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仙岩
释义

汉仙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 会昌县筠门岭境内,坐落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为赣南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自古以来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莱”的称誉,其自然景观可以跟龙虎山和武夷山媲美,是镶嵌在闽粤赣三省边境上的绿明珠。

景区简介

地理位置

汉仙岩地处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镇,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武夷山余脉与南岭余脉的延伸复合区,属低山丘陵地区,总体海拔在200-550米之间,平均相对海拔100—200米。距中央苏区——红都瑞金90公里,距赣州、龙岩、梅州三市均为180公里。区内最高海拔约530米,为羊角古堡东侧的三门。受岩性、水文气象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剥蚀、侵蚀作用明显,丹霞地貌发育较完整,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区。受山脉、地质构造影响,使湘江由寻乌罗塘入境元兴村后沿低山丘陵之间自南向北蜿蜒流转。

历史

汉仙岩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此修炼成仙而得名,景区南北长约15千米,东西宽约5千米,面积约为75平方千米,由汉仙岩、汉仙湖、盘古山、羊角古城、汉仙温泉、过江坪古松林等景区组成,蕴涵着深厚的八仙文化、盘古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1995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有“虔南第一山·仙境汉仙岩”、“八仙圣地·人间仙境”的美誉。

汉仙岩有景点近百处,其中古建筑和古石刻48处、革命旧址5处。游人置身汉仙岩间,举目所见,皆为奇景,而且景中有景,景景有传说。如“群象出山、合掌门、僧帽石、壁立万仞、会仙台、仙人洞、天台、问天台、天子万年、汉钟离得道处、天根、月窟、舍命烧香、一线天、通天洞、仙姑鞋、神豹、神马峰、神龙峰、神虎峰、祁雨台、神龙峡、天门、三龟觅仙、巨蟒探水、双蟒出水、天下第一鹰、田螺伏岸、寿星观景、猿猴望天、和尚背尼姑”等神奇景观,定会让您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仿佛进入了仙家圣地。

景区特色

因相传八仙之一汉钟离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这里奇山异石,风景千姿百态,秀中蕴奇,置身其间举目所见,皆为奇景,共有36景,因景中有景,景景有传说,诸如大象出山,僧帽石、石笋峰、鹰蹲石、狮石、龟石、虎头石、猴子望月、石龙升天……这些景点均自然天成,状比人态,禽兽万物,栩栩如生,令人遐想联翩。景区中诸多绝壁险峰,直插云天,危岩突兀,翘首仰望,似摇欲坠,心胆齐颤,一线天如刀切一缝,窄、深、险、幽。汉仙岩的各个景点,兼具险、奇、秀、美特色,进入景区,仿佛进入仙家圣境,并可尽情领略天公的雕塑艺术。由羊子岩、汉仙岩、盘古山、羊角古城和会仙温泉等部分组成,集碧水、丹山、古建、温泉、森林于一体,核心景区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面积为75平方公里,发源于寻乌县的湘水贯穿其南北。外围景区目前尚未界定,普遍认为应该包括周田等乡镇的部分地域,总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1995年,汉仙岩风景区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导游词

汉仙岩是江南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1995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进入主山门后我们所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试剑石:

试剑石:试剑石是相传吕洞宾在汉仙岩炼剑,十年才炼得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他在这个石头上试刀锋。举剑一劈,石头被劈成两半。至今这半块石头遗留在这里,另一半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

九曲登山道:走在我们脚底下的就是登上汉仙岩主景区的九曲登山道,曲折上山表示游客登山的虔诚同时也增加了登山的乐趣。

旗杆石: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块大石头是明清时期,驻守汉仙岩上游的羊角古城的官兵插旗用的基石。在我们山脚下的营坊村就是他们的练兵场。营坊村也是因此而得名的。筠门岭是闽粤赣三省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训练时汉仙岩也成为军事基地,因此这块大石头上面至今仍然留有插过旗帜的凹槽。据羊角周姓老表说该村历来就有崇尚飞列之民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时驻军的影响。由于羊角古城的驻军历来训练有素,能攻善战,勇猛著称。故赣南民间就有这样的说法“梓山的蚊子,羊角的兵”(传说于都梓山的蚊虫咬人很厉害)。显然,羊角古城的驻军作战勇猛。

