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以勤
释义

陈以勤 (1511-1586) 字逸 ,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明南充人,是北宋显族陈尧佐之后。 陈以勤于1541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年)进士及第,授官检讨,进修撰,后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理机务。

中文名:陈以勤

别名:逸 、松谷、青居山人

国籍:明代

出生地:南充

出生日期:1511年

逝世日期:1586年

职业:明代官员

家世

初迁南充的老祖名陈彦良,数传至陈兴。根据《南充县志》的记载,陈兴是陈以勤的八世祖,时间是元朝的至正(1341-1368)时期。其八世为:陈兴--陈思至--陈文质--陈平--陈纪--陈衡--陈信-陈大策(大策行二,共四弟兄)--陈以勤--陈于陛。陈家居南充水西里。里是县以下基层政权组织,明初四川的人口很少,里的范围很大;水西与今天的西溪(西桥河)的关系很大。故水西里当是今西充河下游一带。

陈以勤的高祖陈纪开始攻读儒书,并且成为博士弟子,到陈以勤的父辈即出了一个进士(陈以勤的伯父陈大道),初到外地做官。

事迹

陈以勤,长期担任裕王(即穆宗隆庆帝)讲官。因此,保护裕王,智斗权臣严世蕃父子乃是他的一大功绩。明世宗嘉靖帝,建有两个王邸,太子的位号不十分明确,故对东宫太子位的争夺较激烈。奸相严嵩父子也有更换裕王太子之位的阴谋。有一天,严嵩派子严世蕃问陈以勤:听说殿下近来有些迷惑,不知对他的老子说了些什么?陈以勤以十分严肃的态度答道:"国本早就默定了。裕王生下来就取名载垕 ,从后从土,首出九域,此君意也。"因垕字是土字上有一后,后在远古是国君的称谓,后在土上是表示君有大地。中国这块大地又被古人理想为九州、九域。故陈以勤将垕字作了上面的解释。陈以勤接着又说:"其他王子殿下的讲官(即老师)都是检讨担任,独裕王的讲官兼用了编修,这就是相辅的意思。裕王殿下还常说今首辅(即严嵩)是治国的能臣。你从哪里接收到这些流言蜚语。"陈以勤一席话说得严世蕃无言以对,只好不声不响地走了。陈以勤为王师九年,对裕王竭进了保护之力。《明史》说他为此是"焦心瘁志,发为骤白。"穆宗为了表彰陈以勤对自己的教育和护卫之功,曾手书“忠贞”二字及“启发宏多”四字以赐。

1567年,裕王即皇帝位,改元隆庆,是为明穆宗。进陈以勤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宰铺。陈以勤入阁,他首向隆庆帝上"谨始十事"。其中的定志、爱民、崇俭、用人、接下、听言及揽权等问题都是针对当时实际情况讲的。在上"谨始十事"后,又上《励精修政》四事疏,四事疏实际是"揽权"一事的发展。陈以勤本着对明室的忠诚和与穆宗的特殊关系,敢于直言上谏。陆光祖评他是"披肝胆,触忌讳,他人所断舌不敢道者"。陈以勤对明室的忠诚还受到后来神宗帝的表彰,1580年(万历八年),神宗“出尚方绮币宝镪,命学士君(陈于陛)持归赐公,且令两台使者存问,海内艳之”。

1571年,陈以勤因与首铺高拱意见不合,辞官退归南充老家。他归家后徜徉山水,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其最大的公益事是捐银倡修"广恩桥"(即今西桥)。此桥是南充城西第一座大桥,是南充到省府成都和到西南重镇重庆的交通要道。陈以勤说:西桥"址接北郛,圜外为走省府孔道,轩端节之士相望,滕箧儋负者踵相接也。夏秋霜潦滂溢,溪流扼於江无所泄,莽莽成巨浸。传使坐稽王程,征夫弛肩而叹。冯绝冲涛者,往往委鱼腹。"陈以勤这段话说明了西桥的重要,无桥的痛苦。在陈以勤的提倡、捐助、支持下,垮塌30多年的西桥,终于1578年(万历六年)修复。为了保护新修的广恩桥,还在西桥上首两岸,用巨石砌河坎七丈多长,并植柳护坎。另外,他还捐银修复了青居山的景点"慈云寺"。

著作

陈以勤除常游他青年时期读书居住过的青居山外,还游过金城山、诸葛寺、隐珠寺、图山寺、东皋寺等地,并都留下诗文,地方上的人将其诗文勒石作为纪念。1993年,《南充县文史资料》第二辑还刊载了王积厚辑录的《陈以勤诗钞》68首。因此,陈以勤的诗文及书法艺术多赖以保留至今。从这些作品看,陈以勤的书法秀美流畅,飘逸潇洒,颇具晋、唐风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