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负外部性 |
释义 | 名词解释所谓负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 英文对照:negative externalities;negative exterior; 使用举例1、对街头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情况、成因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细化管理,确实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治理思路。另一方面也要靠广大市民自觉,靠市民自己严格控制行为的“负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即指行为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称之为“正外部性”,反之则为“负外部性”。比如,不加约束地遛狗,在草地上留下狗屎等,就是“负外部性”。 自觉严控行为的“负外部性”,这就要求广大市民在方便自己、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并设法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比如遛狗时,作为文明的市民,就应当给狗套上绳子,戴上嘴套,并携带工具收集可能产生的粪便;摆摊时,就应当按照有关的规划和要求进行;吐痰、扔垃圾时,也要待找到垃圾桶后再吐、再扔……这样,在满足自身的利益和所需时,才不至于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汽车废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吸入的烟雾。政府努力通过规定汽车的排放废气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还对汽油征税,以减少人们开车的次数。 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因为邻居受到噪音干扰。狗的主人并不承担噪音的全部成本,因此很少谨慎地防止自己的狗狂吠。地方政府通过规定“干扰平静“为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都能自觉控制行为的“负外部性”——尽管,这样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外部规制。但只要我们在细化管理、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能切实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市民是能够理解的。更何况,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才能有自己的利益。” 2、外部效应是指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发生偏离。负外部性是指影响了他人或企业,使之提供了额外的成本,却无法使后者得到相应的补偿。这样造成的是负外部性没能最终体现在厂商的决策中,从而最终商品不能反映其真实成本,造成市场失灵。由于公共资源没有排他性却有竞争性,使之成为了负外部性的多发地带,直至造成“公地悲剧”。 解决措施解决负外部性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就是统一公共资源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具体来说有三种方法。 第一.在多种用途和使用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双方相互妥协直至达到能够相互接受对方的最低程度。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二者的用途和使用方式能够兼容。比如在同一空间内有人放音乐有人想看书。若二者可以妥协,放音乐的人可以把音量调低,或者放读书的人能够接受的音乐,二者就能够共存。但这种解决方案只能是在成员只有少量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若成员很多,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将会很大。 第二.置换主体。当有多个同等条件的公共资源时,可以把相同使用方式的各方置于同一公共资源下,或者说在专用的场所内用途和使用方式只有一种,并不能用来做他用。拿排污和养鱼的例子来说。可以规定某个专用的池塘用来养鱼,另一个专门用来排污。这不完全等于产权的私有化。 第三.规定一定条件下规定用途和使用方式。即把该公共资源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做出规定,某种条件下只能有一种用途。比如在道路拥挤地段汽车按牌号的单双分时段行驶。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所有的用途都会带来负外部性,倘若有一种不能带来负外部性,就会给另一种带来不公平。放音乐和看书就是如此。看书不碍放音乐的人事,但放音乐会对看书的人产生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