千手观音:大家往这边看,这棵树是不是很特别,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棵香樟树被当地老表尊崇为“千手观音”,它轻柔的枝条伸向来客的方向,像观音伸出千手,普护众生,当地的老表纷纷插香朝拜,希望该树能像观音一样保一方平安,保来客安康。

虔南第一山:大家抬头所看到的“虔南第一山”五个刻字是明朝士大夫王廷臣书写的。虔南所指的就是赣南一带,汉仙岩还有“江南小蓬莱”的美誉。这都是当年一些文人墨客描述汉仙岩风光的。右上方有汉仙岩三个字,落款人已被风化了,据说是个好士者留下的,给我们做了个免费的招牌。

合掌门:眼前所看到的这个由两块大石头合在一起,形似两个手掌合在起的石门,形状像是神仙合掌,这也是进入汉仙岩主景区的第一道山门,合掌门。另一种说法是,人们来到这里朝拜神仙,必须虔诚合掌参拜,所以才叫合掌门。

过了合掌门,进入洞内我们细心的游客可以看到石壁上刻有“狮”“龟”两个字,这两个是把守山门的两只神兽,站在底下往上看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形似龟的一块石头,这也是就是把守在这里的神龟。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第二道门,鞠躬门,通过这道门进入仙岩胜地,人们就必须要虔诚鞠躬,不能亵读神仙,否则,把守山门两傍的“狮”“龟”将给予惩罚。

眼前这座升乐寺是近期修建的一座寺庙,是一座佛教寺庙。

再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开阔的平地,被后人称为“三空胜地”。这里曾建有一座念经佛堂叫“圆宁庵”。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僧人明圆带着他的弟子真宁,由宁都来这里“卓锡”,建筑念经堂。知州胡金池合其师徒法号,题名为“圆宁庵”。由于明圆,真宁师徒极力开拓,从此岩迹更为显著,香客和游客日益增多,汉仙岩进入鼎盛时期。在右边的摩崖石刻上详细的记载了明圆、真宁师徒拓建寺庙的时间、地址、山地田产及四向界址。这块平地四周曾建有过不少建筑,早期这些建筑由年久失修,早已破坏,所以这块平地被后为称为“三空胜地”。

位于三空胜地东侧大石壁上我们可以看到“壁立万仞”四个大字。这个四字每字高约七尺多,宽四尺多,字体古朴苍劲,枯笔绝妙。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奉政大夫、吏部员外郎邹元标所写。下方石壁上刻着这样一首诗:“壁立万仞冲九霄,云封雾锁尺难描。谁书万仞流千古,模糊字迹题元标。”历经百年风雨剥蚀,如今该诗字迹已不可分辨。民间也有人认为这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作品。我们面前的这块大石壁南北长约80米,高60-70米,石壁平整宽阔,上面有几十处明代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风雨剥急电,大都已字迹难辨。

大家抬头可以看到一个形似人头的石头,叫做人头石。又称美女峰。传说吕洞宾在山中发现一位采药美女,就是上前去调戏她,岂料美女乃是一条修练千年的大蛇,张口吐信与吕洞宾斗法。吕洞宾毕竟是漂过大海显过神通的大仙,道术高强,口念咒语,手指一点,美女蛇便蜷缩在地,又变回美女,僵化为石。

现在我们通过的这道门是第三道门,定宗门。是当年圆宁庵的一部分。定宗门是为郭子章品茶走道而建造。过了这道门我们可以看到有“渐入佳境”题刻,也可能是当年郭先生所题。

前面所看到的这个石头叫做天开石,相传明圆向八仙祈求帮助,石头自动飞开,所以叫做天开石,古代设有天开阁。阁内有藏书阁,存的都是佛教经典和诗词歌赋。天开阁后面是观音堂,后来也曾经供奉过玄帝,现在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在天开石上面就是讲经台,是一个天然的石台,是当年僧人进经诵佛的地方,原来这里建有讲经堂。

