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近代海军教育 |
释义 | 中国原无近代海军教育,1866年沈葆祯接手福建船政后提出“船政更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重在学”,并在开设船厂的同时在福州定光寺(白塔寺)和仙塔街两处设求是堂艺局,挑选聪颖子弟入堂学习近代海军技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海军教育,求是堂(即以后的船政学堂)便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北洋海军中的大批官兵就是从这里走向大海。 在马尾船政学堂开设后,清政府又陆续在各地开设了多所海军学校,并在定购国外军舰的同时向外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如刘步蟾、严复、詹天佑等)。1888年清廷又正式确定了海军教育的科目、要求“其考选海军官学生也,一、英国语言文字,二、地舆图说,三、算学至开平方诸方,四、几何原本前六卷,五、代数至造对数表法,六、平弧三角法,七、驾驶诸法,八、测量天象推算经纬度诸法,九、重学,十、化学格致。肄业期四年,学成录用。其考选练勇也,招沿海渔户年壮者充之。在练船练习帆绳荡桨泅水及轮炮之操法,洋枪刀剑之操法。由三等递升至一等,以备充补水手。水手以上各级,核其才艺劳绩,以次递擢”。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基础,由这套教育系统培养出的海军人才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中坚力量。 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学校一览(至甲午中日战前) 马尾船政学堂 黄埔水师学堂 天津总医院西医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昆明湖水师学堂 威海水师学堂 江南水师学堂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