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主府 |
释义 | 公主府建筑共有5进,现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房舍60余间。有大门、过厅、大厅和内院,门前立有大照壁,宅院东部有假山和水池。美岱村旁的大黑河附近土地均属公主府。恪靖公主死后葬在东郊美岱村,其后裔多居住在这里。 公主府简介公主府是呼和浩特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将其妹静宜公主嫁给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长子葛勒旦多尔济,因公主酷爱归化城一带风光,乃建府于此。三十年,康熙帝又将六女恪靖公主嫁给葛勒旦多尔济前妻所生长子敦多布多尔济,后迁府于此。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复将多尔衮之孙女和硕格格嫁给恪靖公主长子根札布多尔济,其后裔遂世居于此。满蒙联姻是清政府巩固西北方统治的国策,因而不断有公主远嫁。公主府按皇族品级营造,占地40余公顷,院落五重,殿堂三进。寝殿两面建花园、马场,其后为禁卫房和园林,园林内池、山、楼、塔诸景齐备。民国时,公主府几经改建,但主体建筑尚保存完好。现辟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 固伦和孝公主府简介北京清代恭王府及花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园已经对外开放,府邸也已搬迁腾退,并决定全面修复。修复工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复建府邸中路的正殿,即俗称的银安殿或银銮殿。该殿及其东西配殿在上世纪20年代初被烧毁,几十年来只留下一座轮廓不清的台基残址。对于复建,管理部门的态度是严肃慎重的,一方面广为收集文献旧闻,同时委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基址进行考古清理,取得了比较准确的数据。 1、建造年代恭王府的建造年代,已有不少专文发表,虽然非常准确的营造时间尚待详细考证,但总体的沿革是清楚的,即和珅府——和孝公主府——庆郡王府——恭亲王府。①和珅府以前则颇模糊。 ? 2、和孝公主府和孝公主于乾隆五十四年嫁入和府。按清制,公主与郡王同级,府邸的基本格局也是“三轴四部分”,即中轴为礼仪部分,东轴为居住部分,西路为休闲部分,另有偏侧的供用部分。在和珅——公主府中,中轴只是代表公主的身份,因为公主地位虽与郡王一致,但不能在正殿设座接受礼拜。和珅虽贵为一品,但对于公主仍为臣属,不宜居中,所以正殿大约只在重大节庆时使用。而东院有五间正殿,殿前设月台,门殿四重,也符合郡王——公主府的规格。其正殿(多福轩)的面阔和进深与中路正殿也基本一致,说明两者地位相同。按照礼制,亲王府和郡王府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前者中轴线上建筑用绿琉璃瓦,而后者不能使用。据《大清会典·工部》记载的规定,亲王府“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瓦”。郡王府(亲王世子府)无此规定,但在叙述了郡王府的建筑形制之后,最后有一句“余与亲王同”。因此,有一种意见认为,凡是郡王府中没有提到的,都和亲王府相同,所以中轴线上建筑也应“与亲王同”,使用绿琉璃瓦。笔者细读《会典》此文,以为屋顶是否覆盖琉璃,是亲、郡王身份最大的区别,似不应仅用“余”字所能包括。同时,又有贝勒府“余与郡王府同”,贝子府“余与贝勒府同”,“镇国公、辅国公府制亦如之”的规定,则辅国公都可以使用琉璃瓦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所以郡王府的“余”,应当指的是亲王府的“府库仓廪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这些供用附属建筑,亲王府和郡王府,直至辅国公都是相同的,即“板瓦,黑油门柱”。而且,现存的郡王、公主府中,包括“铁帽子”的顺承郡王和克勤郡王府,都不用琉璃瓦顶,甚至有一些沿用旧府的亲王府(如后期醇亲王府),仍然保留原来的布瓦屋顶。至于屋顶形式,官员宅第厅堂均不得使用歇山式。公主府无明文规定,但现存乾隆时和嘉公主府(后来的京师大学堂)及和敬公主府,厅堂屋顶都是大式硬山,所以和孝公主府的屋顶仍为大式硬山,灰筒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