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祛暑丸
释义

药名。主要成份:有茯苓、甘草、檀香、广藿香、香薷、丁香、紫苏叶、木瓜 等。具有消暑去湿和胃止泻的功效。是家庭必备的夏季常用药品。

主要成分

茯苓250g广藿香160g紫苏叶160g 甘草120g香薷 64g木瓜 50g 檀香 24g丁香 24g。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

药品类别

内科;中暑类药

作用类别

本品为中暑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

清暑去湿,和胃止泻。用于中暑外感,憎寒发热,头疼身倦,腹胀吐泻。

制法

茯苓 250g 广藿香 160g 紫苏叶 160g甘草 120g 香薷 64g 木瓜 50g檀香 24g 丁香 24g 以上八味,粉

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 190~230g制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2.孕妇慎用。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婴幼儿、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缓解,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法用量 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儿童酌减。忌食生冷油腻。

药理作用 本方多芳香化湿类药物,主含挥发油等。药理研究证明,本品主要有抗病毒,抗菌消炎,止泻止呕,改善肠胃功能等作用。

关联资讯

一)研究发现某些药物会引起体温升高至中暑

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正常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6℃~37℃左右,这是因为人体内有个体温中枢,专门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使其达到相对恒定的范围。然而,近几年来,国内外医药学家调查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服用某些药物以后,竟然会引起体温升高乃至中暑。

由临床观察探明,一般病人应用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与三氟拉嗪等抗精神失常药以后,上午即开始出现低热,下午3~5时,体温逐渐升高,直至晚上气温降低或经过降温处理后,才逐渐恢复正常,由于个体差异,发热程度也不尽相同。某些治疗胃肠痉挛的药品,如颠茄片、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等,也有类似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上述药物本身具有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换言之,使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或失控,以至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而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尤其与抗震颤麻痹药安坦(苯海索)合用时,更会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热受到阻碍,病人皮肤一直处于干燥无汗状态。

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用药的品种与剂量,一旦有体温升高现象,应对症采取相应降温措施。

二)高温天气八类人需慎防中暑

随着进入三伏天,气温也越来越高。民间有句谚语:三伏天,狗都不出门。

福建地处沿海,山又多,这天气一旦热起来,即使有风也是潮湿的,室外高温,室内几乎都有冷气,中暑就在所难免了。像前几天,气温那么高,医院里中暑就诊的人一大片。

居家和办公都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今天南京军区福州总院门诊部主任谷颖成大夫给大家归纳了几种避暑方法,还有中暑的高危人群应如何防范,再没空您也要看看。

急救

中暑不要猛灌正气水

可用凉水擦脖子和腋窝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不小心中暑了,别着急,按照谷主任说的方法一步一步缓解或急救。

1.在刚开始出现中暑征兆,头晕、气短、腿发飘的时候,就不要再坚持在高温或者太阳下行走、劳动了。要赶紧停下,最好及时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喝点水,心情保持平静,并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

2.把中暑的人扶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扣子,先扇扇。把毛巾或者纸巾用冷水浸湿敷在病人额头上,并且用湿毛巾擦拭病人的皮肤降温,特别是给脖子两侧的颈动脉处、腋窝下面、大腿根部等血管丰富的地方降温。

如果有酒精,也可以用酒精擦拭中暑病人的皮肤。酒精挥发快,更容易让体温降下来。

3.给病人喝藿香正气水,见效比较快,也没什么副作用。

4.如果正气水喝了两次以后中暑的迹象没有减退,要马上送正规大医院。

记住这3条

避免好心办坏事

告诉大家一些急救的方法后,谷主任还特别交代一些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大家都能记下,避免好心办坏事的错误发生。

1.千万不要用冰块冰敷。冰块的温度比较低,我们皮肤表面的毛孔很容易受到刺激而收缩,血管也会随之收缩,这样反而不利于身体里暑气的散发。

2.喝正气水有窍门。很多人喝正气水都喜欢把一支正气水直接倒进嘴里,再喝凉水冲淡嘴里的味道。其实这是错误的方法,因为正气水里的酒精含量比较高,强烈的刺激,会让食道黏膜被灼烧。

正确的喝法应该是,往喝啤酒的杯里倒小半杯的温水,再倒入一支正气水,混合在一起喝。这样的服用方式比较温和,而且效果也会好很多。

3.要送到正规医院急救。小诊所往往只为中暑的病人体外降温,而忽视了器官的保护。经常有病人在小诊所把身体的温度降下来后,还是感觉不舒适,送到正规医院后一检查才发现,身体内的温度还是很高,而这时往往已经因为高温对器官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造成严重后果。

