐渐发现和被发现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无能为力而不得不退出的过程;这种无能为力感可能是自觉的,无论如何,十多年以后经过故地还停下来张望的朴探员,已经成了一个商人,正在忙于送货。曹探员一定也已经退出了警察这一行,因为他被曾经遭受他毒打的嫌疑人用一块带着生锈铁钉的木板打在小腿上,不得不截肢。苏探员还有留在行内的可能,和其他两位探员相比,他对现代科技有更多的自觉意识,他所擅长的推理强调的是逻辑关系,与技术进展方向一致;在缉凶过程中,他的那些模仿或者说学习的行为,被叙述得似乎比朴探员的重视直感的方法更为有效。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警察机构的组成部分,探员应当是一些可靠的、忠于职守的人,正是出于这种责任要求,缉凶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展示出这个象征着社会秩序保证的队伍的变化过程,在不断变迁的价值观念中,这样的变异似乎不可避免。本地的朴探员和曹探员的行为显得不仅有点可笑,还相当靠不住。由于他们的错误判断和暴力逼供,一个弱智的男孩和一个老实的工人先后被屈打成招。如果说笨拙可笑尚能原谅,但冤屈造成了对无辜者的伤害,是不能被容忍的。 现代社会的警察局具有层级严密、分工合理等特征,而在这个故事中却并不完全如此,人数不多的工作团队,与其说是一个现代组织单位,不如说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局长像是一个父亲,朴探员和曹探员像晚辈。局长可以一脚把曹探员踢下楼梯,因为他在媒体虎视眈眈的目光下,居然还对嫌疑人暴力逼供。局长发现自己多次警告(这倒是符合组织管理伦理)完全没有效用,气急败坏中就对曹探员使用原始的暴力。故事里最终有效中止曹探员暴力行为的是曾经受到他毒打的弱智男孩,他用一块带钉的木板打击了曹探员,不但暂时止住了他的疯狂,也几乎终结了他日后施暴的能力——破伤风的危险使他失去一条腿。曹探员一无所有,朴探员在为他的手术签字的时候说,曹探员把他当成哥哥。还有,这个“家庭特别小组”中一个做助手的女职员,也像是大家的妹妹,她做各种辅助工作,后来还以女性的细致提供了可疑的细节,使得对案件的侦破一度从山穷水尽转入柳暗花明。这样的相互关系意味着:在现代的,并未被他们完全适应的组织中,他们仍然在延续着传统的甚至家庭的关系模式。 于是,当苏探员进入这个“组织家庭”的时候,在外来者的对比下,他们凝聚力、一致性立刻就凸现了出来。他们一起娱乐,一起吃饭,当然,还有一起工作。最后在手术室里面对家属签字的朴探员的悲伤,也正是骨肉之间的感情。 第一个嫌疑人,当地一个小饭店老板的弱智儿子,因为老是跟踪受害者并且能够完整准确地复述行凶过程被朴探员认为是凶手;证据和认罪的吻合是在曹探员对疑凶的重击之下取得的。显然对嫌疑人施以暴力获得口供已经成为曹探员性格特征,这一点不仅可从朴探员对嫌疑人介绍他时那种习以为常的语气中得知,还可从他最终因暴力失去一条腿而证实。将那个弱智认定为罪犯包括了以下隐蔽的假设:弱智本身就是对常态的背离;如果他可以老是跟踪这个女人(作为弱智者,人们可以容忍这个行为),那么他同样有可能杀死她(可能他并未意识到这是犯罪,就像他并未意识到不应该跟踪女人)。在由他来承担命案责任的时候,这个替罪羊还承担了人们对病态本身的不满和抵制。最终,是他变形的失去行为能力的手提示了苏探员,再加上他父亲的呼救,以及面对媒体的追踪所需要的透明性挽救了这个弱智孩子,与此同时也展示出现代机制的科学性、可靠性。只有通过科学推理的检验,犯罪与否才能够得到证实。 第二个嫌疑人来自案发现场。听信占卜到那里去的朴探员和曹探员,一直不断地进行推理的苏探员,一个可疑的陌生人次第来到案发现场,探员们追踪陌生人一直到了一个工厂,在一群一模一样的工人当中,他们凭借一条鲜红颜色的短裤的瞬间闪现,终于找出这个疑犯。但是这一来之不易的结果被一群以示威形式表达的反对意见否定了。嫌疑人的家庭,有一个不能满足丈夫心理和生理需求的残疾妻子,但他对妻子和家庭都很照顾,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从来都准时去教堂。所以,他获得一群教友以示威形式表达的担保。 第三个嫌疑人,一个看起来相当文静的年轻人,外表完全没有行凶杀人的人常见的暴力特征,他的样子几乎是柔弱的,如果不是后来串起来的一系列的线索,他不会进入探员的视线。