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电子工程学院 |
释义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前身是1952年由著名电子系统专家孙俊人院士、毕德显院士领导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的雷达工程系。 学院目前本科设有6个系(电子工程系、生物医学系、探测制导系、信息技术系、电信工程系和智能科学技术系)组成。学院现有3个名列前茅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和微波技术。有两个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基地和一个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即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电磁散射重点实验室(与电子部十四所联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1980年将电子对抗工程专业、雷达工程专业合并为电子工程专业,加上原有的信息工程专业、新建的自动控制专业、工业自动化专业组建为电子工程系,完成了以设备设课和学科设课的改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为了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经原电子工业部批准,1993年9月由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研究所,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研究所共同组建为电子工程学院。1999年6月由原电子工程学院、微波电信系和天线研究所合并组建成新的电子工程学院。师资力量得以加强,学科面更加宽厚,形成高层次办学体系,优势更加明显,在国内外聘任了30多位高水平的兼职教授,努力建设为研究型国防化学院。当前电子工程学院以电子信息科学为主要学科内涵,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检测、处理、识别、表达等技术,研究各种先进电子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实现技术,培养电子科技领域的高素质研究型和工程开发系型科技人才,以及以工程为背景的技术管理人才。 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历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均有两个以上国家一等奖。近几届美国数学建模竞赛每次均获有二等奖以上奖项,历届全国数学建模奖赛均获有一等奖。摩托罗拉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获集体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均获有二等奖以上奖项。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计算机应用设计大赛、微软全球嵌入式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均获有一等以上奖项。毕业生近50%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学院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为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培养高质量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毕业校友的代表人物有:保铮院士、王越院士、郭桂蓉院士、张锡祥院士和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等。毕业校友中有相当数量的将军、研究所所长、总工、总设计师、高校校长、企业家。改革开放后毕业的校友代表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院士;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美国佛罗迪达李荐教授长江学者(客座教学),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吴枫教授(兼职博导)等。 为适应现代科技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电子工程学院不断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着探索和发展,通过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开发型人才。电子工程学院所属各专业统一执行电子信息大类培养方案,强化数理基础,共建具有各学科专业公共基础的系列平台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组。 学院发展现状教师约284人,中科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名,50岁以下教师占80% ,博士以上学历教师超过46%,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超过90%,校特聘教授6人,学科、学术带头人30人。 信号与信息处理(全国评估第一) 电路与系统(全国评估第一)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全国评估第五) 以上三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长江学者设岗学科,有博士后流动站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 系统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教学基地富有成效: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天线与电磁散射重点实验室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本科专业建设具有特色 电子与信息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代表人物有: 保铮院士、王越院士、郭桂蓉院士、张锡详院士和企业家柳传志先生等。 校友中有相当数量的将军、研究所所长、总工、总设计师、高校校长、企业家。 年均科研经费增长较快 九五期间年均科研经费超千万元 十五期间年均科研经费超2千万元 九五以来成果累累 科研成果奖231项,国家级10项,省部级93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 省部级8项 三年来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3篇 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89篇,SCI 152篇,EI 346篇 ISTP 291篇 出版教材专著140部,国家级优秀1部,部级优秀20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