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超种群 |
释义 | 定义超种群(metapopulation)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超种群也称为“种群之群”、“异质种群”“集合种群”或“组合种群”,是20世纪60~70年代由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莱文思(Richard Levins)提出,并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灭绝,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按照岛屿生态学理论,单一斑块种群的生存与灭绝受种群迁入和迁出的影响,而当若干小斑块之间有廊道相通时,这些小斑块内将发生物种基因变异,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超种群,这样就可以使得某些物种在大斑块遭到破坏的时候仍然得以幸存,从而可能恢复生态系统。 特点超种群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超种群由一组空间相隔,互相之间有联系的局部种群组成;②一个超种群要长期生存,其各局部种群之间的迁入率必须大于各自的灭绝率;③超种群规模越大,种群能够生存的时间就越长;④超种群的稳定性由局部种群之间的迁移率来维持,局部种群之间迁移率越高,超种群的动态稳定性就越高;⑤组成超种群的局部种群的栖息地环境对超种群的生存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栖息地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种群变异,这些种群通过其个体迁移导致超种群遗传多样性增加,从而提高超种群的生存能力;⑥局部种群栖息地之间的距离、动物的扩散能力对超种群的维持有重要作用;⑦由一个大种群和许多小的卫星种群所组成的超种群,如果卫星种群的数量足够大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扩散率,那么对物种的保护十分有利。 种群数的变动超种群是一组生长在某地的多个种群,有时一个种群灭绝了,有时一个新的种群生长在一个空的生态位中。一个种群的个体数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及迁入十,迁出一)。同样,一个超种群的种群数是由灭绝的速率和新种群出现的速率来决定的。 如果有许多小生境,且开拓种群出现频繁,尽管当地的种群都是短寿命的,超种群仍能长期存在。如果当地种群灭绝的速度超过一定速度整个超种群将灭绝。需要小块生境的物种其多点分布的结果比大面积生境中生长的物种更具有超种群的功能。在超种群中,没有一个种群会比一个个体的期望寿命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