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末一块钱 |
释义 | 简介《末一块钱》,写于1935年,收藏在《樱海集》,是老舍以心理分析见长的短篇小说,写都市的晚间,少年的末路。小说描写了一个穷学生攥着手头仅存的一块钱跑到戏楼上想点一名戏子的戏,却最终因为囊中羞涩而被赶出戏楼的简单故事。 作者简介老舍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创作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论文集《老牛破车》。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写作剧本,主要作品有:《国家至上》(与宋之合作)、《面子问题》等。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简介在老舍的短篇中,写爱情的作品很多,其中写相思的篇章有《末一块钱》、《微神》两篇。在《末一块钱》这部短篇中,老舍写了一个穷学生攥着手头仅存的一块钱跑到戏楼上想点一名戏子的戏,却最终因为囊中羞涩而被赶出戏楼的简单故事。在此故事中,老舍残酷的揭开了这穷学生的内心,让读者看到他所谓感情的虚假,他对供养自己上学的家庭的鄙视,他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文化影响,以及令人唏嘘的失去理想的灰暗的心态。在这部描写青年学生的作品中,老舍对当时社会的文化是持完全蔑视态度的的,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丝亮光,爱情,亲情,友情全部被这“末一块钱”击得粉碎,而这也正是老舍对所身处的黑暗社会的毫不留情的鞭挞。 精彩情节在《末一块钱》中老舍是这样刻画林乃久的:他为了追戏子史莲霞而给她“买过鞋与丝袜子”,喜欢她的“那对瘦溜溜的脚,穿着白缎子绣红牡丹的薄鞋”,“白缎子绣红牡丹的薄鞋”给了他许多性的幻想,可是金钱的缺乏使他受着许多煎熬。而从乡下来的女学生们的“大黑扁脸,大扁脚”则成了林乃久和同学揶揄的对象。可他想要打算结婚的话,还得娶个女学生;“莲霞只能当个妾”,显然这关涉到一个 “贞节”的问题。女学生有贞节却无性感(即大扁脚),莲霞们有性感(即瘦溜溜的脚)却无贞节(即白缎子绣花鞋)。 艺术特色老舍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叙述特征是鲜明而独特的叙述者声音,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转述语中双声话语的大量使用。转述语指的是叙述者转述人物所说的或所想的话。当人物的声音被吸纳进叙述语流并经过叙述者某种程度的改造时,这种转述语又可称为“再现语”,在转述人物思想时则可称为“被叙述的内心独白”,或“双声话语”。《末一块钱》存在着大段大段的双声话语。它使叙述者语言与人物语言界线模糊,并为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叙述可能。双声话语是老舍小说语言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实际上是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说”的内核糅和在西方现代小说“叙”的精神之中:一方面是“说”与“写”的兼并,口头文学悄悄渗进文字文学之中;一方面是“写”与“叙”的交融,传统白话小说的创作心理与现代叙述精神奇异地结合。 作品评价老舍短篇小说的材料来源大概有四个:第一,我自己的经验或亲眼看见的人与事。第二,听人家说的故事。第三,摹仿别人的作品。第四,先有了个观念而后去撰构人与事。而《末一块钱》属于第四类。除了借助于主人公的告白或忏悔这种方式之外,老舍在创作短篇时还经常采用另外一种手法,即精心选择一个物件,把它放在叙述的中心位置,让它与种种人物紧密地联结起来,并引起他们的行为反应,这种手法也颇有成效。《末一块钱》故事就这样自然地展开。借助这种方法来展开故事是很有效的,作家不仅能在几页纸上描摹出活灵活现的人物,而且还能写得饶有趣味,这种本事着实让人钦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