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狗道主义
释义

狗道主义,引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说法,是指人类对待狗的爱护上升到“人道主义”的层次,包括不可食用狗肉、不可虐待狗,要像爱护人类一样的爱护狗,甚至有专家建议在“动物保护法”中,规定违法食用犬、猫或者销售犬、猫肉,将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并责令具结悔过。

狗道主义-概述

“阶级无往不在,中国的动物也是分阶级的。”,这句话,来自著名作家沙叶新一篇杂文的开篇,那篇文章叫《中国动物各阶级分析》。 现在会有更多人相信这种“动物阶级论”。原因是专家建议,在“动物保护法”中,规定违法食用犬、猫或者销售犬、猫肉,将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并责令具结悔过。动物保护是好事,既人性,也关道德。

尽管社会在发展,人的观念也不断更新。“人狗共处一片蓝天下”已成居住小区不可抗拒的风景线,随着“狗道主义”的深入人心,有狗一族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有个度,在人狗共享有限的自然空间,就不能突破“以人为本”的基本底限,“狗道主义”不能高于“人道主义”,却有着现实的意义。

现在价值多元,然而不论如何“多元”,有一个“元”总是要管着其他“元”的,这就是公序良俗。在公序良俗的框架内,谁都可以拥有最大的自由,但是公序良俗又不能允许谁腰身粗谁就可以为所欲为。谁对“狗道主义”顶礼膜拜,视狗儿若自己亲儿亲女,那是他自己的事,谁也管不着。谁愿意与狗儿同桌吃饭,同床睡觉,同在一个浴缸内洗澡,不妨同吃同睡同洗,但那只能在自己家里,在公共场所则不行。而在有病的家人和视为心肝宝贝的宠狗之间如何选择,更是拷问着家庭成员的良知和道德。其实,“狗道主义”是可以讲的,狗也是可以养的。问题是怎样养狗,如何做人。

狗道主义-立法探讨

狗道理论

狗作为人们最忠诚的朋友,人们完全有理由爱它、宠它、保护它。很多养狗的人真的很爱自己的狗狗,有很多养狗的人领着自己的狗狗散步或跑步,而且那爱意——对那狗狗的爱意溢于言表。 人们常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无非就是说各人有各人的行事方法,引申到更广大、更抽象的范围或层次,就是说有其做事、思维的规则,也就是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狗之间如果没有人的因素,也有其“狗道”:比如忠诚事主、摇尾乞怜、看家护院、强者为尊等等。

立法建议

日前,《动物保护法(专家意见稿)》或《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的报道见诸网络, “动物保护”以及“动物福利” “禁食猫狗肉”的提法引起一些人的关注。这应该算是社会生活的一个进步。说它是进步的原因是这样的:人们的意识进步了,除了保护人,还要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人们讲保护人的权利的时候用的词是“人道主义”,如果在人们这样的国家还要加上“革命”两字,叫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人道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大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罢了。如果人们关心狗,如果(纯属假设)人们制定一部《狗狗保护法》,那就是关心狗、爱护狗的法律了,那这部法律的核心应该叫“狗道主义”,应该在前言或总则里把实行“狗道主义”写进去。

不符法理

强调人道主义精神,绝不是就一定要搞什么“狗道主义”标准,甚至连食用猫狗肉之类的事情都触犯法律,都要被拘留。诚然,的确有不少人吃猫狗肉,尽管不怎么受人待见,但也只是一种饮食偏好,或者说是风俗习惯。这种习惯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很盛行,韩国就把食用狗肉视为国家悠久的饮食文化。这意味着,食用猫狗肉行为甚至连道德的禁区也不算突破,又怎么可以对他们挥起刑罚大棒呢?

立法强调普遍性,就是不想让法律成为一部分人获得既得利益的工具。对食用猫狗肉的人施以刑罚,其实是一种剥夺与歧视。你有权利把狗猫当宠物,吃在一起睡在一块,别人也有权利依照特定习惯来满足口腹之欲。在社会分层的语境下,如果不去尊重这种客观生存状态,一味在立法上大搞狗道主义,就有些矫情了。

狗道主义-社会观点

虚伪的狗道主义

狗的待遇上升到人道层次

黑龙江省大庆市一名身穿貂皮衣服的女子乘坐公交车,将宠物狗放在空座上,后来上车的乘客们见状都很气愤,要求女子将狗抱起让个座,女子不理会。此时,乘务员走上前来要求该女子将狗抱起,女子不肯。乘务员再次请她让座时,女子竟然掏出5元钱递给乘务员,声称给狗买个座,并说不用找零,一些乘客见状感觉十分屈辱,愤而中途下车。(《新京报》2006年1月15日 )

宠物狗是为人服务的,在人道主义和狗道主义发生冲突时,必须先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先人道后狗道应该是公民社会处理人与动物的基本规则。否则,丧失了人道的狗道不仅不符合社会道德的审美,更不实用,不利于维系正常的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宠物不能扰民是很多国家对待宠物的底线。在国外一些国家,即使保护宠物的规定很健全,但是也不允许宠物被带上公共汽车。

狗道和人道的界限

人道和狗道是有着明显界限的。先辈曾经因为洋人树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而感到屈辱,而为此抗争奋斗,因为人们骨子里认为把人放狗一同说,就是对人的贬低。可现在有的人,自己把这界限模糊了。他们称狗狗为儿子、女儿,去饭店吃饭的时候、出门坐公交的时候,都要给他“儿子”或“女儿”一席之地的。有很多次吃饭,有的人就不忘介绍他的“儿子”或“女儿”。

动物保护主义的泛滥

自从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提出,以及国人生活水准的提高,“动物世界”的推波助澜,养犬以及豢养宠物的热潮风靡大江南北。这本无可厚非,人与动物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步骤。如果禁食猫狗肉,那很多好这口的人可就失去这一享受了。如果再有几个也喜欢猪、牛、羊的人,弄个什么人大或者政协的提案,也给它来个保护,恐怕人们连猪肉、牛羊肉都不能吃了。还有,庄稼蔬菜虽然是植物,但也是有生命的,据说都能听懂音乐呢,我们也应该保护一下,不能吃了。

狗道主义和人道主义不同.....人是有任何眼界的。狗道主义只是贬义类的标称。

沙叶新在文章中分析说,动物也分统治阶级即剥削阶级,龙和凤是动物最高的统治阶级,而牛和马则是劳工阶级。不过,狗的争议最大,是友是敌,中外评价极不一致。中国的狗一般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例如用于比喻人。但西方的狗阶级属性则不一样,克林顿总统和狗称兄道弟的事实,说明西方的狗不但享有充分的狗权,也享有某些人权。为此,沙叶新强调,对中国动物的各阶级分析,不适合西方,是因为国情不一样。 主张对食用猫狗者拘留的立法专家,也可能就没认清这种国情。现在,那些把猫狗当作宠物的人,都集中在条件相对较好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狗粮比人粮都贵,给狗看病的钱也比给人看病的多。有些人不仅像克林顿那样对狗称兄道弟,甚至在嘴上把狗叫作儿子,在心里看得却比老子还重。特别是那些总强调养宠物的权利自由,却又不顾宠物侵占别人空间与资源、损害别人的自由与权利的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