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 |
释义 | 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Exhibition Hall of Revolutionary Relics in Youjiang, Guangxi),是为纪念红七军和右江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以及百色起义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 简介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解放街。1961年筹建,1965年建成。馆址是中国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原为粤东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该馆馆藏文物有1000余件。通过红七军军部旧址复原陈列和右江革命文物陈列,简要地介绍了右江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以及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百色起义和红七军在右江根据地的斗争业绩。 该馆编印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与其他有关单位合作编纂了《左右江革命史资料汇编》、《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概况》、《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资料丛书。 为纪念红七军和右江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以及百色起义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解放街。1961年筹建,1965年建成。馆址是中国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原为粤东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李明瑞、韦拔群、雷经天等领导了威震南疆的百色武装起义。百色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嚣张气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工程造价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全馆总投资约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00多亩,其中建筑面积5500多平方米,如此雄伟、工程量之大的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自开工到建成,包括园林建设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外观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远看象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仿佛从山中长出来,又欲冲出山体的感觉,这就是设计师们匠心所在。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虽然只有三层,但看起来却气势磅礴,雄伟高峻,有人用“山的雄姿,海的尊容”来形容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原因就是整个大三角形外形采用分层提高的方法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大三角形外形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深深扎根于山体的三角形外形,墙体由下而上身顶部倾斜的视觉效果,象征着革命植根于人民,人民紧跟着中国共产党的向上凝聚力。熟知我们民族习俗的朋友也许知道,神蛙是我们民族的吉祥物,在许多传统的壮族服饰、壮锦、刺绣、铜鼓上常常出现,整个大三角形外形也象一只巨大的神蛙。 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大门四根粗大圆柱稳稳地支撑着皇冠形的外廊,象征着百色人民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砥柱中流的气魄。大门两侧分别是高7.3米、宽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场面。 序幕厅?序幕厅的正壁是高4.28米、宽25.23米的“百色起义”汉白玉大型浮雕,以磅礴的气势,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百色起义波澜壮阔的场面。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屹立于大厅正壁的浮雕中。 展厅?馆内设“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等多个展厅,共展出文物270余件,图片1000余幅,场景16处,展出的起义人物达4000多人次。 馆藏文物有1000余件。通过红七军军部旧址复原陈列和右江革命文物陈列,简要地介绍了右江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以及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百色起义和红七军在右江根据地的斗争业绩。 该馆编印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与其他有关单位合作编纂了《左右江革命史资料汇编》 、 《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概况》 、 《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资料丛书。 办馆理念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要求,不断提高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求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1999年12月,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自199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胡锦涛、温家宝、罗干、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观众达100多万人次,观众面遍及国内省市和美国、加拿大、泰国、英国、德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在配合自治区“邓小平足迹之旅”、两广青年“八千里两广情,致富思源求进取”、湖南老区青少年“传革命圣火,为党旗增辉”、广西区内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等重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以来,全馆先后被国家文物局授予1999-2001年“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被自治区文明委授予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被自治区公安厅文化厅授予“全区文物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文明办、建设厅、旅游局授予“全区风景旅游区文明示范点”,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授予首批“文明庭院”,被原百色地委行署授予地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先进单位,被原百色市(现右江区)授予城市绿化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被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导。 百色起义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馆内序厅“百色起义”汉白玉大型浮雕,高4.28米,宽25.23米,堪称全国纪念馆界之最。馆内采用声、电、光实景、景视等多种先进展示手段,在2200平方米的展厅里,有声有色、立体和全方位地把百色起义的情景展现出来,把百色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建设新百色成果展现出来。这里有必要补充一点的是,百色市长年多雨,但自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开工以后,天气异常晴朗。有时四周电闪雷鸣、乌云密布,纪念馆上方却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有时四周倾盆大雨,纪念馆上方最多也就是铅云低垂。在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开馆之日,不知是上天的保佑,还是长眠在后龙山上的革命先烈显灵,百色凌晨还是瓢泼大雨,早上却已是晴空万里。在开馆揭幕时,刹那间,百色起义纪念馆的上空升起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右江两岸,尉为壮观。 邓小平与百色在“邓小平与百色”的展厅里,可以看到邓小平与百色的深厚情谊。当时年仅25岁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来到广西百色,以非凡的胆略,力排“左”的干扰,毅然地作出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决策,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面恢复和发展了广西的党组织。工农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共产党在桂系军队中掌握到约4000多人的队伍,还委派9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到左、右江9个县担任县长,广西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俞、李反蒋失败后,邓小平同志在短短的50天时间里就成功地组织和发动了百色起义,又取得了龙州起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使我们从中领略到一位共产党员的宽阔胸怀和非凡的魄力。这一展厅的重要展品有邓小平在红七军军部起居室用过的油灯、被子、床铺、笔砚和1930年秋用过的马鞭以及1931年4月他写给中央的《红七军报告》全文等文物,还有反映邓小平心连右江革命老区、情系百色建设的珍贵照片等。 粤东会馆粤东会馆,由广东商人集资兴建,始建于清朝康熙59年(1721年),后多次重修。凡粤商来到百色,都喜欢到粤东会馆投宿、聚会、洽谈生意等。这个会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位于百色市解放步行街,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会馆座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四进厢房和庑(音:wu)廊,构成“日”字形封闭式独立建筑群。殿宇庑廊,布局严谨,庭院通道,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殿堂廊下,全为是实木大圆柱或花岗岩方形石柱支撑。中间主体建筑三大殿宇的内山墙上现今还完整保存着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画。可以说,整个建筑就是一件文化教育艺术精品。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同志成功发动发百色起义,同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百色成立。军部设司令部和政治部,司令部就设在粤东会馆,司令部所属的参谋处、经理处、副官处、军医处等就在这里办公。邓小平、张云逸的办公室和住室摆设十分俭朴,每人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床铺,坐着床铺办公。 研究成果独著或参与编写的书籍《英雄的百色》 、 《百色红旗》 、 《广西改革开放二十年》 、 《中华民族精神丰碑》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人物志》等先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等出版;论文《二十年代右江金融状况对百色起义的影响》 、 《论博物馆的行业优势和博物馆的发展》 、 《民族地区民族博物馆建设新思考》 、 《依托资源优势建设有特色的博物馆》、 《粤东会馆建筑及其吉祥文化》 、《桂北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思考》等十几篇论文先后发表于《中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广西金融研究》、《广西民族研究》、 《右江民族师专学报》等杂志上发表或入选2002年广西文博论坛研讨会,并在会上作发言交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