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曲
释义

法曲:法曲是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法曲又名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至隋称为法曲。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一些,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

简介

法曲,一种古代乐曲。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唐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清洪升《长生殿·闻乐》:“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吴梅《读吴梅村乐府》诗:“法曲凄凉谁按拍,不堪流涕说兴衰。”参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特点

被世人所激赏的唐代“法曲”音乐,带着“急破摧摇曳,罗彩半脱肩”和“翻身入破如有神”的魅力,震撼着、感动着宋代的文人学士们。他们更以“霓裳入破惊鸿起”和“入破舞腰红乱旋”的热情诗句,盛赞着“法曲”音乐的精美与绝伦。因此,在宋人曹勋的《松隐乐府》中,能见到一套由“散序—歌头—排遍—入破”四个完整曲段构成的《法曲道情》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说,宋时法曲那“定格联套”式的体段样式依然健在。但是,对这样鲜明的“定样联套”的“法曲”样式,在宋代的洪迈、王灼、沈括、陆游、董颖、曾布、史浩等有名文人、专家的笔下。为什么就被署名为“大曲”了呢?虽一字之差,却严重地误导着后世对法曲、大曲的研究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0: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