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翻身
释义

翻身作为词语,有转身,纵身的意思,作为武术术语,指躯干由前俯状转旋360度仍成前俯状的动作。另有同名电影和书籍《翻身》。

词语

翻身

拼音:fān shēn

基本解释

翻身 fānshēn

(1) [turn over]∶翻转身体

(2) [free oneself;emancipate;liberate one's life;stand up and win one's emancipation]∶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翻身户

(3) [bring about an upswing]∶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打了个翻身仗

详细解释

(1).反身;转身。 唐 杜甫 《哀江头》诗:“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身。” 明 刘基 《采莲歌》:“放下荷花深深拜,翻身忙整翠花钿。”《三侠五义》第十四回:“四爷一翻身,急将他按住。” 陈同生 《不倒的红旗·猛将吴焜》:“他时常睡到拂晓之前,翻身下床,动作迅速地走出屋去。”

(2).指纵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王安石 ﹞又尝见 郑毅夫 《梦仙诗》曰:‘授我碧简书,奇篆蟠丹砂。读之不可识,翻身凌紫霞。’”

(3).比喻从困苦或受压迫的情况下解脱出来。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虎着痛箭难舒爪,鱼遭密网怎翻身!” 朱德 《六连岭》诗:“二十馀年游击战, 海南 羣众庆翻身。” 柳亚子 《拟民谣》:“人民受苦三千年,今日翻身乐无穷。” 徐迟 《牡丹》七:“她要变人,要翻身!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锁,彻底地从那奴隶生活中解放出来。”

(4).比喻买卖上的轮回,周转。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因为他父亲的原故, 日本 人很帮他的忙;听说介绍过一次军火,贩过一次烟土,包过一次赌,几个翻身,他便抖起来了。”

武术

"翻身"为武术身法术语,指躯干由前俯状转旋360度仍成前俯状的动作。翻身分正翻身,反翻身两种。"正翻身"指翻身前先动之脚经身前盖回落步,而后再转体者为翻身。"反翻身"指翻身前先动之脚经身后倒插落步,而后再转体者为反翻身。

电影

基本信息

导演: 高希希 白玉

编剧: 徐兵

主演: 胡亚捷 李欣凌 周小斌 姜超 闫妮 张振亚

出品: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故事梗概

赣州市的片警张勇在出差归来途中, 偶遇体验生活的演员姚雪及上车抢劫的匪徒。冤家路窄, 该匪徒原来就是前不久被张勇送进监狱的老相识。经过几番较量, 匪徒乘虚溜走。局里年底要评分考核,张勇排在了倒数第二。他发誓一定要抓住逃脱的劫匪, 加分翻身。一场抓捕银行劫匪的战斗开始了。由于体验生活的演员姚雪的几次弄巧成拙及张勇和未婚妻吕燕的误会, 使得张勇进退两难。最后张勇终于在银行堵住劫匪, 保住了银行财产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他与未婚妻吕燕也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影片看点

影片中三个笨贼,愚蠢而稚嫩的作案手法,为影片添了不少爆笑喙头:他们车上打劫,一见了警察证,马上就蔫在地上起不来;为了抢银行,他们去汽车修理厂偷车,可偷的车破得像驴一样,拱动几下就不再动了;他们模仿《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样子,穿着西装去劫银行,却“画虎不成反类犬”。

书籍

摘要

《翻身》是一本记述解放区土地革命的书;这是一本美国人写就的关于中国土改的书;这是一本利用20多斤重的档案资料写的书;书的写作过程则是一段土改档案在异域“翻身”的往事。[编者按]

《翻身》

关键词: 档案资料 美国人 土改 土地革命 写作过程 解放区

内容介绍

检视20世纪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叙述,大致可分为革命叙事和现代化叙事两种。前者把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生动而富有诗意地展现出来,说明土改的必然性及其在国家、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意义;而后者则将土改放置于一个与世界紧密联系的视野中来审视,认为土改不但没有实现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整合,反而使已经十分脆弱的农村社会秩序陷于混乱。这两种历史叙事所呈现的史观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多元的参照视角,《翻身──一个中国村庄的革命记实》[1](下文中简称《翻身》)、《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2](下文中简称《乡村》)便是这两种不同历史叙事各自的代表作品。作为革命叙事的典型范本,《翻身》将土地改革描绘成世代受经济盘剥和文化压迫的农民翻身求解放的史诗性事件;而《乡村》则按照现代化叙事的路径,展现了土改背离官方表述、导致社会失范的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文本的研究,展现不同叙事路径下的农村社会景象。

