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晓云大方桥 |
释义 | 大方桥俗名洞桥,是座单孔石拱桥,因形似月洞而得名。如果不是桥栏正中“大方桥”三个简朴的隶书大字赫然昭示,几乎很少有人叫得出它的本名。它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光绪十一年(1905)重修,全长十七米多,宽五米,桥面离水高约三十来米。远远望去雄峻轩昂,巍然岿挺。桥两边各镌刻一副对联,字迹有的被岁月剥蚀得模糊难辨,有的被现代建筑砌盖,依稀斑驳可辨的是“大地双峰环碧水、方桥一洞泾行口(此字无法辨认)”和“横栏大壑作云龙”,前一联正好嵌了“大方”的桥名,后一联只遗剩下联,甚为缺憾。桥栏上苔痕婆婆,藤蔓缠绕,纵横着几簇张钱的荆棘。桥面灰褐的石板的棱角已消磨殆尽,布满洼洼坑坑的小凹槽。四根望柱几经历史磨蚀,现已残缺不全。整座桥给人以古朴、典雅、遒劲、苍老的感觉。 大方桥何人所建,如何建造,已无从查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要在巉岩嶙峋、水流湍急的晓鹿溪上建造这么一座没有任何现代代设备辅助的庞大的石桥,应该不算是个小工程,按常例至少会留下些许文字歌功颂德,以志纪念。可大方桥的建造偏偏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于是应运而生地便是山民们茶余饭后杜撰的一些神话传说。很早以前我就在祖父、父亲和一些村中老人嘴边不止一次听过那些传说,版本虽有差异,但基本上大同小异。相传晓云的这条深沟大壑,古称“长涧”,两岸宽阔,水深波急,汛期更是浩荡澎湃,气势汹涌犹如万马奔腾,当地百姓在水上屡建屡毁,一筹莫展,只得求天告地,以祈求神灵相助。一日,一须发皤然的老叟借道路过,见山民望水兴叹,遂胸有成竹地随手拾起半截枯枝,对着溪岸乱石一指,喊一声“起”,顿见团团乱石幻化成群群白羊,老叟把羊群扑通驱入汹涌水波,顷刻间一座高大伟岸的石桥赫然耸现在水面。 大方桥一直以来是晓云四村领先寨的交通枢纽,直到后来上流建起第一座钢筋水泥平桥后,它才逐渐显示老态,到现下十里八乡编织进“村村通”交通网后,大方桥才完全淡出了历史。而今桥已少有人走了,昔日来往穿梭的繁忙盛景已一去不回。除了偶尔还有零星几个抄近路的人在攀缘,要不便在傍晚时分能看到石阶上坐几个龙钟老态的白发翁叟,抚摩着桥栏抚今追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