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凉国
释义

简介

凉国,为古代在凉州地区建立的政权名。东晋十六国时代,许多势力都自称国号大凉。如前凉(张寔)、后凉(吕光)、南凉(秃发乌孤)、北凉(沮渠蒙逊,一说为段业)、西凉(李暠)都曾在凉州建立政权。

十六国时代前凉国

十六国之一。汉族张寔所建。都姑臧。盛时疆域有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历八主,共六十年。另一说,历九主,共七十六年。即从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秦建元十二年(376年)悼王张天锡被迫出降前秦止。

晋惠帝时,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大筑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永嘉之乱时,天下分崩,独张轨贡 使不绝,并遣将北宫纯勤王赴难。自洛阳沦陷(311)后,中原和关中地区人民流入凉州的很多。他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愍帝即位长安时,张轨又遣将宋配助卫京师。314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七年之后为部下所杀。西晋亡后,自317年起,张氏世守凉州,长期使用晋愍帝的建兴年号,虽名晋臣及向数国称臣,但实为独立的割据政权,并不为东晋的地方政权,史称“前凉”。前凉国并不是仅称王,在公元354年,凉高宗张祚称帝,改元“和平”。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353年张重华死后,皇位被奸诈的张祚夺走,354年张祚称帝,改元“和平”。此后张氏宗室内乱不绝,凉国大姓也起兵反抗。十年争权夺位的斗争,使国势大衰,到张天锡时已失去今甘肃南部。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张天锡后来到了东晋,得了个官,死后被“封”为归义侯。

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地区。

十六国时代后凉国

后凉(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代氐族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淝水兵败后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后改称天王,史称后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

十六国时代南凉国

南凉(397年-414年)十六国之一。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所建。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历三主,共十八年。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际,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长统率,从塞北迁到河西,被称为河西鲜卑。在此居住约两个世纪,部众渐盛,务农桑,修邻好,境内安定。至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

十六国时代北凉国

北凉(397-439)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建立者为段业,此说是以蒙逊堂兄沮渠男成拥立段业称凉州牧,并改元神玺为立国之始(397年)。401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灭段业,亦有人以此为北凉立国之始。北凉都张掖,412年迁都姑臧(今甘肃武威),称河西王。433年沮渠牧犍继位。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亡。后牧犍弟无讳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凉,一般认为已脱离五胡十六国时代之范围,460年高昌北凉为柔然所攻灭,无讳弟沮渠安周被杀,高昌北凉亦亡。

十六国时代西凉国

十六国时代的西凉政权(400—421),李暠所建立。李暠,自称汉朝李广将军之后裔。《晋书·凉武昭王传》载:“皓,字元盛,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世为西州右姓。”北凉段业(十六国时凉王)时,曾任敦煌太守。庚子元年(400),自称凉公,改元建初,成为西凉的开国皇帝。

传说,李皓身丈二,膊阔四围,豹头虎眼,每餐储粮一斗,蒸豚二肘,酒量如沧海,力能拔山,气盖世,戏剑钺200斤如举一羽。他生性聪敏,待人宽和,还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对武艺、兵法也颇有研究。

当时,段业叛吕光,建立北凉,任李暠为敦煌太守等职。后来汉族大地主宋繇等极力支持李暠独立,于是,李暠于庚子元年(400)称凉公,改元建初,史称西凉。西凉政权先后都敦煌、酒泉。

李暠所建的西凉,和好于东晋。他接受了东晋的封号,设侨郡安置江淮和中州的流民。李暠在位期间,很注意发展农业,史载:“年谷频登,百姓乐业。”他还在玉门、阳关一带屯田,势力远及西域。西凉所辖的河西一带,一度出现繁荣安定的局面。此时西凉政权安定、昌盛,他被奉为兴圣皇帝。

西凉政权历21年。李暠死后,其子李歆、李恂先后继位,在位时间都不长,并且不像李暠那样治国安民,而是大修宫室,严刑峻法,致使“人力凋残,百姓愁悴”,统治极不稳定。公元420年,李歆被北凉沮渠蒙逊杀掉,次年沮渠蒙逊又率兵来攻,李恂据城而守。沮渠蒙逊用大水灌城,城陷,李恂自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