而正规大型医院的急救则包括了用冰帽等物理方法降温和服用药物降温,并服用保护细胞的药物,以免脏器受到损害。

预防

“避降消通”四字诀能帮助你躲开中暑

既然中暑的道理我们知道了,预防中暑当然是围绕几大原因做文章,现在谷主任用四个字把消暑口诀告诉大家。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头部,避免在高温下工作,避免在气温最高的时候出门。尽量戴帽子出门,或者是打把遮阳伞。这些措施都可以避免强烈的光照对脑细胞造成损伤。

主要是针对身边的工作或居住环境进行降温,开空调、洒水、放冰块都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室内室外的温差不要超过10℃,太大的温差会导致人的抵抗力降低。

家中常备消暑药,正气水、六一散等中成药都是很好的预防和解暑的良药,既方便又实惠。也有读者关心什么样的凉茶去暑气比较好,谷主任说,大超市里金银花、沙参、白菊花都很齐全,买回家泡凉茶都是可以去热暑的。

室内工作生活的人群要注意通风,良好的通风能带走室内的暑气和热气。良好的通风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窗户打开,借助电风扇、排气扇也都可以做到。如果是空调房间,也要在使用空调一段时间之后,打开窗户透透气。

高温天气易中暑这八种人要特别小心

不难发现,前一段时间因为高温猝死的都是老年人。这是不是说,中暑有特别偏好的人群呢?谷主任提醒,在大家都做好消暑准备的情况下,以下几种人群要特别小心,外出最好避开阳光强的时候,并且随身带中暑药。

室内的人

体弱多病的人

谷主任说,其实体质差主要是说这样的人整体耐受力、身体的应激能力比较差。同样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好的人能承受较大负荷,顶的时间长,而体质差的人就不行,可能只坚持人家一半的时间,温度再提高一点,就马上中暑了。

坐月子的妇女

刚生完小孩都要坐月子,一般都是要在家里呆着,特别讲究不能见风。因此,不少人即使大热天里,也不让用风扇,还要捂得严严实实的。本来身体就虚弱,耐热性很差,再捂得一身汗,中暑也就不少见了。

小孩和老人

一般是在农村或者降温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中见得比较多,还有高温下外出也很容易导致小孩和老人中暑。因为幼儿的神经调节功能和皮肤的保护功能都没发育完全,无法抵挡高温和烈日,而老人的体质、调节功能已经走下坡路,所以这两类人也要注意防范。

室外的人

室外工作的青壮年

谷主任说,还有一些人都是青壮年,身体非常好,但却是往年送到医院急救的“中暑主力军”。这主要跟职业有关系了,仗着年轻身体好,室外的工作量、活动量特别大,这样反而更容易中暑。

开车的人

轿车车厢也属于中暑高发的空间。因为轿车在外面停了半天,车厢内的温度比室外要高好几度,并且氧气也少。这会加重血管扩张,使司机供血不足加重,引发热衰竭可能。另外,车厢内的装饰材料含有较多的化学物质,随着气温升高会散发出浓重的气味,也加重了人的不适应状况。因此,最好把车门先打开片刻,把空调开起来,然后再进去。

月经期间的女性

月经期间,因为痛经吃不下多少东西,加上很多女性本来就低血糖,一从房间走到高温的室外,马上觉得腿发软,接着低血糖的症状就出来了。而这个时候人的应激能力很低,非常容易发生中暑。

特殊病人

患有慢性肝病的人

听说长期喝酒伴有慢性酒精中毒的人比较容易中暑,谷主任说,实际上并不仅仅这样,应该说凡是慢性肝病的人都容易中暑,因为身体内部各种代谢产生的产物都要通过肝脏来负担。而随着气温增高,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这些人脆弱的肝脏就难以承受这么大的任务。所以他们的热量散发就比正常人差,容易把暑气憋在身体里,自然比较容易中暑。

心肺有问题的人

心肺部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人体内部的热交换。就拿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吧,因为他们的血管结构比起正常人已经遭受了破坏,血管比较脆弱,或者是血管壁变得狭窄。因此,当气温升高后,脆弱的心血管无法正常扩张,或者出汗后黏稠的血液很难通过狭窄的血管,这样一来,体温调节的正常工作流程就受到了干扰

生产企业

1.祛暑丸 (国药准字Z11021057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2.祛暑丸 (国药准字Z61021062 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

3.祛暑丸 (国药准字Z12020153 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有限公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0: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