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雷氏七鳃鳗 |
释义 | 雷氏七鳃鳗体呈鳗形,无鳞。眼透明,不为厚皮膜所覆盖。鼻孔1个,位于眼前背方中央,其后方有一长椭圆形淡色顶眼区,有感光作用。口呈漏斗吸盘状,周围有穗状突起。无上下颌。口盘内角质齿浅黄色,上唇板两端各具1齿,内侧齿3对,各具2尖。无外侧齿。上侧齿2—3列。下唇板6枚。鳃囊每侧7个,个别开口于体外。肛门后位。背鳍2个,基底相连;尾鳍矛状,无胸鳍和腹鳍。体背部灰黑色,腹部和尾鳍色淡。 属于中国濒危鱼类。 中文学名:雷氏七鳃鳗 拉丁学名:Lampetra reissneri 别称:七星子 界:动物界 纲:圆口 目:七鳃鳗 科:七鳃鳗 属:七鳃鳗 分布区域:亚洲沿岸及黑龙江、松花江、嫩江 形态特征第一背鳍基部长为体长的15%,高度为3.O~3.05%;第二背鳍基部长为体长的22.7%,高为4.8~6.5%。体呈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眼后各有7个鳃孔。鼻孔单一,位于两眼之间稍前方。口位于头前部,呈吸盘状,周围有一圈排列整齐的纤细绒毛状突起。口内下唇齿板不发达或不存在。最后鳃孔到臀鳍起点肌节58~64。皮肤柔软无鳞。无偶鳍,两背鳍较高且紧相连。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 生活习性为陆封性的种类,半寄生性,白天隐藏在水底,晚上出来觅食,常用吸盘吸在其它鱼类身上,用牙齿及舌上的齿锉破鱼体,以舌的活塞运动而吸食其血肉。七鳃鳗发生经变态,幼鱼期约为3~4年,幼体长可达23厘米,长成后缩短为12~18厘米。体长16厘米达性成熟,产卵后并不全部死亡。 估计数量尚无准确的数量估计。促已发现在分布区内数量已大为减少,一些地区已很难见到。 致危因策及现状尽管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分布区内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流阻塞、水质污染等都无疑是造成资源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分布国内分布于黑龙江水系、辽宁太子河等;国外分布到朝鲜,日本九州,俄罗斯阿纳的尔河等太平洋水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