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线庐
释义

郭线庐,1957年生于陕西潼关。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学位。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常委等职。

中文名:郭线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潼关

出生日期:1957年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西安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

代表作品:《信息,开发人类智慧的契机》

个人简介

郭线庐(1957.9— ), 陕西潼关人 。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获学士学位。1983年考取西安美术学院装潢专业研究生,1986年毕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1991-1993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常委,中国包装技术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设计年鉴》副主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家具协会顾问,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主任。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全国评委,2004年第十届全运会宣传画全国评委,2005年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评委;2005年第十二届中国广告节全国评委,第十二届中国广告节标志、吉祥物评委会副主任,2007第十四届中国广告节全国评委,"华商杯"广告设计大奖赛评委会主席,2006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评委,2007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评委会副主任。

作品有宣传画《信息,开发人类智慧的契机》 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等。

郭线庐访谈录

--宋 刚

郭线庐,1957年9月出生,陕西潼关人 。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获学士学位。1983年考取西安美术学院装潢专业研究生,1986年毕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1991-1993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6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评委,2007第十四届中国广告节全国评委,"华商杯"广告设计大奖赛评委会主席,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评委会副主任。

宋刚(以下简称宋):郭院长,五个月前我第一次看您的国画作品,感觉很精美,也很用心。前两天再看您最近的作品,发现您在用水这方面几乎达到了浑然天成、不留痕迹的境界。我很好奇您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现在这种状态的。

郭线庐(以下简称郭):我得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第一呢,是我一直比较喜欢中国画,当年我准备考这所学校(西安美术学院)的时候,本来就打算要考中国画专业。很小的时候,我经常去叶访樵先生那里学习水墨花鸟画法,考大学之前,我跟随现在的省美协主席王西京先生学过水墨人物。可是我考学那一年,美院不招收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只有工艺和雕塑两个专业,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这个喜欢了多年的专业。就是考进美院来有一两年了,我仍然在画中国画。后来随着专业的不断深入、变化,我的观念有了变化,想在自己的设计专业方面发展一下。所以八零年左右我就把中国画停下了。从那开始对设计着迷了,前前后后的已经这么多年。第二呢,我长时间受中国画的熏陶,不仅是上大学前的持续热爱,还包括大学期间和毕业后到美院工作。学校嘛,很多画种都有,中国画又是我们的传统强项。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去接触这些中国画的专业教师,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我们学校收藏了宋代以来的一些作品,我读书时、工作后,也经常把那些画调出来反复观看感悟。第三呢,就是我对中国画的理解,通过长时间的熏陶,不断熟悉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我对中国画有了更深的理解。笔墨是一种形式,虽然不能说以形式为形式,但终归是中国画的支架。我还是觉得现在有些人对中国水墨画的内涵的认识、理解,不能片面的追求一些客观、外部的因素。

现在有的中国画的发展在脉络上不是那么准确,比方说画的像照片,表现用的不是水墨,而是西方的素描。我现在一直在思考的是我要用水墨这种最纯真的语言,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而不加任何外部修饰。现在很多人,包括花鸟,实际上是在通过素描的关系来表达,当然,我不是说西化不好,包括运用光的原理,透视,疏密、色调的控制都是可取的,但是离开笔墨,只是在画素描,我觉得在发展中国文化内涵这一层面上,还是值得商榷。这条路个别人去走,作为一个艺术风格,当然没问题。但是不能成为一大片,如果一大片都是这,我觉得可能在理解上有问题了。所以呢我就想做一些积极的探索。说几句题外话,我发现通过把设计上的很多养分用到中国画上来,也就是把一些设计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追求某一特定的效果时,很有效果。但是不管怎样刻意、调整,我的宗旨是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最近,我还在变化,画了些其它的内容。我最喜欢画的是桃树、石榴。你看石榴树,它的骨架、叶子之间的水墨对比,确实有点代表了北方文化的一种缩影,这个地方的人很淳朴,也很直白,很直接,但也有情感丰富的时候。我也想通过它们来体现我的想法。

宋:还想请您谈谈学院教育如何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观念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学院的发展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学院培养人才定位问题,不应该是封闭的,封闭了培养出来的人就很难和社会接轨。所以必须明确我们要设置那些专业,培养出那个方面的人才,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个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学院都在思考。第二是方式问题,目前培养人才,单一的学科不行。而应该是宽口径,给他们搭建最丰富的平台,让他们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能够大量吸收临近姊妹专业的营养。现在的时代应该是要求学院培养出具有丰富修养的艺术人才。第三是高校自身建设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高校的教师,知识修养更应该全面,提高修养的平台也同样重要。比如在西安美院,很多专业的界限打破了,工作室是开放的,搞摄影的可以到中国画那儿去进修,搞中国画的也可以到平面去学电脑的动漫。以后社会、学院对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会越来越高,而单一学科的培养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郭院长,您是设计界的权威人士,请您谈谈中国目前设计领域的现状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在那之前设计被归为工艺美术系列。改革开放后,由于各种文化的交流,我们才知道西方原来有设计这么一个学科,这个学科又带领了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又带领了一个产业,设计产业又带领了一个设计群体,这是个连锁反应。说到我们现在这个产业呢,一是正处在上升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充满了勃勃生机;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并已经逐步渗入到相关领域。

这是两个优点,同时还有两个问题,一是对设计师的社会尊重不够。设计师虽然在努力抒发,或者表达他内心对项目的情感,但这个设计链条却在最后时刻发生了一些变化,往往因为受制于客观条件,设计师心里想表达的东西最终不能或者不能全部表达出来,设计有时候像是命题作文,有时候没有创意的空间。二是目前我们的产业链,就是在设计群体和设计产业之间,没有完全贯通,中国制造里往往没有中国创意,比如曾经有一段时期,我们的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都要让外国的设计师帮我们设计外形。再如现在的汽车,虽然是在中国生产的,但设计环节几乎都在国外完成,我们只是照着模子做。在设计上要达到、超过世界一流的水平,实现我们可以给外国人提供创意的目的,咱们应该有自己的高水准的、受尊重和受重视的创意团体,形成自己的良性的产业链条,打造自己真正优秀的设计产品。这是我们未来从高校到社会都应该努力的方向,我觉得至少还需要20—30年的磨练。 访谈只进行了短短二十多分钟,我在访谈中已经感受到了郭院长的谦和、绅士、智慧,在彻夜整理文字时又强烈感受到了因为郭院长学养深厚、融会中西、观点独到、理论扎实,而给我带来的“麻烦”,几个小时过去了,整理出来的这篇东西仍然让我觉得不能完全还原出郭院长的语言内涵。那删减掉的每一句、半句话,都可以让我写出一篇随感来。不管怎样,我是尽力了。也只好把这次访谈放在心中,慢慢体会、融化,思考,提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