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南师范大学
释义

海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秋的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座落于海口市。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同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2008年,海南省政府将学校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经过六十多年办学积累,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教师教育中心,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东南亚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基地,是海南省办学历史悠久、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省重点大学。

中文名:海南师范大学

外文名: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海师

校训:崇德 尚学 求是 创新

创办时间:1949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学校属性:省重点大学

现任校长:韩长日

所属地区:中国 海南

主要院系:17个学院

硕士点:17个

校徽

以英文字母为主体,经过艺术处理的字母“H”又似斜拉“N”,代表“海南”二字首字母,同时又代表学校类型:Normal(师范);上面则海天一色,代表海南地理特征;云中日出又寓意“海师”蒸蒸日上;下面以字母“N”承托,表示University(大学)。又似人形站在讲台上,突出学校以培养教师为办学特色。红色的"H"又似太阳,折线似海面,蓝色部分则似翱翔的海燕,寓意学校的目标是培养追求真知,顽强拼搏的“海师人”。

学校概况

海南师范大学坐落在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校园椰风流韵、芳林叠翠、风景秀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教、文、管、理、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海南省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林北平

校 长: 韩长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张诚一

副校长: 林 强

副校长: 温 强

副校长: 杜明娥

副校长: 史海涛

办学历史

办学历史较为悠久 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最早成立的公办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坐落于海口市。

1949年秋创建于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海南琼台书院内。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海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全国高校院系再次调整,将海南教师进修学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工业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广东省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

1983年,学校作为海南大学师范部开办本科教育。

1986年,学校恢复海南师范学院校名。

1999年,海南师范学院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海南师范学院。

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4年,教育部同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筹建海南师范大学。

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351人,其中本科生12860人,专科生541 人,硕士研究生253人。

2008年,学校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同年秋,文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和经管学院入驻海口市桂林洋大学城。

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将学校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经过六十多年办学积累,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教师教育中心,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东南亚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基地,是海南省办学历史悠久、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省重点大学。

海师校歌

椰风阵阵吹天涯 我们相聚在师大

无论今日来自何方 这里就是温暖的家

啊 刻苦学习 为生命注入精华

用墨香书生装扮青春年华

用墨香书生装扮青春年华

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优良的校风要发扬光大

海南师大 美丽如画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海风阵阵鼓天涯 我们成长在师大

无论今日走向何方 这里仍是心中的家

啊 辛勤耕耘 开出鲜艳的红花

把文明的种子洒遍海角天涯

把文明的种子洒遍海角天涯

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

优良的校风要发扬光大

海南师大 教育摇篮

我们建筑琼岛 现代化的教育大厦

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

优良的校风要发扬光大

海南师大 教育摇篮

我们建筑琼岛

现代化的教育大厦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龙昆南校区、桂林洋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9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32万平方米。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2万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77人,全日制本科生15383人,留学生141人。毕业生素以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海南省80%以上的中学教师,90%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均是我校毕业生。学校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8202.03 万元,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32 个,其中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187个。

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82.3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305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700多种,自建海南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库以及海南文献全文、题录等数据库14个,是目前海南省规模最大、藏书总量最多、海南地方文献资料最丰富的图书情报中心。

学校是CERNET海南省节点院校,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走在海南省前列。学校拥有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足球场等各类运动场馆4.23万平方米。

学科建设

学科专业较为齐全,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26个科研机构。现有2010年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确定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个,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点、47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8大学科门类。

重点学科

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生物科学、小学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英语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学科总体规模与实力位居海南省高校前列。

生态学、有机化学、基础数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院系设置

该校设有13个系,2个公共教学部,1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8个科研机构;开设有42个本 科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法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英语、日语、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地理科学、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小学教育)。

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发展势头良好。现有专任教师84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11人、副教授24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69人,占师资总数的50.8%;非本校毕业的教师641人,占师资总数的88.2%,学缘结构优化。该校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1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9人,海南省教学名师6人,海南省优秀教师2人,海南省“教学十佳”7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责任教授5人,海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另有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的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3人。

教学成果较为丰硕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海南省教学成果奖9项。学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重点课程4门。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共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49项,校级教改项目84项;在省部级以上多媒体教材(软件)评比中共获奖20项;共主编、参编教材111部,有22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三年,全校教学管理人员承担各级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课题共81项,公开发表教学管理研究论文117篇,主编或参编教学管理研究著作19部。2006年,学校启动的面向海南省11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写入200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以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本科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逐年增强,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该校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及横向项目3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各类科研经费2016.49万元;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科技进步奖励24项。2002—2006年,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22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9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149篇。2004年来,我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7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63人次。学校出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新教育》等刊物,其中《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被评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栏目,是全国高校学报首批入选的16个名栏中唯一的文学栏目;《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入选CA(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桂林洋校区

项目位于海口市的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内,开发区处在琼北沿海城镇规划的龙头位置,北临琼州海峡,东邻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西接海口新市区,南连美兰国际机场(距离4公里),距海口市中心区10公里,琼文高速公路从开发区南部穿过,陆、海、空交通十分便利。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生活设施较完善,已完成了部分的水、电、路、通讯、排污、排水管道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已引进工业,旅游项目一百多家,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3.4 亿元人民币,已初步形成繁荣昌盛的海口现代化卫星城。项目所在区域属热带湿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4. 3 C,年降雨量1760毫米,一年四季风和日丽,冬暖夏凉,气候怡人。

桂林洋高校区第一期已入驻的琼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该校区东侧。与海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和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将作为第二批学校入驻高校区。

桂林洋校区建设征地面积2505.5亩,校园使用土地面积为1998.8亩,采取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规划建设。将分三期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一、二期建设,2010年后为第三期建设规划。2006-2008年为第一期建设规划,已征地1515.45亩(含桂林洋农场后勤项目合作用地),预留发展用地990.05亩。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省建设厅批复。一期建设总建筑规模为66696㎡,包括公共教学楼(14189㎡)、信息中心大楼(15750㎡)、文学院教学楼(10344㎡)、外语学院教学楼(10437㎡)、招待所及教师休息用房(6579㎡)、风雨操场(6939㎡)及运动场(2458㎡)六个项目,一期建设项目已按程序审批。一期建设投资估算(含征地)约3亿元。

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丰富活跃 学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学生社团文化节、师资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在校内外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4年被团中央评为“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2005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实践团队”;2006年有两个班级分别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全校现有学术、体育、文艺、实践等四大类别的学生社团63个,共有注册会员7344人,其中“绿色海南环保协会”2005年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6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409人次。

人才培养

学校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师范大学,肩负着海南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两大任务,是海南省教师教育类专业门类最全、教育师资培养层次最高的师范院校。建校以来,该校已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广大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民教师和其它行业优秀工作者。海南省80%以上的中学教师,90%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均是该校毕业生,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学校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三年,该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52人次。我校学生2005年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006年、2007年分别荣获中国第三届、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进步创新奖1项。2006年,我校在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组织单位奖,有4人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

学术交流

学校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的11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互派学者访问讲学,互派学生交流培养,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办学,推进了我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发挥“一基地三院校”优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批批准设立的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指定招收外国留学生院校、国家汉办指定的海外汉语教师培训院校、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院校),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支持周边国家华文教育;与泰国海南会馆共建育民华文学校、2007年,学校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共同建成了我国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承担了海外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和外派任务,先后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2批76人次,对外汉语教育蓬勃发展。2009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将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落户该校,成为国家汉办目前在我国南方唯一重点建设的基地学校还先后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培养长、短期留学生千余人次。学校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特别是琼籍华人华侨的联系,对外影响日益扩大。

未来展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树校”的办学理念,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积极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