还没有被抓获的凶手随时都可能作案伤害他人,这一点最令人恐惧,然而,年轻人温和的形象让人难以相信他对别人有危险。年轻人当兵退伍,来到这个举目无亲的小城定居,很少与人来往,有点落落寡欢,这可不是令人恐惧的形象。 但是这个年轻人是所有嫌疑人中唯一没有被证实是无辜的。至此,令人恐惧的因素一点一点在探案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孤独,不与人来往,神秘感慢慢构成更深的嫌疑。而且,引发恐惧的不仅仅是这些渐次出现又被渐次洗刷的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杀人事件的恐怖是和侦探进行到相当关键的时候出现的巨大工厂联系在一起的。那座工厂在黑夜里似乎呈现出比白天复杂得多的面目,巨大的建筑被雨夜的背景渲染得气氛森然,孤零零地矗立在那个多山地区的巨大厂房轻蔑地俯视着脚下的一切,仿佛要像消耗材料一样吞噬孱弱的个人。这种畏惧,这种对于传统经验无从把握的巨大建筑产生出的压迫感的畏惧,因第二个嫌疑人逃逸此处而被触发,再由第三个嫌疑人置身其中而进一步强化。 搜索嫌疑人的过程澄清了本地家庭式的饭店和那个病女人家庭;苏探员的推理解放的不只是两个无辜的人,还意味着对这些因被怀疑而蒙羞的乡土进行昭雪,将这些场景和人物逐一通过嫌疑——澄清程序,最终多少显影了对本土的信任和肯定。 危险最有可能来自这样一个人:外来者。他在工厂的枢纽区域——高高的控制室里,他孤独(在他不断寄到电台的明信片上这样写着)。塔尖上的控制室类似边沁所设想的监狱控制中心模型,其最显而易见的功能就是要将脚下的一切尽收眼底,并施加严密的控制。所有被监视的人对这个位置都是无能为力的。探员们追踪到这个文静的青年,追踪到他工作的地方,追踪到他显然是超前于本地人的现代生活方式——点播的歌,雨夜,所有命案发生的巧合的时间,尤其是,唯一幸存的受害者形容过的柔软的手——直到这里,他们的疑虑才变得确凿。在几乎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中,苏探员和朴探员认为,只需要等来那份更确凿无疑的报告,他们就能够看到惩罚。 然而,在那个具有无可置疑性的报告到来之前,他也仍然不过是一个和可疑现象有联系的人。尽管他的消失和出现,显然与凶杀有着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却无法证实是否也有相对应的空间关系,即这个嫌疑人案发的时间是否就在犯罪现场。令人恐惧的邪恶犹如影子一样附着在年轻人身上。当邪恶被追踪却不能被证实,对于技术手段的矛盾态度在探员和嫌疑人身上都有所表现:一方面,它具有令人安心的保护力量,在对无辜嫌疑人的审理过程中,推理和技术支持的优势已经得到验证;另一方面,同样借助“技术”,作案技巧能够更隐蔽、娴熟,可以协助嫌疑人逃逸于社会管理程序,这无疑也足以引发人们的恐惧。 在被详细叙述的推理过程之后,我们仍然只能小心翼翼地说(叙述和观看的主体都早已认定理性原则的支配地位),这个年轻人嫌疑最大。他很可能掌握了完全消除作案证据的手段,并且将这些手段应用得如此娴熟,能够回避苏探员的推理,也能够直面朴探员而不暴露足够的嫌疑。他甚至还知道如何及时躲避列车、躲避苏探员最后愤怒的子弹。如果他的行为可能用一种心理疾患来解释,那么追踪造成他疾患的原因也很可能直抵他异于传统的生活经历。 疑凶被一纸报告所释放;恐惧和焦虑又加上深深的无可奈何,苏探员和朴探员同时失败,不得不将位置让给能够更为娴熟应用现代技术逻辑的人。人群的脆弱在这样一个他们不得不释放的个人面前显示出来,此后的雨夜仍然令人恐惧。但是探员们,还有他们的上司,都已经尽力,他们在一道此地和彼处之间看不见的然而确定无疑的沟壑面前,遵从遥远的规则所发出的指令,硬生生地止住了追踪的脚步。 很可能朴探员在多年以后对此仍然耿耿于怀,否则他不必在送货途中停下来,再次站在某个现场,再次俯下身去,像从前做探员时那样去看那已经被覆盖了的沟。沟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所以旁边的一个小女孩问他看什么?突然出现的女孩几乎惊吓了朴探员。多年以前,在不断发生的恐怖事件的时候,受惊吓的应当是这女孩。 然而时间会使人们离散,改变每个人,也会冲淡心中痛切的焦虑。现在朴探员抬头看着面前的小女孩,十七年前,这个位置上有一个小男孩,鹦鹉学舌地重复他的每一句话,好像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今天这个小女孩却说:真是奇怪,好些日子以前,也有一个人在这里这样往沟里看。