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公
释义

简介

古公,名亶父,古代周族首领,伟大的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传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祖父,他因戎狄威逼,又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北),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奠定了周人灭商的基础。

古公亶父率族人自豳国来到岐山脚下,见该地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土肥地美,连长出来的苦菜都是甜的,很适合耕种与狩猎,且又有岐山作天然屏障,觉得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地方,于是与妻子太姜商量,决定安顿下来。太姜随着古公B与族人一路跋山涉水,见的地方多了,也觉得这里是块理想之地,便同意了。接着古公亶父发动族人,疏沟整地,划地建房。周族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恢复了农业。

岐山为都

随着族群日益壮大古公认为周族要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以岐山为政治中心,于是策划营建大规模的城郭室屋,“三月成城郭,三年成都”;同时建立了中央机构,设立了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官,使之各司其职,整顿部落组织,改革戎狄原始陋俗,实行助耕制,立国号为“周”。周国自此始。

都城考证

经考古发现,亶父时期的岐邑都城遗址为正方形,周长60里,包括今岐山县的京当、凤雏、周家、朱家、董家、贺家、礼村、王家嘴、双庵、衙里、岐阳堡、祝家、流龙嘴、南北郝家、青化、丁童家村;扶风县法门镇、齐村、上下樊村、召陈、康家、任家、庄白、刘家、黄堆、云塘、强家、务子、齐镇、齐家等村。

宗庙考证

宗庙遗址在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即今岐山县周原博物馆旁。基址南北长45.2米,东西宽32.5米,面积1469平方米;南北向,偏西北10度凸这组建筑以门道、前堂和走廊居中,东西两边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称,布局整齐有序,为高台建筑。前庭正中为门道,门道前4米处有一道东西长4.8米的影壁,门道两侧为塾。中庭是一东西长18.5米、南北宽12米的大院。中庭东西两边各有台阶两组,约3层,分别通往东西厢走廊;中庭北面有3组大台阶,中庭后的殿堂为主体建筑,面阔6间,每间3米,进深6米,四周有外檐墙。殿堂西部有40个深井的窖穴,为凌阴冰室。殿堂北为后室,东西排列5间,与《周礼》之“前堂后寝”的记载相吻合。殿堂为祭祖、议政之所,后室则为周王及嫔妃住所。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组宗庙宫殿遗址的西厢房二室内,发掘出土了大批甲骨文,计有17000余片,有字的卜甲190多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