历史背景

《乡村》一书的作者弗里德曼、毕克伟、塞尔登分别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来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美国学者。在《乡村》一书中,作者以华北平原的饶阳县五公村为个案,以五公村领头人耿长锁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深入探讨了中共在战争时期及革命胜利后在农村社会所从事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这些改革与传统文化、国家与农村社会、战争与国家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本书凭借其广泛的文献搜集、生动的现象描述、深入的材料解读、浑厚的理论构建,一举获得了象征美国学术最高荣誉的列文森奖。 《翻身》一书的作者为美国人韩丁,他亲身参与了太行区潞城县张庄的土改,用社会人类学者“在地”式的观察视角,从农民的日常生活逻辑出发来认识土改的社会历史空间,再现了中国农民日常生活的话语表达和社会记忆。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许多相悖的东西,如生趣盎然的形式与外加的观念,荡气回肠的人情与不时插入的冰冷说教,真实的血泪与人为的温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该书既具有一般的可读性,又有相当的可信度。

与同时代其他作品一样,《翻身》“以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3] 它企图揭示的是,上世纪中期的历史环境如何迫使一批农民由世代遭受经济盘剥和文化压榨到奋起抗争,然后到思想觉醒直至走上革命道路。作为一名在中国生活了多年并亲身参与中国土改的美籍友人,韩丁的创作“受到了官方文学体制的话语激励,得到了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党的最高领袖及党的意识形态领导人和文化官员的肯定”[4]。《乡村》则从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展开叙述,涉及了人性、潜意识情节、生殖繁衍、种族属性等人类学内容。全书将中共在战争时期及革命胜利后在农村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从减租减息到互助组、合作社再到“大跃进”时期的人民公社,统统缩微到一个村庄成员的经历和命运中,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对象。“作者的这种做法对阶级斗争视野下赋予的农村阶级矛盾突出,农民欢呼翻身解放,积极支持土改的形象提出了挑战”。

虽然《翻身》和《乡村》两书内容的时代背景大体一致,彼此甚至有许多雷同的生活场景,但置于两部不同作品的叙事话语中,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表达了不同的时代精神。《翻身》一书的主要命题是论证中国近代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阶级战争”、“革命”、“人民群众”、“工农专政”、“经济决定因素”等,成为这种叙事的基本主题。[6] 而《乡村》则凸显了不同人物在新体制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多重身份和双重人格特征。无论是抗日英雄、共产党干部,还是无业游民和国民党官员,都在政治身份之外被赋予了一种原始的生命的色彩。

相观资料

这两种叙事话语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是截然相反的。《翻身》中的剥削阶级申金河、樊朴之、郭福旺兄弟等,个个凶残狡诈、卑琐猥亵。他们一方面霸占田地、鱼肉乡民,一方面卖身求荣,充当反动政府的走狗,甚至连相貌也丑陋不堪、令人厌恶。而与之相反的是张天明、申锁子、弓来保等人,他们都是在抗日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不做亡国奴,为了穷人翻身解放,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他们作为共产党的代表,表现出机智、勇敢、坚定、大义凛然的个人特征。在这种革命叙事体系中,农民和农村的形象几乎都是以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阶级分析─革命动力、对象、目标为全景,由此来审视农民扮演的角色,故而每个活生生的农民个体因其阶级成分而被赋予大体类似的阶级形象。《乡村》一书则认为,“这种想象中的有关阶级的科学分析,充满了主观性和政治色彩”。[7] 因此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并没有革命意识形态那种二元对立的正反人物概念,不从单一的政治立场出发去丑化某一类人物,而是赋予各色人物以多重性格。如书中主人翁耿长锁,作为一个农民政治家,他在土改期间所表现出的坚韧毅力、牺牲精神和典型的农民式的生存智慧,的确令人感佩。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仅凭这样的个人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文化的农民政治家的视野毕竟有限。耿长锁的个人成功以及五公村的模范形像得以维系,是得到了各级政府的种种特殊照顾的结果,而这种依靠输血来维持的典型不具有任何推广价值。所以不管是耿长锁还是五公村,实际上是政府以高昂代价维持着的一个虚幻的政治神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