那个人说,很久以前在这里做下了一件事情,所以要回来看看。 做过警察的人都知道,罪犯总是会回到现场。朴探员要问出所有观众希望知道的谜底,这个已经逃脱的罪犯,是怎样的人? 普普通通,看起来普普通通。小女孩这样说。 幕后制作《杀人回忆》的手法之娴熟可作为成功商业电影的范本,其中既有惊悚场面又不乏戏噱与搞笑,加上韩国电影中特殊的温情,重视细节处的把握,整部电影收放自如,节奏如行云流水般张弛有致。影片前半部分是经典悬疑片的模式——隐型的凶手,茫然的警察,随着故事的发展嫌疑人一个个被推翻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当所有人都将怀疑的目光指向同一个人的时候,结局却又让所有人震惊。影片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悬疑片的认定,原来真相既不能从直觉判断也难以从客观事物推倒。 获奖记录第2届大韩民国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第2届大韩民国电影奖最佳剧本/编剧奖 第16届东京电影节亚洲最佳电影奖 第40届大钟奖最佳导演奖 第51届圣巴塞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新人导演奖和FIPRESCI奖 釜山电影评论联合会最佳剧本奖。 《看电影》杂志列出的100部最好韩国电影排名第一 电影评论接触电影少的人可能不太会有这样的感觉,商业片充斥着各大影院的荧幕,粗制滥造的很多,每逢发现或者遇见一部好电影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心灵一次次触荡了平静,不惊人的波澜在心中久久难以散去。 看完《杀人回忆》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部用心来拍的电影,不一样的电影。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看了《追击者》,有人推荐了《杀人回忆》,昨天专门看了下。从名字来看本以为是一个杀人变态狂之类的讲述犯案回忆或者侦探片子之类的东西,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想错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改编,开篇就告诉了观众,至今凶手仍然没有抓到,暗示着有那么一个观众可能就是影片里的主角…… 我查了一下,《杀人回忆》,《看电影》杂志列出的100部最好韩国电影排名第一。对于类似Top排名,不乏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伪精品。庆幸的是,《杀人回忆》对得起网络上如出一辙的好评,虽然零缺点的美誉还是略显夸张。 我看这个电影的第一感受就是真实。 电影里讲述的主要是一个连环的杀人案的侦破过程,80年代的韩国一直是在军队统治之下,时不时就会搞防空演习,然而这样的时代也是法律和道德显得最苍白无力的时代。这种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汉城附近一个小县城里,接连发生强奸杀人案。于是各色刑侦人员登场了。先是当地的胖警察,他很有点笑面虎的样子,对于任何他认定的嫌疑人他都仔细的做成相册集,然后按着给人相面,当某人被他认定为杀手后,他就会主动做出指向此人的不利证据,当诱供不利的时候,瘦警察就会出面,对此人进行刑讯逼供,使此人最终成为事实与口供双重证据下的杀手。好在这种情况被一个汉城来的警察和警局里的一位警长给改变了,他们强调以事实为基础对系列案件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使几个伪嫌疑人洗清了冤屈,而这一努力过程中原来的胖警察也深受启发,成为他们中努力工作的一员,通过大量的基础工作,他们拿到了杀手的一些重要证据,比如雨、比如一支歌、比如凶手的手极柔软,甚至还有一个案发现场的目击者,警察们依此找到了一个基本符合的嫌疑人,在等待美国方面用高科技手段比对此人的DNA与做案现场残留物DNA这一过程中,又一个雨夜,瘦警察因为汽车故障而没能盯住这个目标,故事中所讲述的最后一个案件发生了,受害者是一个给过瘦警察很多帮助的女学生。