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埔中山纪念堂 |
释义 | 大埔中山纪念堂全国首座中山纪念堂在广西梧州吗?近日,随着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修复开放,这项历史纪录已经被改写。位于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前的大型石碑记载,这座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落成,比建于1930年的梧州中山纪念堂早一年,是目前发现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大埔多江河,古称“万川”意亦在此。车队在三江汇流之地韩江源石雕前停留,目睹由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之水缓缓汇合,形成了粤东第一大江韩江的源头,源源向前流淌,而明代古老的三河镇城墙就默默地耸立在河岸边,似向游人诉说已经逝去的历史。 途中,首发团参观了民国最早兴建、面积最小的大埔中山纪念堂(1929年兴建),该建筑为两层水泥框架结构,面积近500平方米,由胡汉民题写的“中山纪念堂”字样镶嵌在楼顶匾额上。堂中仍保留了孙中山生前真迹“博爱”二字,还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及林森书题“作君之师”等匾额。而一楼摆放的真人比例大的蜡像,生动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到三河坝劳军后与陈炯明在天主教学区内商议粤、桂、滇三地联军大计的情景,随侍的还有蒋介石、胡汉民等人。 大埔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客家民居博物馆,其客家民居建筑群便是一曲优美瑰丽的田园交响乐曲,诸如土围楼、方石楼、围龙屋、走马楼、中西合璧屋、琐头屋……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风光旖旎的田园山间之上。 中国葡萄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正是散落在这片厚土上的客家民居奇葩。在进光禄第,整个建筑雄浑严谨,气势壮观,建筑面积达4180平方米,是一座超大型的围龙屋。其整齐划一地以一种紧凑、严实、封闭的格局表现出历史上客家人生存的环境、状况以及文化心理。 看罢百年名士故居,又来到大埔第一楼——泰安楼。这座建于乾隆二十八年的建筑是国内相当罕见的石方楼,整个楼四四方方,疏朗大方,至今保全完好。泰安楼的大门甚为独特,乍一看,眼前是一座雄伟的大门楼;再仔细一看,这门楼原来是镶嵌在墙上的。原来这栋楼的祖先是做生意发家的,在当时没有功名不能建门楼,由此可窥楼主的精明才干。 卖掉七间店支持孙中山为何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建于偏僻的山区小镇呢?据大埔县人大袁光明副主任介绍,这要从这座纪念堂的建造者、三河坝华侨徐统雄先生说起。徐统雄早年在马来西亚与孙中山相识,深为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感动,在孙中山革命最困难的时候,他卖掉自己在当地的7间店支持革命,后来干脆回国追随孙中山先生。被孙中山称为“国叔”。 1918年4月中旬,孙中山先生来到大埔县三河坝,与驻三河坝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商谈联合桂、滇、粤三军北伐窃国贼袁世凯事宜,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1929年,徐统雄到海外在华侨中募捐巨资,修建了这座中山纪念堂,同时兴建中山公园。 文物遭捣毁石碑幸保存据三河坝镇70多岁的李阿伯说,中山纪念堂占地250多平方米,为钢筋水泥二层楼房。纪念堂在当时是三河镇最威的建筑之一。当时纪念堂前的甬道两侧分立石羊、石马、石虎及手执朝笏的一对仲翁。六角碑亭内竖立的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刻写着建造纪念堂的经过。堂内墙上挂有国民党多位元老的题字和牌匾。二楼有蒋介石、张学良联名签署的保护布告。可惜在“文革”时期,这些文物均遭捣毁,墙上的题字亦被粉刷掩盖。后来中山公园被改为小学运动场。 万幸的是石碑能保存下来。据老人回忆,当时亦有人将石碑当“四旧”物品砸毁。肇事者携带铁锤,欲将石碑砸烂之时,汇城村小学副校长饶仕健老师站出来以身护碑,向肇事者说这是文物不能砸。当地村民对纪念堂也很有感情,许多村民支持饶老师,石碑被保存下来。后来石碑被挖起,埋在地下。 挖出旧石碑重修纪念堂2003年,这块埋在地下长达37年的珍贵石碑,终于重见天日。当年大埔县提出人文兴县的发展理念,当地的人文古迹被刷亮。据当地群众反映,中山公园地下埋着一块石碑。当年11月,当地考古人员将石碑挖出,发现石碑记录着修建中山纪念堂的来龙去脉。而根据碑文记载,从而使文史专家们印证了中山纪念堂的建成年代。石碑上刻有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建于1929年字样,比建于1930年的梧州中山纪念堂早一年,比建于1931年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早两年,是目前发现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碑文提到三河镇为梅河、汀江、梅潭河之汇,水患频繁,“一流之涨,街衢为之淹汨,城浸时可及旬”。后在倡建中山纪念堂与中山公园的同时“募集巨资,筑避水所於官山之下”并记载:“总理苦斗一生,所为无非为国为民,今以堂为纪念,其亦师其爱国爱民之志欤”,“爱乡之心,原为爱国之本,未可以其事小而讥也。苟善推之,可扩充而至於世界人类 ” 据考证,初步认定该石碑为广东出土最早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之碑记,石碑的发现使这座位于偏僻山区的纪念堂价值倍增。当地政府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拨款600万元重修。 重修后,原来的中山公园变身为雅致的园林,中山纪念堂内的石灰被刮去,当时国民党人的题字凸现。堂内正中位置有孙中山遗像一幅,上有孙中山字迹“博爱”。堂内正中横梁写有“景仰国父”字样,为蒋介石手迹。“作君作师”为林森所写。被挖掘出来的石碑重新竖立,并且建起了碑亭。纪念堂重修后,在大堂增设孙中山与蒋介石、陈炯明等人的蜡像,重现当年孙中山先生与国民党军官商量军事的情景。二楼举办孙中山先生平生图片展览,资料为广州收藏家罗林虎提供。纪念堂前竖有孙中山先生塑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