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滨新村街道
释义

街道简介

海滨新村街道位于上海市宝山区东部。1981年建海滨街道,1988年改为海滨新村街道。1997年,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5.6万。辖海滨一村第一、二、三、海滨二村第一、二、海滨三村第一、二、海滨四村、海滨五村、海滨六村、海滨七村、海滨八村、海江二村第一、三、永清一村第一、二、永清二村第一、泰和、同泰北、炮台、三营房21个居委会。2004年辖海滨新村、海滨二村一、海滨二村二、海滨三村、海滨四村、海滨八村、牧丹江路、西朱新村、三营房、永清新村、永清二村、海江二村、海江新村13个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同济支路65号。海滨新村街道有少数民族同胞639人,有26个民族。街逪极为重视民族工作,在发展社区党建中推进社区民族工作,在加大三个文明建设中促进民族团结,在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中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把社区民族工作纳入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四定工作制度 ( 定期研究、定期布置、定期汇报、定期检查 ) 。街道健全和完美了社区民族工作网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了社区民族工作的正常开展。 街道2000 年和2002 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民族工作先进集体”。

社会服务

海滨新村街道创建的首家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居民找街道办事,只需走进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就可得到劳动就业、民政救助、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等70多项社区事务的“一门式”服务。社区居民到街道办事处办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民政救助、法律援助等社区事务项目,由于办理点分散,有时办一个手续,往往要走好几次。为了居民找街道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宝山区海滨新村街道党工委围绕“方便百姓办事,让百姓得实惠”为工作宗旨,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1500多平方米的“一门式”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并将街道现有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机构、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归并,优化整合在一个服务平台上,并通过“一门式”网络信息受理系统和在受理中心开设的31个服务窗口,简化了社区事务办理程序。街道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居民提供“一门式”服务,这种形式很好,在优化服务、受理时效等方面不断提高质量,让广大居民真正享受到“一门式”受理社区事务的方便。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立后,着力于建设规范的工作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和“收件回执”制度,设置服务项目“告知单”专用箱,设立投诉电话,自觉接受居民监督,并为特殊对象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民族工作

街道注重发挥优势,开展双向服务:一、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四助” ( 助学、助困、助医、助就业 ) 活动;发挥志愿者优势,为少数民族同胞服务;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提高少数民族素质,街道通过组织“百万家庭网上行”、“海滨涛声”、欢乐在社区、国庆游园等活动,通过书法、摄影、插花、编织、法律、医疗保健、烹饪、计算机等培训班,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二、发挥少数民族作用,为社区文明创建做贡献。组织少数民族志愿者,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社区服务;社区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为社区内困难家庭的学生做家教;由懂法、懂医和少数民族志愿者开展医疗咨询、法律咨询等。街道将民族工作向企事业单位延伸。街道与上钢五厂签署了厂区共建协议,将社区民族工作列入协议这中;街道还主动联系和帮助上医沪东校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把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民族工作纳入社区民族工作中来。街道将社区民族工作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延伸。海滨地处吴淞客运中心辐射区域,有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街道积极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社区民族工作这中,同步管理、同步服务。街道主动上门,设立饮食、交通、办证等服务指南。对来到海滨地区打工谋生,开展经营活动的少数民族同胞,街道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提供服务。在暂停点,由居委会负责召集少数民族联络员和志愿者上门进行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经营点、打工单位由工商、税务、市政卫生等综合部门进行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在海滨街道,建立了流动少数民族管理工作站,专门负责开展少数民族服务工作;建立了流动少数民族联络员队伍,共同做好管理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