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东岳庵
释义

“古东岳”苏中尼庵之最

“一方上刹,殿宇辉煌,亦且神灵。”

清道光二十九年(1820年)四月,后来当上咸丰皇帝老师的吴存义来到位于刁铺东岳庙(古东岳庵前身),并留下了《迁建东岳庙碑记》。其后,虽更名易地,几经沧桑,但帝师的墨宝始终为镇庙(庵)之宝。如今,重建后的古东岳庵已成为苏中地区最大的尼庵。

古东岳庵位于高港区刁铺镇北部韩家河庄,俗名“尼姑庙”。史载,古东岳庵历史上原为大僧住持的寺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近350年,时名“东岳庙”,俗称“和尚庙”,由韩家河、赵家河、叶家河三庄群众在韩家河西庄(即现址)捐资所建。

东岳庙初时所奉主要是泰山神———天齐王(意为与天相齐),民间称为东岳大帝,和城隍在古代民众的信仰中同为司命神。“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日,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狱,惩奸罚恶……”对此统摄万灵的帝神,历代朝廷和地方官府都要隆重祭祀,尊崇之风在民间更加盛行。

旧时封建迷信盛行,百姓命运均寄托神灵保佑,遇旱灾水涝求神佛显灵,遇丰年搭台唱戏拜谢。为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家事平安,外出顺风,虔诚祈祷,都是百姓寻常之举。为此东岳庙香火盛行。从清顺治初年建庙到清嘉庆初年的160余年间,三庄民众辛勤耕耘,风调雨顺。然而,清嘉庆十年后,地方遭受长达数年的旱灾和蝗灾,民众祈求未果,彷徨之时,又忽闻和尚违戒偷淫,百姓迁怒于方丈及寺内众僧,遂齐将僧人赶出庙门,香火一度中断。后三庄百姓合议,不信大僧(和尚),可请二僧(尼僧),于是尼僧广德法师出任住持。“沿用旧殿虑有晦气”,广德法师拟另选址重建庙堂,故与高徒福贞十方叩募。四方人士积极捐款,于清嘉庆十八年将东岳庙建于韩家河东庄。庙堂易地后,广德法师为顺应民众,重塑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民间传说碧霞元君是“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元君主司妇女多子,并为保佑儿童之神,所以民间妇女信奉尤其虔诚。广德法师在这些传说基础上,又在“泰山娘娘”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使尼庵成为刁铺周边地区以尼僧为中心的寺院。庙貌焕新未几,广德溘然仙逝,三庄民众大悲,给以厚葬,砌莲花基座石塔一座。此石塔于1977年学“大寨”平田整地时夷平,雕花石块散落民间。高徒福贞继任住持,专心佛事。后吴存义光临东岳庙,留下墨宝,又为庙宇增色。随着香火兴旺,庙产随之增加。福贞法师相信风水,于癸丑年(1852年)将庙宇重建于庄西现址,占地三亩,为前后殿。吴存义碑记石刻为镇庙之宝,也随迁新址并嵌于庙墙。今日所存旧殿,即为福贞法师所建。因尼僧当家,庙名改称为“古东岳庵”。

到民国中期,古东岳庵香火渐衰,但庵中尼师爱国爱教的精神不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日军从龙窝口登陆占领口岸,为抵御外侮,刁铺镇驻军修建碉堡,当家师太智广决定毁庵纾难,拆庙前殿捐之。

1966年初夏,逢“文革”破四旧,庵内菩萨被造反派拉出山门,焚烧殆尽,铜钟等金属法器均被送往废品收购站,佛事中断,殿堂成了韩东、韩西两个生产队的粮库。所幸,道光年间遗留的石碑未受到损坏,村民对石碑呵护备至,仍留原处保存,成为后来恢复佛事的历史依据。1993年,热心佛教事业的文经法师云游到此,她从地理环境赏识了这块风水宝地,从古石刻碑文知晓了庵庙的古老辉煌,从遗留的旧庵堂看到了新生的希望。时年已七旬高龄的老法师决心恢复这座破旧不堪的庵庙。泰兴市佛教协会同意恢复古东岳庵的佛事活动并由文经法师主持。1994年农历三月初八,泰兴庆云寺慈光法师来庵举行开光仪式,并由泰兴市公证处派员现场公证。经十多年来不懈努力,古东岳庵已建有大雄宝殿、厢房楼、药师宝殿、天王殿,加旧有前殿共40多间房屋,佛、菩萨100多尊,相应法器如铜钟、大鼓、大香炉、木鱼、大磬等添置俱全。2002年10月8日,文经法师由佛门弟子储林居士陪同,赴杭州朝拜灵隐大佛时,幸会四川甘孜协庆寺贡夏大活佛,出于佛家缘分,活佛欣然接受了邀请,于同年11月1日(农历九月廿七日),专程来到古东岳庵弘扬佛法,开创了泰州佛教界一大盛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