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骷髅沟 |
释义 | “骷髅沟”概述 “骷髅沟”位于山东省微山县济宁市韩庄镇郗山四村内,形成于954年间,属郗山山北坡最西边缘。依山南北走向,南从殷府北松墓林下起至郗山四村中央主席塔东西路止,全长486米,宽约10米,平均深度7米,中部最深处达12米。沟的东西两壁均为陡峭的悬崖,沟上的地面均住着人家,沟底没有一丝一毫的泥土,从南到北遍地都是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其中有六颗最大的鹅卵石,分为六色:白色、土色、褐红色、浅黄色、黑色、绿色。六个最大的鹅卵石,每块均有十多吨,每天太阳当午照耀在沟地,在两边峭壁的折射下,各种鹅卵石发出奇异的光芒,此沟因此而得名,叫“骷髅沟”。 吕蒙正(944或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吕蒙正少时家道败落,父母双亡,贫寒交加,风餐露宿,求助亲朋旧故无门,沦为乞丐,其凄凉悲惨及至人间极限。所以民间论到谁人穷极,则有“穷过吕蒙正”之喻。954年前,吕蒙正从河南沿路乞讨至山东,初入曲阜孔庙乞讨三年余,后打听阜南约300公里处有一清净妙处,一来有利于学习,二来本地又有一远近闻名的“古木兰寺”均可化缘,便心中抱佛来至郗山。住于郗山北(离山有三里路)的一座破旧的土地庙内,有一年过年,正赶上下大雪,一夜雪深齐膝,吕蒙正懒得再到“古木兰寺”化缘,天寒地冻裹在一床破被里,望雪而长叹,悲伤之余,写下一副春联置于土地庙门上: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喻义“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吕蒙正一天两次到“古木兰寺” 化缘,每次手中拉着一根对掐粗的枣树枝作为要饭棍,天长日久吕蒙正在郗山一住就是二十年,所以每天两次往返“古木兰寺”的途径路线,被他拉的枣树枝便划出了传说中的“骷髅沟”,“郗山骷髅沟”因此而得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状元,临行前,吕蒙正拜过“古木兰寺”的方丈和尚,拜过居住的土地庙神灵,便架鹤赴京去做官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