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儒家气学新论
释义

⒈图书信息

书名:《儒家气学新论》

作者:王明星

出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开本:880×1230毫米 1/32

印张:14.75

字数:440 000

版次:2009年3月第一版 2009年3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207-08154-4/B.294

⒉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试图沟通哲学和科学、儒学和唯物主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书!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兼容唯物主义和西方民主科学的书。气学为儒家气学、心学、理学三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张载、王夫之等。本书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太气论》。目标是实现气学与科学的结合,从而把科学留在中国,使科学精神真正成为国人的文化自觉。本部分以传统的气一元论为基础来实现与科学的结合,首先,实现了把科学的“惯性定律”融入到传统哲学之中,推出了一个新气学。第二,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马克思的宇宙物质论和当代科学界的“大爆炸宇宙模型”为基础第一次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现代的、科学的、全新的宇宙模型,从而使哲学、科学、伦理的完美统一。宇宙的演化过程是:前宇宙集爆(开始)—→相变(第一次相变—→第二次相变)—→宇宙的收缩(快收缩—→慢收缩)—→宇宙的扩张(缓慢衰退—→快速衰退)—→宇宙集爆(结束)。

第二部分《阴本阳主论》。目标是实现气学与西方哲学及唯物主义哲学的结合,以提升民族固有的哲学。本部分新宇宙模型的基础上融合了传统的“阴阳学说”、西方二元对立、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等各种理论创立了一个“阴本阳主论”的新哲学体系,使阳与物质和斗争属性一致,阴与意识和统一属性相一致,从而使西方文化、唯物主义与传统儒学得以有机融合。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形态史阴本论》。把阴本阳主论应用于中国历史,以“文化史观”为工具重新诠释了中国历史。在本书中,秦以后的中国社会将不再是封建社会,而是“天亩社会”了,并以较大篇幅试图来破解了中国近代落后的真正原因,从而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新理论,创建一个新发展模式。

第四部分《中医学阳主论》。把阴本阳主论应用于中医,以倡导从阳论治的新中医学,属中医“火神派”理论一派。并试图融合中西医,创造一个中西医大统一理论,来开创一个中医学新局面。

科学与民主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吗?孔子能与马克思、爱因斯坦共舞吗?儒学能由气学派从唯物主义中转生吗?中国人的灵魂还需要重回儒家吗?儒家新气学能开启中国的文艺复兴吗?