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很奇特的植物,叫仙人花。你诺是在春未与晚秋之间来游汉仙岩,可以看到三空胜地、龙洞边、天台上下等处簇拥着一簇簇绿叶红花,相传它是汉钟离撒种的。这种花的花期比较长,有三四个月之久,而且比较稀有,即使在全国各地的植物园也难寻踪影,为汉仙岩所独有。它的根、茎、花、叶是止血消炎化瘀的外敷良药,药到病除,十分灵验,当地人称之为仙人药,因其花色红艳亮丽,因而又称其为仙人花。古时有不少文人雅士为之动容,并作诗赞叹。文天祥途经汉仙岩时,正是仙人花盛开之时,曾吟诗赞曰“春来奇洞红花陪,秋溜仙迳和云翔”。

在我们前方抬头可以看到石壁上刻有“天子万年”四个大字。民间传说这四个字是南宋民族英雄、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所写楷书。文天祥曾经领兵由梅县北上收复会昌,他在途经汉仙岩时,因忧患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因此写下“天子万年”四个大字在这里,期望力挽狂澜,延续南宋王朝。可惜历史给文信国公开了个玩笑,南宋王朝很快被成吉思汗弯弓射倒。文天祥自己也成了阶下囚。民间还有种说法是:“天子万年”四个字是南宋另一位民族英雄岳飞所写,依据是此字迹与于都罗田岩岳飞所书写字迹十分相似。我们所看到的“天子万年”四个字是横批,它两边还有副对联。这副对联中有几个字经百年风化已模糊不清了,我们还能看到没有被风化的几个字。

在我们正上方的这座石拱桥是镇龙桥,这座桥单拱石砌,高3.7米,宽和深各4米。据说文天祥题写“天子万年”之后,南宋皇帝大为震惊,以为汉仙岩这个地方要另出真龙天子,便下令在这里修建了镇龙桥。

过了镇龙桥往前,有一乱石犬牙交错,相互嵌叠,形成一条曲折宕转的石洞,叫九倒洞。此洞长约20米,只容一人匍匐而过,为九倒洞,意思是过此洞倒来倒去,千回百转。“九”不是确数,极言其多的意思。通过此洞时大家一定要小心,尽量低头慢慢通过,大丈夫能屈能伸。在这傍边还有一首勉励诗。那首诗的意思是比喻我们人生要经历的坎坷,人们要是跨过去就可以大展宏图。

钻出“九倒洞”立身,转身可看到上方有一天然石条,按地质学原理,这是经地质作用而至乱石齐下,自然形成的,按民间传说这是八仙度人成仙的仙桥,叫仙人桥。在紫云缥缈时,如果有谁奋力登攀,登上山顶,过得这座桥,就可以成仙。可惜几人都没有这处胆识,宁做凡人也不愿冒死成仙。清朝嘉庆进士赖泽霖写诗感叹:“竞道明圆咒石开,梯云更上雨花台,石桥只许仙人过,俯瞰悬崖却步回”。根据诗意,赖进士这个文弱书生,曾经攀登山顶,俯视下面的悬崖,才胆战心惊却步而回的。而今天,能够登顶的人也为数不多了,大家就不要爬了,搞得不好就要成仙了。

爬到这里有一处比较险要的地方,通过此处要折身腾跃而下,此处为鹞子翻身。这可能就是根据这个地势而得名的。经过此处大家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相互帮助接应而下。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从上而下的道叫回烟迳。下面就是汉钟离得道处,从鹞子翻身到汉钟离得道处之间的百米石迳,仅能容两人并肩而过,两边是刀劈斧削般的高耸石壁。令人称奇的是,人们在汉钟离得道处绕香燃烛放鞭炮时,所产生的烟雾都向回烟迳顺峡飘散,在香客较多时在半空中可以看到烟雾缭绕,像一种仙境,非常好看。是一道非常美丽的景观。

汉钟离得道处,相传汉钟离原是汉朝的一位赫赫战功的将军,因为性格耿直,得罪权贵,遭到贬谪,于是看破红尘,跟随铁拐李云游四海。来到汉仙岩,他觉得这里是块修身养性的宝地。铁拐李就留他在这里悟道,暗中却指使山神夫妇化作一对新婚夫妇,时常在汉钟离眼皮底下卿卿我我、交欢作乐。汉钟离目不斜视,心不淫乱,终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玉皇大帝指责山神夫妇违犯天条,将他俩点化成石,男的成了“天根”,女的变成“月窟”。“天根”、“月窟”是生殖崇拜的反映。

