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赋别
释义

《赋别》是一首离别的悲歌。离别的铭心刻骨的痛苦是通过平静的、故作豁达的歌来表达的。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在与心爱的人欢乐相遇后终于分手了,此后伴随他的将是长久的相思与寂寞孤单的痛苦。因此诗尽管表面上说得相当坦然,但是通过对黑夜中风雨归程的凄凉境况的渲染,将“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所蕴含的深沉的痛苦有力地烘托出来,遂使这两句佳句脍炙诗坛。

作品名称:赋别

创作年代:现代

作品出处:《郑愁予诗选》

文学体裁:现代诗

作者:郑愁予

出处版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

作品原文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误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

而已是你的梦境了……

作品赏析

恋爱就像恼人的三月天气,又像淘气的小女孩,无论是初恋的迷醉还是热恋的欢娱,或是失恋的哀伤,都让人无法知悉何为而来何为而去。初恋的冲动、失恋的退潮都来去不留踪迹,神秘难解。诗中的这一对应该说并未发生真正的反目与冲突,但是在恋爱的漫长的散步中终于发现了叉路口。恋爱就是放飞的风筝,风筝飞上蓝天,却有线断的遗憾;恋爱又如在漫长的沙滩散步,不到尽头何必起始;这正如“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此后云水飘渺,难以预料。“‘独木桥’的初遇”意指两人最初邂逅即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如今已是广阔的草原了”,爱情飘忽,渺茫难寻。诗运用现代派诗的手法,通过七个各不相同的意象组合表达同一意蕴。分手的女友的话说得洒脱、坦然,然而失恋者的相思之苦却被这转一层的手法转述得更深更长。“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愈是如此说,愈是觅出这位“维特”欲爱不得的痛苦。 .

这首诗典型地体现出忧伤的“愁予风”。爱情固然是甜蜜与温柔的,但它带给人更多的却是痛苦与苦恼。情男痴女愿意品尝这无尽的愁苦况味,从中体味到思恋的甜蜜与幸福,离别带来的愁苦忧伤,更易测味出爱的深沉、执着、热烈。也许,爱情的甜蜜与幸福正是从痛苦与忧伤中来的。恋爱中的主人公大多会变得爱长吁短叹,用泪水浸湿情书。最动人的情诗,是忧伤的思恋、失恋诗。这首《赋别》和郑愁予的其它情诗的主人公,总是一个多愁善感、忧郁感伤,面白体瘦、披着长长的头发的情郎形象。当然这无论如何无法使人想到它的作者从小随父在炮火中长大,戎马倥偬送走少年时代,又曾是青年登山、滑雪运动员。而那忧郁感伤的情调况味,那独树一帜的“愁予风”,却在台湾打动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

作者简介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郑愁予出版的实际虽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正如杨牧所说:“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于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协作,形象准确,身来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这个评价应当说是十分中肯的,出版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