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触针法
释义

触针法又称针描法,是机械加工中对工件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测量时让触针与被测表面接触,当触针在驱动器驱动下沿被测表面轮廓移动时,由于表面轮廓凹凸不平,触针便在垂直于被测表面轮廓的方向上做垂直起伏运动,该运动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和处理后,即可由显示器显示表面轮廓评定参数值,也可通过记录仪器输出表面轮廓图形。

用触针法检测被测表面轮廓参数属接触式测量,其检测精度受触针针尖圆角半径、触针对被测表面轮廓的作用力以及传感信号随触针移动的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它适用于检测R0.02~5μm的轮廓。

触针法自1927年以来就一直被采用,目前仍然被广泛地用于表面粗糙度测量,而且用它所获得的结果经常作为评价其它方法的参考标准。

在传统的2D测量中,触针装在具有滑橇的测杆上,沿一个方向在水平面上“爬行”,而且它的垂直位移是相对于滑橇的位置。滑橇“走过”的迹线作为基准线。

在3D分析中,在具有同一个采样步距的平行平面内,测得许多轮廓。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滑橇,因为所有的轮廓必须具有相同的参考基准面,以便不丢失信息。严格地讲,应采用一个独立的表面作为基准。由于同样的原因,数据在获取过程中,不能象在2D仪器中那样被滤波。如果需要滤波,可以在获取数据以后进行数字化滤波。应该注意的是,对于2D仪器新的标准同样也需要一个独立的基准。

当用X-Y平台获取三维表面的z值时,基准由工作台的移动而产生。移动精度在整个的测量精度中起着基准的作用。有些制造者给出平台的偏差图,以便使用数字技术校正基准。在2D和3D分析中,触针的几何形状对于测量的准确性影响很大,而且一直是设计和制造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尖中心点的坐标被认为是测量表面点的坐标,但是实际的接触点根据表面邻近点的形状和高度而变化。在假定触针和表面均是刚性的情况下,触针具有一个自由度,其垂直位移仅由与表面的点接触而定义。然而,这些点的顺序不是包含在一个垂直平面内,而是依赖于表面的斜率分散在一个“带”内,测量误差是表面结构的函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