仙人弈乐,相传是汉钟离得道成仙和王梓看汉钟离跟韩湘子下棋的地方。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主人公是王质。“王质”、“王梓”读音相近。清朝进士赖泽霖可能也无法判断,所以写了这样一首诗:看弈曾闻烂斧柯,此间原说是仙窠,天根、月窟等闲住,谁得钟离妙招多。

当地人说:仙人弈乐下盘棋,不成神仙也沾仙气。烧炷线香敬敬神,一年到头行好运。

这里的确很神奇,再热的酷暑,这里仍然清风拂面;再热的盛夏之夜这里也不会有一只蚊子出现。

站在汉钟离得道处抬头向上看可以看到一只猴子台头向上望天空。叫猴子望月。大家都知道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几只猴子拉成一串在水中捞月,只有这只猴子望见了天上明月。它劝猴子们:别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几只猴子悻悻离开了它,只留下这只猴子形单影只。它呆呆地望着天上明月,至今没有司出其中三味。各位游客,这则寓言是不是值得玩味?

笏碣,这块碣石,看起来像古代大臣上朝议事时有和的笏板。这块笏板传说是当年曹国舅入朝为官时用过的。

石龙升天,又称龙洞,石壁飞灵。传说古时候一条石龙日日受八仙仙气熏陶,终于修成正果,飞升上天。明朝有位大官周元 曾作诗咏赞:洞口石移开混沌,崖巅龙卧隐云霓,漫夸吴会饶形胜,还许仙岩迹与齐。

仙泉,传说此井最早为汉钟离炼丹时为取水方便所掘,八仙聚会时常饮此泉,夏日饮用倍感清沌。与石罅泉不同的是,一年四季,但仙泉只在前三季出现。

站在仙泉左边的平台往龙洞内看,在龙洞内,隐约可见一尊身穿白色铠甲、高大英开的将军塑像。相传杨文广兄妹与鳗精交战,最终战胜鳗精,迫使鳗精躲到福建鹅叫山下的深潭中。为了让鳗精不再作祟,杨文广在就在鹅叫山印了像,又在这里塑了石像,吓唬鳗精。

如果有勇气攀登崎岖山路,登上后山,就可以看到悬崖陡壁上的石禾仓,还可以看到当年杨文广逃跑时乘坐的神像,同时还可以领略后山迥然不同的险峻风光。

一线天,赣南名山多有一线天,但以这里的一线天为佳。前人描述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两岸将合愁难渡,一线斜开别有天”、“一痕界破表天色,岩底乾坤别有情”。抬头我们看到的青苔,就好像是仙人从天上洒下的金子。

天台,又称练丹台,相传是八仙炼丹的地方,又传王梓曾在这里炼丹三年,丹成服后羽化升天,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明朝万历年间曾任会昌知县的崔允升赋诗咏赞:“古洞天开入翠微,仙踪古迹更多奇。巍峰坐啸风生腋,绝壁高扳云满衣。白酒盈樽欣共倒,黄花满地笑忘归。生平最喜寻幽胜,指入天台一解颐。

小天台,从天台石阶而下,山道之左即为小天台。这里原来有座北极院,富丽堂皇,是游人歇憩的好地方,后来院毁,只剩下石基,原北极院两侧石门框各刻有“天台之外有天台,造化安排真异哉”。庙里祭祀着四尊高大铜佛,可惜文革时期遭到毁灭性破坏。明朝官员周元诗歌《登小天台》写出了这里的昔日胜景:曾闻采药到天台,万树夭桃夹树开。此日天台可相访,御风恍若上蓬莱。

