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铁瓦仙 |
释义 | 铁瓦仙铁瓦仙位于株洲市炎陵县大院农场与石洲乡之间的团苍山上,是道教圣地,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据说那里求的签非常灵验,每逢初一十五,三乡四邻的信众络绎不绝地前往求愿上 香。 铁瓦仙又称团苍山。前清乾隆版《酃县志》记:团苍山,在县东七十里,海拔1700多米,为邑脉分支处。石岩突悬约数仞,云木郁葱,四面缭绕,升高望远苍苍焉,茫无涯际,故名团苍……真神仙窟宅也。登上铁瓦仙,一览众山小。能欣赏到如诗如画的大自然风光,可以看到波涛翻滚的神奇雾海。那气势磅礴的云雾时而冲上峰尖,时而跌入谷底,使人如临仙境,生发飘飘欲仙之感。还可以看到“日出”和“日落”奇观,电影《枫树湾》“日出”“日落”精彩镜头,就拍摄于此。铁瓦仙也是一座道观,相传为紫衣禅师修道栖身处,有好几百年历史。因山高风大,道观屋顶盖的一律是长50-60厘米,宽20厘米的铁瓦。每片铁瓦上都拓有捐献香客的名字,有的还拓有捐瓦缘由、时间等等。铁瓦仙因此得名。后来修缮用的只有青瓦,残存下来的铁瓦,因珍贵而成为收藏品。道观依山而建,最下处是道士饮食起居用房,拾级而上是正庵堂。庵堂半悬空而建,后墙紧贴石壁,红墙青瓦,堂前用铁栏杆护着。从庵堂右侧往上,就是相传紫衣禅师修道处了,几间低矮的泥砖房折射出修道者苦行生活的艰辛。曲折上行,可见一石洞,石洞里有一小股泉水汩汩流出。香客舀水饮用,除了降暑解渴,据说还能疗治肠道疾病。洞前有一两米见方的三角形小坪,上面设有香坛。听人说这里的签十分灵验,所以尽管铁瓦仙路遥地偏,仍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总有善男信女,或搭车或步行前来进香,也有慕名揽胜的。铁瓦仙的道士很有些仙风道骨,待人和善,解签实在,极少诳语。 据说铁瓦仙古时有道观108间房子,因屋顶覆盖铁瓦而得名,是当地民间义士为纪念明初农民起义首领铁头太子而建,附近相邻桃源洞(神农谷)共有五座山峰,名为五点梅,山上建有铁头太子墓,距今也有五百多年历史。然而,经过50年代的大炼钢铁和60年代的**破坏,巳经铁瓦不覆,只剩残碑断垣,但长长的千米石板阶梯和路边的摩崖石刻以及雄踞绝谷的气势,依稀可见当年的雄伟壮观和香火鼎盛。 炎陵发现唐朝道观 石墙铁瓦2010-4-6 15:12:39 株洲网讯(黎世伟 黄春平 刘海剑)日前,炎陵县文物管理局专家对新发现的石洲乡团苍道观实地考证,确认其为唐朝德宗贞元二十年(即公元803年)所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专家称,该发现对研究当时的道教文化和当地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团苍道观地处海拨1784米的高山上,因团苍山而得名,为唐朝皇帝敕封。道观占地1200多平方米,由4栋房子组成。文物专家解释,屋顶盖铁瓦,是因这里山高风大。正殿屋顶原有铁瓦800多块,如今仅存34块。其中最大的铁瓦为宋朝浙江信士王陵昌敬75厘米、宽45厘米、重12.5公斤。团苍道观因此也称铁瓦仙。 据悉,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张平化、周里等革命先辈常率部在这里活动。历经千年风雨,道观建筑已趋破败,现存宋代石碑一块、明万历十三年(1575年)石刻一处、清代石碑21块等。 从团苍道观放眼四望,湘赣的茶陵、安仁、桂东、遂川、井冈山等县市界山尽收眼底,并可观日出日落,赏云山雾海。上世纪70年代电影《枫树湾》中的日出、日落镜头,均取自于此。由于道观紧邻井冈山和炎陵县神农谷,已成为炎陵旅游的一大景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