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作 者:贾月珍,鹿理梅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15 ISBN: 9787501561384 开本: 16开 定价: 21.80 元 内容简介《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内容简介:张爱玲是一部传奇,也是一个迷,她是说不尽的话题。她细数着世界的不是,让我们不得不细数她的奇的异。《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详尽记述了她的家世及时代背景:从带给她贵族血统的的外曾祖到她沉默了一生的弟弟;她步入文坛的领路人到继承了她全部遗产的宋氏夫妇;从她深爱并深恨的风流男人到她隐居期间唯一接见过的记者……以画面的形式展示了她生活的环境、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下部分主要介绍张爱玲的文学观和对她作品的全新领悟。费这么多周折和笔墨目的就是为了让张爱者更多地了解她、读懂她。 编辑推荐《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扣书名中倾听二字,重在挖掘张爱玲的内心,从她的成长环境、一生波折,到她的作品。脱离以往对张爱玲作品的文学价值剖析,及对张爱玲身世的追问。主要探究张的内心。两位作者均是张迷,除了对其作品的喜爱,更多的是在内心中,找到了自身与张的内心共鸣。 犀利的文笔、唯美的诗词、独特的视角,有史以来文字版张爱玲的最完美呈现。 一代才女、诗人写尽华丽却又苍凉酸楚的一生。 揭露那段谜一样的年华,还原读者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作者简介贾月珍,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家庭教育指导师,曾做过十年记者、编辑,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写作以女性、少儿题材为主,文字风格温暖轻松,侧重于情感及心理关爱。已出版《女人一定要赴的12个约会》、《爱到深处会缺氧》,校园小说《受气包系列》等作品,在多家杂志有专栏。 鹿理梅,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专职作家。写作范围宽广,文章散见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并有剧本在《电影文学》、《影视文学》上发表,曾在多家公司做兼职和职业编剧。 目录上 独特的边缘性魅力之源 第1章 雄心壮志留笑柄 第2章 带给子女无尽伤痛的父亲 第3章 清爽利落的姑姑+知已张茂渊 第4章 磕磕绊绊的张胡恋 第5章 沉默一生张子静 第6章 关于后母孙用藩 第7章 问鼎文坛的引路人周瘦鹃 第8章 与胡适之的师生缘 第9章 曾为营救柯灵奔走 第10章 桑弧回忆录很少提及 第11章 张爱玲与苏青惺惺相惜 第12章 带有失落感的“汉奸文学” 第13章 奇异的第二次婚姻 第14章 形影相吊的最后三十年 第15章 人去楼空,留有几分风华几分忧 第16章 与宋湛夫妇的亲密友情 下 用冷漠的刀削刮世界 第1章 幸与不幸的边缘——《不幸的她》 第2章 唯一的笔名――梁京 第3章 带锁的月亮 第4章 倾心吐胆话倾城 第5章 容不下爱的地方――《沉香屑,第一炉香》 第6章 青涩传奇别样深思--《霸王别姬》 第7章 一袭爬满蚤子的华袍――《张看》的人生 第8章 张爱玲与画的不解情缘 第9章 差点招来两个耳刮子的<十八春> 第10章 《太太万岁》――被遗忘的笑与泪 第11章 最早的中译本《老人与海》 第12章 调侃同学少年――自传性小说《同学少年都不戝》 第13章 十年梦魇迷红楼 第14章 为时光的消磨――《五四遗事》 第15章 男人一生绕不开的两个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 第16章 爱的送命——《色·戒》 第17章 也许这是真正的张爱玲——《小团圆》 附录一:张爱玲的妇女、家庭、婚姻观 附录二:张爱玲真言 附录三:张爱玲另类档案 附录四:张爱玲与奇装异服 附录五:张爱玲一生大事记 序言初识张爱玲作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回归的张热迅速席卷了大学校园。在此之前,占据同学们床头的是《玫瑰门》和《废都》。那几年的文风潮流就是把一块嚼完的泡泡糖塞进人们的喉咙里,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每当此时,我总是去看金庸的武侠来调节心情,后来有同学向我推荐她的《倾城之恋》,开始以为是象琼瑶作品一样的言情小说,及至看后才知道,是把人性的污点抖到明处的东西。她是那样犀利、尖刻、不留情面。 