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桥板龙灯 |
释义 | 概述朱桥板龙灯是流传于安徽宣城朱桥村一带春节期间的一种舞龙活动,因龙身由木板为基础做成,因此称板龙。 源起朱桥乡板龙灯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源由一农夫在田间耕田,他将牛额架在牛尾巴上,而正常耕田牛额应该架在牛颈上,旁人看了说他成仙了,一块地还没有耕完,此农夫突然从水面飞越100多米,直到龙王庙,大声呼道“我要玩灯。”此后,便由该农夫牵头,地方知名人士资助,组织起一支规模宏大的板龙队在民间义演,并规定义演三年,休息三年,直到1937年中止。 传承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决定把老祖宗这一门艺术传承下来,并自发组织起一支规模更加宏伟、气势更加壮观的板龙队。龙队分为老龙与子龙,老龙51节,每节长2.27米,老龙头长5.8米,龙尾长5米,共长122米。子龙12节,每节长1.8米,共计长21.6米,演出人员231人。今天为广大群众表演的节目有:乌龙盘顶、老龙盘柱、子龙抢珠。 村民们舞的还是传统的板龙。做板龙很有讲究,每节龙身由山桦树削成2寸厚的木板连成(这就是板龙名称的由来),龙身由毛竹扎好,蒙上绸布,缝好后再细绘龙身的花纹。龙头龙尾带电瓶,身子装电池,四周安灯。十几个人,要花费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好两条龙。 虽然玩龙灯目的改变了,但玩灯时一些老习俗还是沿袭下来。比如,每年腊月三十之前,玩灯的“灯贴”一定要打出去;正月初二正式玩灯前,要到周村的龙潭前举行“起水”的祭拜仪式;每晚不论演出得多晚多远,一定要带着龙灯回来,不在外过夜;正月十五,龙灯演出结束后,所有参加演出的队员要举行“圆灯仪式”,放鞭炮、礼花,庆祝一年龙灯演出的顺利结束。 “等龙灯玩结束,也意味着年要过完,许多会员也该收拾行李,到外地打工、上班,孩子们不久也要开学了。”周长镇说,他们现在的协会会长周文福就在上海工作,但逢年过节,大家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玩龙灯让勤劳、纯朴的乡人们也更加团结,村风也更加和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