于是瘦警察一下子充满了恨,但是最后鉴定结果却这个目标并不是真正的凶手,虽然他有很多凶手一样具有的特征。此时人物个性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变化,一向冷静的汉城警察竟然接受不了这个科学鉴定,开始对此嫌疑人刑讯逼供,而那个胖胖的警察,倒是开始豁达起来了,阻止了汉城警察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 这部电影里之所以让我有一种很真实的感觉,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叙和场景的渲染来具体说明一下。 第一、开篇的时候,一个看似傻头傻脑的小子站在一片麦地里正盯着眼前某处。不一会,小子手一伸,抓住了眼前麦穗上的一只蚱蜢。这只蚱蜢在第一个画面里是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因为它本身的颜色和周围的麦穗们很相近,而且镜头的聚焦也将其刻意忽略,直到下一个画面,观众才会明白小子的注意力原来在蚱蜢身上。这2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镜头其实对电影的结局一早给出了暗示。 第二、结束的时候,2003年已经转业的警探宋康昊故地重游,碰巧从一个小女孩口中得知不久以前,也有一个人回来过(某案发现场),宋激动起来,追问那人长什么模样,小女孩撇撇嘴道:很普通的,就是很平常的长相。镜头转向宋,一个长时间的面部特写:警察表情复杂,双眼泛泪。字幕起,背景依然是好风景的蓝天和麦田,只是少了灿烂,多了阴霾。最后这个意味深长的镜头,不少人都说是在暗示宋猜到了犯人,但我觉的只是他又一次感到了无尽的绝望。那些有着平凡长相,无法给人留下印象的脸,就如开场那只蚱蜢淹没在大片的麦田里一样,人海茫茫,隐藏得不落痕迹。这个破不了的案将是他生命中的一个烙印,伴着噩梦伤痛和怨恨,无法摆脱,永随其身。 第三、胖警察和汉城警察因为案子的事情而产生了矛盾,当两个人在警察局里扯皮厮打的时候,一位女警官把收音机把两个人叫停,打开了收音机,正放着那首悲伤的音乐,而外面也正在下着雨,同时罪犯也放肆的在稻田地里完成了自己的行凶过程。不得不说导演的这个安排除了让观众感到真实的无力和无助的刺痛,更能让体现出的是现实社会和人性道德上的一种荒凉和悲哀,此刻我的心也是一阵阵的纠结中。 第四、死亡或生存,悲恸或幸福,停止或延续,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汉城警察因为车子抛锚而没能继续监视嫌疑人了,胖警察的女朋友(或妻子)为了多赚些钱还是选择在无法给人任何安全感的深夜里冒着大雨出诊去了,当她诊后拖着疲倦的身体往家赶的时候,在路上,她与一个女学生擦肩而过,在雨过天晴新一天里,那个女孩子在那条路上成为凶手的猎物走上黄泉路,而这个女护士却在根本无意识中幸免于难,在多年后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孩子。 当镜头在两个无辜女人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也是最让人揪心的时刻,罪犯的视线一直在两个无辜柔弱的女人间来回游走,显然他也在权衡对谁下手更合适。 然而不一样的选择就是不一样的结果,这也造成了汉城警察在最后精神上的失控…… 第五、在小饭馆里,在一场无意义的群殴之中,当地的瘦警察,那个总喜欢给嫌疑人飞腿的瘦警察被自己曾经伤害过的弱智孩子无意识的用一跟带着生锈铁钉的木板击中,因为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和先进的医疗技术,那条曾经引以为傲的腿算是废了。看似一个和情节不太沾边的事情,却又一次的显示出了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混乱和无奈,虽然后面没有交代瘦警察的结果,但是我在想,现实中也许很多的警察就是这样草草的、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警察生涯。当一个人失去一件或者一个自己最心爱、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也许很多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一些东西会随之死掉了。 