舍命烧香,与天台对峙的巨石曰“舍命烧香”,其顶部不足两平方米,原设有烧香亭与石香炉供游人烧香。两石峰之间悬空架有一条石,长1.2米,宽仅20多公分,山谷深不见底,俯视令人胆寒,过去求子烧香的女子都要舍身的通气,故名。这里流传这要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妇女结婚多年,没有身孕,因此受到家婆和丈夫的虐待。这位妇女日日祈求八仙救苦救难。忽一夜梦见八仙许诺说:只要去烧香亭烧柱香,就可以早生贵子。第二天,这位妇女带着香烛去上小天台,一看,神坛还在对面,相隔四尺,无桥可过,低头一看,下面白雾茫茫,不知深浅。这位妇女想起无子的凄苦,横下心舍命一跳。谁知正好踏在烧香亭前面。虔诚烧过香,感动了神灵,返回时两石峰之间居然有一座石桥。这位妇女回去不久就有了身孕,生下了一对男双胞胎。

问天台,相传这里是僧人参禅悟道的地方,因为天台在上,所以叫“问天台”。也有人说这里是向天地神明鸣冤叫屈的地方,往往十分灵验,还有说是扪心自问的地方。“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为人做了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会仙亭,相传汉钟离在山中得道成仙后,经常邀请其他七仙在这里聚会,海阔天空,纵论仙术,指点河山,笑谈尘世。所以有缘份的人们往往能看见这座山头不时有五彩祥云飘忽。后来亭子坍塌,从此仙迹杳然,元未明初诗人张光烈赋诗咏叹:“天连危石石连天,籁静亭虚聚八仙;黄鹤归时空寂寂,斜飞孤鹜晚霞前。”

从会仙亭往下看,羊角水、羊角古城堡、过江坪、古松林尽收眼底;坐在亭中,和风习习,盛夏酷暑令人心旷神怡。古人谓之“赏心悦目”,一点不假。前人认为仙岩风光,以此为最。

后山景区

后山景区险峻高悬。登至后山,居高临下,放眼四望,风光无限,如置身天际一般。但登后山如悬入天际,须历经重重叠叠的险关隘道,史称“九道天关。”中有一石洞,上顾下望,如悬云雾间。此洞称“腾云洞”。继续攀登,几经曲折,将至“九道天关”尽处,又见一洞悬于头顶,名为“通天洞”。出了此洞,即豁然开朗。如同来到了天宫帝阙,可见处处附着深化的奇山异景。

出了“通天洞”,迎面即见“三寸金莲”似的巨石,名叫仙姑鞋,相传八仙大战龙王时,从海上战至天际,混战中何仙姑不慎丢下一鞋子在此,遂化为石。

天梯,擦“何仙鞋”而过。拾阶而上,将至后山景区顶端。此蜿蜓曲折的接替,有百丈有余。在明清时,此处即有路,古称“天梯”,只因年长日久,人迹罕至,风雨剥蚀,已经毁了。现在我走的天梯是后来通过我们开发,就地取材,重修而成。

汉仙印,天阶边有一巨石,方方正正,有5米见方,古人称之为:“汉仙印”。相传为汉钟离将军的法器之一,其底部有符文口语。汉仙岩原有鳗精、蛇精、妖精等妖魔作乱。祸害百姓。汉钟离云游至此修道,以其法印镇妖除怪,自此汉仙岩方圆百里面姓安居,再无妖魔骚扰。

巨灵石,走罢天阶,左侧一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石缝,如刀斧霹,“切”面平直,将一巨石硬是从火山“切”分而开,相传此为开山之神--巨灵的杰作。

回道谷,登上天阶,进入幽深凉爽的石峡,只能望见一线阳光。现代人习惯称此此类峡谷为“一线天”,此峡相传为吕洞宾修道饮酒下棋之处。吕洞宾自称“回道人”。“回”为“吕”中的二个“口”相套而成,故称回道谷。

古藤仙道,从回道谷折身出来,登上藤蔓遍布的林荫小道,似踏仙踪,寻古迹。历史上此处原有石阶古道,传说是吕洞宾及其他仙人漫步往来的仙道之一,只因风吹以蚀,古道不存,这也是现今重修而成。

望天台、望龙台、神虎峰,步出古藤交错、遮天敞日的仙道,往克登至一石顶平台,为望龙台。这里视野开阔,放眼四周,奇峰异石,尽收眼底。西侧与卧龙峰仅一峡只隔。西南方向一山峰则似匍伏着的一蹲“神虎”,在侧首南望,史称“神虎峰”为守护汉仙岩的一个守护神。明朝中丞大夫郭子章曾将此山峰与羊角水相映成趣的画面称为“虎头羊角之聚”。立此望龙台,可沾龙气,树虎威,助您各项事业如龙腾虎跃,迅速发展。