张爱玲看世界是悲观的,她的作品也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张爱玲用“男女问题”作为主线,叙述了一个个牵牵绊绊的情爱悲剧,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男女间虚伪、欺骗,男女的世界灰暗、肮脏、弥漫着窒息的腐烂的气味。张爱玲笔下“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男女间无真情,在玩着“爱情”的游戏,进行着玩世不恭享乐主义的精神游戏。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过早接触人生苦难的她,处处感到生存威胁,用局外人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因此她能冷静地将人性的失落、畸形描绘得深入骨髓。《封锁》中的一对男女在非常时期因故被封锁了电车车厢内,两个生活中不失为“好人”形象的男女,竟然极短的时间内产生自而然的爱情,却又爱得那么真诚。但当封锁打开后,他们便又恢复惯常的生活状态,乖乖地像乌壳虫躲回“巢里”去了,他们又汇入各自的人流中,“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人的情感被压制到何种地步。翠远与吴宗桢两人只有在非常态下才能撞出一丝火花,他们二人都是没落文化长期浸染的产物,他们走不出没落文化的圈套,他们明知挣扎无益,也不挣扎了,不敢正视真实自我的存在。 早年的失落于家庭,又与家庭一起失落于时代及战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失落感三者相结合,形成了作者深深的悲剧意识。这也形成了作者复杂的心灵,也决定了作者对人性的悲观,对历史的悲观,对现实的悲观,也形成了作者独特的悲情的艺术审美感和创作观。那不是淡淡的哀愁,也不是美丽的忧伤,而是令人彻骨的冰凉的悲观。 看她的作品,人们会认为她对于人是过份挑剔而偏狭的。事实并不是如此,她对于胡兰成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对于胡的一再负情,她是一再让步。难怪有人说再聪明的女人在爱情面前都变成了笨蛋,她这样一个冷眼观世界的人也逃不了这个困惑。其实胡兰成这个爱情老手只是把一句“临水照花人”献给了她就令她痴情不已,类似的话他也会说给其他几个女人听。 通过她留下的言语文字,我们可以体味到,在她的一生中少有敞开心扉的快乐,短暂的幼年里有一点,跟胡兰成热恋时有过稍纵的欢娱,此后再也不见了。直至晚年离群索居,死后很久才被人发现。 她带了许多光环,冷漠地来,冷漠地走,不带走一丝尘埃,留给人们的是凝结了人间苍凉与美的财富。在岁月的这边,让我们用心去倾听张爱玲的那些有点苦涩的人生故事,走回过去,感悟才女的坎坷,倾听那些遥远的故事。 文摘贵族光环下的圈套 在政坛上,位高权重的官员中,唯一没被张佩纶攻击过的人就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是张佩纶父亲的朋友,也是他的引路人。张佩纶的贵族光环,有一半是李鸿章给予的。 张佩纶一生三次婚姻。原配朱芷芗的父亲是大理寺卿、军机章京朱学勤,继室边粹玉的父亲边宝泉从陕西按察使做到闽浙总督。就在张佩纶发配边关时,于1886年,他的夫人边氏也故去。 1888年,皇上大婚庆典,大赦天下,李鸿章立即替他交了2500两戍边费,张佩纶的流放岁月才告结束。5月,时年40岁的张佩纶只身离开张家口戍所,想到当年被流放时至少还有家小跟随,而现在,夫人已埋骨边关,自己形单影只而回,不禁感慨良多。人生起落真如潮涌潮退,捋捋訾须,长叹一声,不知道此生还会不会有翻身之日! 张佩纶首要做的事是赶到天津向李鸿章拜谢救命之恩,再说,除了李处,他再无去处。直到此时,张佩纶也许心中稍许明白一点:竖一个敌人等于封死一条路,竖太多的敌人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张佩纶被引进书房,李鸿章正在桌前坐着,身旁站着一位姑娘。张佩纶上前先是跪谢,不敢正眼观看,只觉得那姑娘盯着自己打量不止,不由自主地有些不自在,想到自己流亡之人,风尘仆仆,在姑娘眼里肯定像大怪物。 “鞠耦,这便是为父常对你提起的幼樵。”李鸿章向姑娘介绍。 这时候,张佩纶才敢正眼看姑娘,刹那间惊住了。真是一位端庄的千金大小姐,身材婀娜,皮肤白净,两只灵秀的眼睛顾盼生辉。 女孩轻轻向他施礼,一转身离开了。 “幼樵不要见笑,被老夫惯坏了。”李鸿章笑笑,眉眼里充满幸福之情,可见是多么喜爱这个女儿了。 张佩纶轻轻陪笑。 “哎,可能是我的错,一直不舍得把她嫁出去,以至于23岁了还待字闺中。难怪人常说,‘爱女如害女。’”李鸿章续道。 “哦?令爱至今未定亲?”张佩纶很是疑惑。凭李鸿章的权势和地位,别说是女儿等到23岁,可能在10岁就会有提亲者踢破门槛。谁不想与这朝中第一大员结为连理呢? 李鸿章默然不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