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费国 |
释义 | 费国概述历史上的费国费山东费县东。《孟子·万章下》有费惠公,孟子称之为“小国之君”,盖春秋鲁季氏之后而僭称君者。其亡当在战国时期以后。 春秋战国时代另有一地名费是滑国的都邑,位于今河南省。 费国,春秋末期兴起的一个小国,战国时代灭亡。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附近。都邑为鄪邑。 为季孙氏属地之前 传世文献中费地最早的记载是在《尚书·费誓》,鲁侯伯禽讨伐夷人前在费地发表誓辞。清代的叶圭绶认为西周初年费国为鲁国的附属国。周宣王封鲁懿公之孙为费伯,此事见《齐乘》和《书传旁通》。《春秋左氏传》记载公元前722年,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 季孙氏属地 鲁僖公于前659年将费地赐予自己的兄弟季友。季友的后裔季孙氏逐渐成为鲁国最有权势的世族之一。季孙氏与同出于鲁桓公的孟孙氏和叔孙氏并称三桓。而费地的中心城邑鄪邑也和叔孙氏的郈邑以及孟孙氏的郕邑并称三都。季孙氏属地的中心鄪邑成为鲁国的政治中心之一。 小国时代 《左传》记载的最后一年前468年,当年季康子去世。之后的鲁国政治史资料稀少。至迟在鲁穆公时代,鲁公室终于将季孙氏赶出鲁国政治,国君重掌大权。而在当时的文献中,费成为一个小国,都邑为鄪邑。费国君主不再参与鲁国政治。《孟子·万章》有“费惠公”,《吕氏春秋》“费”“滕”并列,刘向《说苑》有“费君”。历代学者多有推测费国君主为鲁国季孙氏后裔。但是费国兴起具体情况如何。有待考证。费国也被历代学者认为是战国时代“泗上十二诸侯”之一。 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冬,季友率师打败了莒国军队,俘虏了莒侯之弟。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赐给了季友,并命季氏世代为上卿。从此,费地成为季氏的私邑 费国世系成子(季友) (16) 壬戌 前659 文子(~行父) (76) 戊寅 前643 武子(~宿) (33) 甲午 前567 悼子(~纥) (5) 丁卯 前534 平子(~意如) (25) 壬申 前529 桓子(~斯) (13) 丁酉 前504 康子(~肥) (25) 庚戌 前491 昭子(~强) (42) 乙亥 前466 费国研究现状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之际,几乎紧接三家分晋,在鲁国,也曾分裂出一个独立的费国。此事,以往的史家关注者不多,现今的通史及先秦史专著也未作过正面论述;有关先秦著作所附的战国形势图及正式出版的历史地图,也从不标出费国。有鉴于此,本文拟依据有关资料,就季氏费国的建立及其相关的问题试作钩校,希望引起先秦史学界对季费问题关注与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