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翊灵道院 |
释义 | 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北秘圩街道,习称为“新街上”(今北新村)的北端。该庙旧时里人习称为“北观”,与镇南端的仁济道院即“南观”相对而言。两庙都祭崇城隍菩萨。翊灵道院始建于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至明宣德年间、正统元年(1436年)、天顺三年(1459年)、万历中及清康熙四十年(1702年)、雍正中、乾隆五十年(1785年),屡经修葺并扩建。庙貌宏伟,殿宇壮肃。庙北二十多棵古黄榉树,自东而西遍植于庙墙之外,黛瓦黄墙,隐约于丛翠之中,益增寺庙古朴幽邃之感。正山门前有一石板小桥,为出入该庙必经之处,称为庙桥。桥下碧水一泓,经庙前缓缓流入同里湖。正山门建筑,上部为重檐翘角,门口有石狮子一对,进山门过一小天井,第二进为五开间楼房,中间为主要通道,两侧亦留有边道。西侧楼下塑一马夫,手挽一匹彩绘骏马。仪门高大壮穆,设有抱鼓石。石柱石沿的硬木戏台构造坚实,顶为翘角的砖瓦结构。戏台前为一片铺有长方形石板的大天井。北侧即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的大殿(城隍殿),嘉庆元年(1796年)十一月,天井东西两侧各建成一溜十二开间的厢楼,楼下廊棚里各陈列着皂隶书吏衙役三班的泥塑。厢楼上,每逢演戏时,观众云集,并有小贩摆长板凳供应茶水,为一时之盛。后殿为观音殿与城隍寝宫。寝宫摆设宛如人间闺帏,床帐、箱笼、妆台齐备,雕花牙床前,上置一艘精镂彩绘约长丈余的官船,和一匹精雕细刻、扬蹄起步的木马,以备城隍出巡之用。最后边为一堂屋,是本镇乡宦士绅组成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复善台,并开沙盘代人预卜吉凶。该台原设在同里湖罗星洲的关帝庙内,1938年4月,罗星洲遭日军焚毁,遂迁移于此。堂屋旁侧,有一精致玲珑的小花苑,供人玩赏。 在正殿前天井西边廊庑处有一洞门,可通向另一建筑群,其间有大士殿、真武殿、关帝殿(清乾隆五十年改建后称为消灾殿)。此数殿均为三开间形制,民国16年(1927年)秋遭火灾后重建,前庭南西围墙处另辟一侧门,可径通庙外。 解放前,同里镇每当召开群众性的大型集会,或地方上筹募公益款项而举行义演,都在北观举办。对戏台的维护加固被视为要务。戏台初建于何时,旧志未有记载,仅记有“清嘉庆十四年,里人重建戏台”。而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抗战时期。解放后,改作粮库,1958年,该庙大部被拆除,至今已无遗踪可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