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碟瓜菌核病 |
释义 | 症状飞碟瓜菌核病主要发生在塑料大棚,温室、露地也有发生,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为害花器、茎蔓及果实。果实染病:多出现在残花部,初呈水渍状腐烂,接着长出白色菌丝,不久菌丝纠结形成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在近地面的茎部或主侧蔓的分枝处,产生褪绿水渍状斑,不久扩展成褐色,湿度大时亦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菌丝密集形成菌核,多生在腐败的茎基部或烂叶、叶柄、花梗或瓜组织上,茎表皮纵裂,病部以上茎蔓、叶片萎蔫死亡。 飞碟挂菌核病特征图防治措施防治方法以生态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可以控制该病流行。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主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抱子,减少菌源。 (3)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耙入土中,亩用药1公斤对细土20公斤拌匀;种子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 (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克,熏1夜,隔8-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盛花期喷雾,每亩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病情严重时,除正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对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病部,不仅控制扩展,还有治疗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