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玄参白绢病
释义

简介

玄参白绢病,俗称“白糖烂”,是玄参生长期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根和根茎部,常造成根部腐烂。

危害症状

主要发病部位在植株根茎部,多见于成株期。植株染病后,茎基和根茎出现黄褐色至褐色软腐,叶片黄化萎蔫,顶尖凋萎,下垂而枯死。根茎腐烂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在较低温度下,被害根茎仅存导管纤维,呈“乱麻状” 干腐;另一种是在高温高湿下,蔓延较快,白色菌丝布满根茎,并溃烂成“烂薯”状湿腐。后期受害植株地上部分逐渐萎蔫死亡。

当温湿度适宜时,根茎内的菌丝穿出土层,向四周土表蔓延,并产生许多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丝呈白色绢丝状,具光泽。菌核初为乳白色或米黄色,后变为茶褐色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所致。病菌寄主范围很广,除白术外,玄参、芍药、桔梗、太子参、菊花、附子、地黄、黄连、绞股蓝、丹参、黄芪、紫菀等药用植物都可受其危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种栽或病残体上越冬。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且仍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因此,多年连作会加重白绢病的发生。菌核随水流、病土或混杂在种子中传播。带菌种栽栽植后发病,发展成为田间中心病株。菌丝能沿着土壤缝隙蔓延危害邻近植株。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高温多雨易造成病害流行。最适发病温度为30~35℃,通气好、低氮的砂壤土发病重。在浙江常年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

防治要点

①实行轮作。前茬以禾本科植物为好,不宜与花生、芍药、地黄、玄参、附子等连作。②调节酸碱度。在栽前或栽植时,亩施50~75千克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降低酸性,可有效减轻发病。③选用无病健壮种栽。④种栽处理。栽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栽10~15分钟,捞出晾干后栽种;也可用1:1:150倍的波尔多液浸渍消毒。⑤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开沟排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⑥土壤消毒。生长期间及时挖除病株及周围病土,并撒施适量生石灰对病穴消毒。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等浇灌病区,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仙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