⒊图书目录

绪 论 1

一 中国文化的哲学谱系 1

二 气学小史 10

三 气学的时代任务 21

四 文史哲与中医学 26

第一部 太 气 论 29

前 言 31

第一章 气一元论 37

第一节 气的规定属性 37

第二节 事物的一般属性 41

第三节 事物的平衡存在 49

第四节 物质的哲学分类 56

第五节 事 物 本 质 64

第二章 气一元宇宙模型 78

第一节 综 述 78

第二节 太 极 期 81

第三节 阴 阳五 行 期 86

第四节 熵 主导 期 95

第五节 末 日审 判 期 97

第三章 气一元事物进化模型 100

第一节 综述 100

第二节 二五运动 101

第三节 能量的储存 108

第四节 适应系统 113

第五节 生命的本质 118

第六节 人类文化 121

第七节 知民经济 127

第二部 阴本阳主论 137

前 言 139

第一章 阴阳基础篇 145

第一节 阴阳的基本概念 145

第二节 阴阳 的 权 属 149

第三节 阴 阳 的 内 容 153

第四节 阴 阳 三 大 定 律 156

第五节 常见的阴阳关系 161

第二章 儒家的人生观 165

第一节 善真福美 165

第二节 至善之路 169

第三章 阴阳的基本范畴 177

一 阴阳法与辩证法 177

二 太 和 与争 战 179

三 新 三 才 说 182

第四章 儒家文化的复兴 190

第一节 仁道三位一体论 190

第二节 大会讲——创建人类的精神奥运会 199

第五章 五行阳主论 204

第一节 五行学说 204

第二节 常见的五行关系列表 211

第六章 新《太极图说》 216

第一节 新太极图说 216

第二节 儒学真言 217

第三节 新儒学专用标志“一气八卦图”说明 218

第三部 中国社会形态史阴本论 221

第一章 阴阳史观 223

第一节 人类的历史观 223

第二节 文化史观 226

第二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的盛衰 232

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历史作用 232

第二节 天亩社会的危机与重建 240

第三节 内圣外王的文化自救 245

第三章 人类的社会形态类型 257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分类 257

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演化时间表 260

外一篇:西方信史自1582年起

——论中国为何要采用孔子纪年法 264

第四章 中国社会形态演化史 271

第一节 原始社会期 271

第二节 部盟社会期 274

第三节 封建社会期 278

第四节 天亩社会期 293

外一篇:理学之辱 355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期 367

第四部 中医学阳主论 377

前 言 379

第一章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发展史 385

第二章 阴本阳主论的医学含义 393

第三章 五行阳主论 397

第一节 传统的五行学说 397

第二节 五行阳主论 399

第四章 正邪阳主论 402

第一节 邪气与正气 402

第二节 新正邪观 404

第三节 疾病的发生与治疗 406

第四节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408

第五章 气津血精阳主论 416

第一节 气、津、血、精 416

第二节 精 血 418

第三节 气 津 431

第六章 气形阳主论 440

第七章 五脏阳主论 444

第八章 脑心神阳主论 451

结 束 语 458

参考文献 459

后记 463

创作背景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反传统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来反对传统,试图开创中国救亡图存的新局面。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无论是科学还是民主都没有真正在中国扎下根来,核心的原因在于民主和科学只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深植于西方文化的巨树之中的。中国这样的文化大国是不可能全盘西化的,因此科学和民主到中国以后就要通过一个合理方式嫁接到中国文化这个新巨树上,而这个过程是无比艰巨的,虽然历经百年,它们仍然在中国文化之外。

表面看,科学与民主在中国已深入人心,但是在文化上却仍然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通俗地讲科学和民主只不过是现实需要罢了,它们从来就没有真正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民主与科学相比,笔者认为科学比民主更加根本,因此,这里主要谈科学问题,因为如果科学问题解决了,中国就会自然地具有了民主精神。

由于中国人的科学是外加的,它不是文化自觉,因此,中国文化的土壤不能产生大科学家,相应的中国社会也不养科技企业。面对这样的文化困境,中国学者把它归结于科学哲学问题,即以建立一个适合中国文化的科学哲学来为中国人打造自觉的科学精神。但非常遗憾,中国的哲学家们至今也未能完成这个任务。

只有先创造自己的科学哲学,才能建立全民族的科学精神!无疑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中国应该怎样建立这样一个科学哲学呢?它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中国文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面向人本身的“仁学”,另一个是面向自然的“气学”,这两部分都是由儒家文化所主导的。现代科学是自然物质原理的学问,因此科学问题大致可归结到气学中去,

儒家文化大体可分为气学、心学和理学三派,心学的代表人物是王阳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朱熹,这两派是儒家的强势学派,特别是理学自宋代以来主导中国长达八百年之久。气学派是儒家文化一个比较特殊的派别,一方面他倾向于自然,有科学的一面,另一方面的他的宇宙论是前两者的基础,他的代表人物有张载、王廷相、王夫之等,在近代则有倾向于气论的张岱年等。

气学最初被称为气论、气一元论、元气论、唯气论等等,其起源已不可考,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战国时的《国语》伯阳父的言论。到汉代时发展为气一元论,到宋代由张载发展为气学,成为解释宇宙间一切学问的基础。到明代气学由王廷相继续发展,开始与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结合,到当代张岱年则直接提出了气论与唯物论相结合来开创中国新文化的思想。因此说,把科学与气学相结合是把科学完全中国化的最可行、最根本的途径。

那么气学与科学相结合的可行性在哪里?它的方式是什么呢?《儒家气学新论》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气学与科学”为题来讨论科学怎样在中国落地生根问题,让科学在中国永远安家,科学精神永远成为国人的文化自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