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晓中
释义

陈晓中,人名。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家陈晓中早年从事人造地球卫星光学观测、探索轨道变化,曾任北京天文馆馆长的经历及成就。还简要介绍了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巡视员陈晓中。

天文学家陈晓中

人物生平

陈晓中,1928年4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莲下镇建阳乡。小学就读于乡里养和学校,毕业后考入澄海中学初中部,随后考入广东省立金山中学高中部,毕业后曾先后任澄海县隆都区樟籍小学和潮安县第六区仙庭小学校长。1951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学系。1952年随院系调整,转到南京大学天文学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天文馆工作。

技术成就

毕业刚参加工作时,正是北京天文馆筹建期间。他一方面参与筹建,一方面讲授工作人员所需的天文知识。他采用南京大学《天文学教程》作为教材,建立严格的教学、考核秩序,历时一年多,其认真负责的精神受到学员的爱戴。

由于北京天文馆是当时北京最早成立的天文机构,中国科学院每逢天文外宾来访时,北京天文馆都有接待任务。他协助馆长陈遵妫做好各项工作,迎接欢送,谦逊谨慎,不辞辛劳。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10月29日晚上,前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A.A米哈依洛夫台长、A.H德依奇教授和塔什干天文台A.F谢格洛夫台长,以及前民主德国的一位彗星专家同时前来访问,由米哈依洛夫作学术报告。北京天文界同仁欢聚一堂,热烈欢迎,蔚为盛事!

此后,事业相继,风气相承。在陈晓中任职期间,也重视外事接待工作。1978年,美国耶鲁大学B伽尔芬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天文学家堀源一郎教授,以及1981年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和1984年英国剑桥大学J.李约瑟教授等来馆访问,他都热烈欢迎,谦逊接待,颇为得体,受到好评!

陈晓中将一生精力奉献给北京天文馆。不论在业务建设、行政领导、学术探讨以及为中国天文学会服务等方面,都显示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特点;而且其为人处事也恬淡稳重,有学人之风。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当时中国科学院请前苏联普尔科沃天文台科学家前来北京讲授观测方法,举办人造地球卫星光学观测训练班,地点设在北京天文馆。来自全国各天文台、大学、研究所等30多个单位共50多位科研、教学人员参加集训,陈晓中是其中一员。他既当学员,也是组织和后勤服务人员。为期一个月,自始至终,热情工作,不辞辛劳。

此后,中国科学院成立10个人造地球卫星光学观测站。总办公室设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人造地球卫星光学观测站为其中之一,设在北京天文馆。陈晓中作为站里业务骨干,从事人造地球卫星观测、轨道变化分析和可见期预报工作达七年之久。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曾要求有关天文单位对某国一颗即将残落的人造地球卫星进行观测预报,测算该卫星会不会掉在我国领域内,发生在何时何地?他立即组织人员共同推算。其结果与紫金山天文台推算的结果几乎相同,因而受到领导嘉许。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给经典天体力学开拓了新的分支。为了适应发展,提高水平,他虚心向当时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的数学、天文学家赵进义教授请教。

陈晓中专诚登门拜见,请教有关分析力学和天体运动摄动理论。在赵教授指点下,研读了法国F.蒂斯朗著的《天体力学专论》第1、4两卷,对书中各项公式都加演算。对于处理天体摄动问题所用的精密数学方法和力学机理,赵教授都亲加剖释,历时两年多。这就使得陈晓中更有心得体会,学业逐步提高。

此外,他还经常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阅读国外的《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报,对其中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论文,汲取其新观点和处理方法,与经典的方法相结合,用以解决预报人造地球卫星的实际运作,使预报精确度大为提高。

陈晓中于1978年任北京天文馆副馆长,1982年评为副研究员。不久晋升为馆长,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任职期间,致力于天文馆的业务建设。

北京天文馆管辖单位有两处,一为位于西郊西直门外本部,另一处则为位于东城建国门内的北京古观象台。

鉴于当时各项业务工作尚处于落后状态,他认为必须从人才建设和物质建设两方面加以振兴。于是,在馆里大力选拔贤能,增强学术风气。同时,鼓励科技人员研制光学演示仪器,使天象厅的设备日渐充实,演出效果更为逼真。他又积极争取北京天文台无偿调拨前苏联制造的太阳色球望远镜,以充实业务内容;组织兴建太阳色球望远镜天文台。几经努力,造型精巧、造价低廉的色球天文台终于诞生,耸立在北京天文馆院内。

他又创办《北京天文馆馆刊》和《天文馆研究》两种刊物,为科技人员发表作品开辟园地。同时,为加强学术风气,定期组织馆内学术报告,请北京大学、北京天文台等学者出任讲席;并聘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席泽宗院士、北京天文台李竞研究员为北京天文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指导北京天文馆的业务和学术建设。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朝正统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开放,多次转移为其他单位作为仓库。陈晓中大力呼吁回收,周旋于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之间,争取经费,加以收复修理。自1981~1983年初,历时两年多,耗资120万元,终于修理完毕,在1983年4月1日再度开放。1982年2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历

1928年4月20日 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莲下镇建阳乡。

1950年2月~1950年7月 任广东省澄海县隆都区樟籍小学校长。

1950年7月~1951年7月 任广东省潮安县第六区仙庭小学校长。

1951年8月~1952年7月 在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学习。

1952年7月~1955年7月 在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习。

1955年 任职于北京天文馆。

1957~1963年 兼任北京人造地球卫星观测站务业指导。

1978~1987年 任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馆长。

1994年 退休;任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

主要论著

1 陈晓中.小行星172号(Baucis)的摄动计算.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天体力学组论文

2 陈晓中.时空结构与力学时.北京天文馆文集

3 陈晓中.关于白道交周.郭守敬研究,1994年第7期

4 陈晓中.新的时间单位——历书时.物理通报,1962年第6期

5 陈晓中.徐光启的天文历法思想.徐光启研究论文集,1984年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巡视员

陈晓中:男,1948年1月生,汉族,上海市人,学历大学本科,现任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巡视员。

陈晓中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市川沙县王港中学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上海市川沙县龚路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上海市川沙县教育局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川沙县委办公室主任,中共上海市川沙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中共上海市南汇县委副书记,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巡视员。

协助杜炯副区长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2: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