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蓝遗传育种 |
释义 | 甘蓝是我国一种主要蔬菜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甘蓝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技术和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技术研究方面都获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上取得了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性的领先成果。 成果展示一是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经研究明确该不育性主要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研究明确其败育的细胞学特征以及不育性表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二是研究制定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繁殖、制种技术体系。 三是采取生物技术加速了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四是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国内外首次培育出一皮雄性不育性稳定、配合力优良的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目前已有6个不同类型显性雄性不育系可实际用于育种,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可达100%。 利用育成的显性雄性不育系已配制出中甘16、中甘17、中甘18、中甘19、中甘20、中甘21等6个优良的甘蓝杂交种,其中前5个品种已通过国家审定,中甘21已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这些新品种品质优、抗性强、产量高,杂交率均达100%,比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杂交种杂交率高5~15%,产量增加10%以上,亩增产值约200元。特别是中甘17、中甘21等早熟春甘蓝在早熟性、品质、产量以及抗逆性(耐先期抽薹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引进的国外品种,目前已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部分地区20余个省市推广20余万亩。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甘蓝雄性不育系制种技术已实现规模化生产,2005年已在华北地区安排制种基地800亩。目前生长良好,丰收在望,预计可生产杂交种3~5万斤,可供30~50万亩生产田使用。 专家评论专家们认为,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为国内外首创,该技术已于2001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是甘蓝育种技术上一项重要变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不育系原种可在纱网隔离条件下用蜜蜂授粉繁殖,不用人工授粉,成本低。用不育系作母本配制的甘蓝新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效益好、性状整齐,深受市场和农民欢迎。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课题组从事甘蓝遗传育种已30余年。该课题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技术后,相继育成不同类型甘蓝新品种15个,并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种植面积一直占我国甘蓝总栽培面积5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约1亿亩,先后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