紫霄峰,望天台南侧屹立一太耸石山,此为汉仙岩整个景区的临高绝顶之处,驻足于此,盘古山,湘子江的万种风情尽收眼底,宛如置身于天界中紫霄宝殿,可纵观人世沧桑、怡人风景。但此处暂未开发,还请游客止步。

神马峰,在望天台东南边不远处,有一奇峰,似骏马在静静的南望。史称“神马峰”。为曹国舅的坐骑所化。八仙过海时其坐骑---神马留此看家护院。但历经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八仙们也许还在南海嬉戏,乐不思蜀,记忘归汉仙岩。神马只好苦苦守候。

卧龙峰,于望天台隔崃相对,有一长条山脊,约有1公里长,自南向此伏卧,酷似一条卧龙。相传八仙大战龙王,从海上战至天宫,龙王终败,被定化于此。

仙人谷,望天台与卧龙峰之间约2公里长的峡谷,一直延伸至湘子江岸边,最窄处不足半米,仅能容一人侧身而过。站在峡谷底向上望去,只能见一线云天。发间自古称此为仙人谷。有缘之人,也许在此可遇见仙人漫步。

天门,自望天台拾阶南下,即如自天际徐徐踱往人间尘世,这里峭壁耸立于步道两边,形成天然的一道石门,堪称天险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宋朝,杨文广曾驻军于此,明末常有土匪在经安营扎寨,故也称明雄关。立此天门,上顾下望,如置身于凡尘与天宫之间。透过天门,放眼下望,只见滔滔湘子江、层层稻田、袅袅炊烟,人间一帧美景与天境的神幻融为一体。

天阶,这险峻、崎岖向下的道路便是由仙界通往地界的天阶了。

三龟献寿,在天门下,洞崖处有几处造型奇特的岩石,细细看来,宛如一只小龟正趴在一只老龟身上,还有一只正缓缓探出头来,似在寻找仙界的各路神仙。此处绝景被称为“三龟觅仙”或“三龟献寿”。

八宝洞,徐步踏下天梯,两峰相夹之下,有一种秘岩洞,足有60米长。相传是当年八仙藏宝之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时的宝贝,便隐藏于此,各位如感兴趣可以探宝。

洞天福地,走下天梯,只见奇石相拥,犬牙交错。至此如要寻找出口,若不是有护拦和步道“指引”,还真不知去向如何。只见一巨石横架,下留一昏暗的岩洞。若从下往上观望,只能一孔观天。而由上至下钻出此洞,给人以“高天着地”之感。高悬的身心落地,你既会觉得汉仙岩景区确实别有洞天,神气如梦境,也会长嘘一口,还是人间更塌实,更美好。

古寨门,怀揣踏实的心,走出一约50米,有一石条砌成的门,不足1米宽、2米主,门边有横闩的凹墙。此古寨站建于明代,历史沧桑,可见一斑。

天象(海豚跃涯)步出古寨门不远,仰有左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陡峭的石壁处,刻画出了祥和的“象眼”和长长的“象鼻”,这尊守护神----天象,在静静的镇守在着仙家圣地。

海豚跃涯,这天象又被称为海豚跃涯。那天然分裂出的石壁,又象是海豚细长的嘴部,海豚的头部也清晰可见,海豚向山下跃身而。几千万年前,汉仙岩风景区应该是一片汪洋,这海豚是欲回归海洋母亲的怀抱。

渔鼓,这里有一直径约20米,高10米的半圆状天然“天屏”相传为张果老的翱物“渔鼓”。张果老的渔鼓可占卜人生,预测人间变迁。据当地老辈人介绍,历史上古人可见到圆圆的“渔鼓”的全貌。只因历经岁月沧桑,山洪冲刷,泥土逐渐堆积,将“渔鼓”掩埋了大半,只露出现今所见的小半圆。堆积在“渔鼓”前的积土形成了现今的土坪,长满了翠竹,组成了一副竹石图,如诗如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