第六、胖警察和汉城警察追问弱智孩子。 汉城警察找到证据证明那个曾被当成凶手怀疑和摧残过的弱智孩子曾是系列案件中某一起的全程目击者,但是当孩子看到他们的时候却已经被吓得意识不清爬上了高高的电线杆,瘦警察安慰他,成功的让他下来,开始描述他曾看到过的事情,但当瘦警察拿出那个未能被证实的很像凶手的人的照片让他认的时候,他显然已经因为可怕的回忆而陷入进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去了,他无法正常的看照片,但他却说了很关键的话,“那个人(凶手)曾经把我推进火里,火里很可怕”可是心情急迫的汉城警察却忽略了这一很重要的证据,只是想着让孩子去认定照片里的人就是凶手,甚至开始对孩子施以暴力手段,导致这孩子好只不断的逃和更加的疯,最终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压倒在铁轨上。 人的一生很难说就在哪一点上被哪一事件所彻底改变了,而这种改变既不是我们所能预期,也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甚至,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在我们刚走过之后的那一刻又发生了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离事实真相已经很近了,只要我们再仔细一点,不主观的忽略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就会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认为我们接近成功的时候,我们就会主观的给自己强化自己的观点,但这观点却并不见得就真的是客观真实! 第七、一个曾经的幸存者。当汉城警察得到线索来学校调查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曾经的幸存者,一个精神受到了极大伤害甚至再也不可能过正常生活的受害者。 每天生活在无形的恐惧之中,曾经的伤害却一直在绞痛着这位柔弱的女性,直到汉城警察的到来,诚恳善意的谈话之后,她才同意到警局叙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实是残酷的,过程是煎熬的,结果的是痛心的,结局没有说她后来怎么样了。但是可以想象,某些事情的经历会改变人的一生,也可能会改变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命运。 第八、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警察的飞腿。我想可能不是每个韩国人都会跆拳道的,但是一个正常的、正义的的韩国人应该都是嫉恶如仇的人。汉城警察刚来到这个小县城,向一个女性问路,不料被误认为是凶犯,胖警察起身一个飞腿将汉城警察打到,让我印象深刻。还有瘦警察每每确定犯罪嫌疑人之后第一个动作往往都是腾空飞腿,先把对方打倒在地再说。也许有人说片子里的警察太过于暴力执法,我想说的是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嫉恶如仇,在这两个警察的身上体现的算是淋漓尽致了,虽然方法不对,而且侦破手段是那么的不高明,两个人却是一直在努力的寻找,抓捕,飞腿……或许很多时候当我们倾尽全力去做某些事情,追求某些东西的时候,结果却是往往的意想不到的错误,就像是片子里的飞腿,当你决定飞出去的时候,也许不会考虑对不对,因为特定环境下教育和思维形成了惯性的判断,结果简单而又有些好笑,黑色幽默混杂其中,不知道是该笑谁? 宋康昊(胖警察)那张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脸出现在结局的荧幕上的时候,也许看过电影的人会猜测他在想什么。的确,高于生活的优秀电影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没结果的思考,或许导演想告诉我们:生活是无助的,现实是残酷的,理想是远望不可及的,只有生命才是最珍贵的。 天空仍然是湛蓝的,大朵的白云飘浮着,一望无尽的金黄每年仍然出现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