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昌平君
释义

(前223年在位),芈姓,熊氏,名启。《索隐》说为楚王负刍之弟,或曾任秦相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反秦于郢陈,后作战不利,向江南败退,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负刍被俘。昌平君在淮南被拥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为屏障,据吴越之地。秦军蒙武来攻,昌平君兵败自杀。楚国灭亡。

事迹年表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命令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兵进攻嫪毐。

这是昌平君事迹最早的记载。司马贞《史记索隐》据此,解释道昌平君是楚国公子,在秦国当官,秦王立他为相。学者胡正明认为,昌平君此时并非为秦相,司马贞的理解是因为他对史记文字的句读有误。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韩国首都新郑反叛秦国,昌平君前往前楚国首都郢陈。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记载,韩王安死,昌平君居住在韩王的所在,有死者。

综合以上史料和历史背景,韩国于数年前为秦国所灭,而韩王安在前一年即秦王政二十年被转移到为秦国攻占的前楚国首都郢陈,而本年新郑反秦,为韩国灭亡的余波。秦王派昌平君前往郢陈稳定局势,也利用其楚国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抚当地楚人。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

《史记·王翦列传》记载,当年秦国李信等将兵二十万讨伐楚国,朝东南方向深入楚国腹地,攻击平舆和寝丘,大胜楚军,兵锋指向楚国首都寿春。然而此时李信却转向西北去进攻后方的郢陈,攻破郢陈后继续西进,楚军追随秦军西进,大破李信军,秦军败走。楚军继续西进。

郢陈久为秦国所占,田余庆推测,本年郢陈叛秦事件,关键在当时居郢陈的秦国大臣昌平君身上。昌平君以其楚国公子身份在秦军后方反秦,郢陈附近原楚地的人民和原韩国的人民响应,虽然在李信回军后,郢陈一度被秦军夺回,但最终楚军击败了秦军。不仅收复了楚国前首都郢陈为中心的失地,更趁势西进深入至原韩国境内。秦王惊恐,不得不启用王翦。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王翦以六十万人伐楚国,取得郢陈以南至平舆,俘虏楚王负刍,秦王政到郢陈坐镇监督。楚国的将军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于淮南继续反秦。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记载,当年秦国征发大军攻楚国。四月,与昌平君一样,同为楚国公子而仕于秦的昌文君死。

《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当年楚将项燕自杀,秦灭楚。这记载与《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王翦列传》不同。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军最终击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

而《史记·王翦列传》记载,王翦在决战中击败楚军,杀项燕,后俘虏楚王负刍。与《史记·秦始皇本纪》先楚王负刍被俘后项燕自杀的顺序有所不同。

年表基本根据田余庆的文章《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见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此处转引自陈苏镇、张帆编:《中国古代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75页。

“昌平君”与秦帝国兴衰

人物评价

“昌平君”此人,在《史记》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寥寥数语,神龙见首不见尾。李开元还原了“昌平君”,并且通过这个人物,分析了楚系外戚集团与秦帝国命运之间的关系。这是以前历史中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现在“昌平君”的形象大致如此: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第四子,入秦为质子,嫪毐之变后,“昌平君”代吕不韦出任丞相。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嬴政议攻楚,昌平君反对,被贬官到郢陈(前楚国首都)。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李信伐楚,昌平君反于郢陈,李信败。次年,秦将王翦以六十万大军再度伐楚,攻破郢陈,昌平君出亡。秦王政二十四年,秦军最终击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楚亡。

秦汉政治,重孝道,母后干政习以为常,而对秦王政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嫪毐之变后,赵系外戚集团覆灭,昌平君成为华阳夫人死后秦国楚系外戚集团的核心,在被放逐之后,又成为楚国反秦的领袖人物。

历史考证

李开元的这个考证,引发了一个更大的历史疑问,始皇帝长子扶苏为何受假诏即自杀?在《史记》中,秦始皇的后宫嫔妃,一无记载,李开元认为,始皇帝皇后,最有可能为华阳夫人所立楚系女子,扶苏极有可能是该楚系女子所生。扶苏本有可能被早早立为太子,但在昌平君反秦之后,扶苏被贬为北部军监军(大将蒙恬的政委)。始皇帝崩于外,遗书为赵高篡改并矫诏令扶苏自杀,扶苏闻假诏自杀,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始皇帝生前对楚系外戚集团的不信任和排斥,导致了扶苏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如果扶苏接受蒙恬的建议,复合遗诏,那么扶苏与蒙恬有三十万精锐北部军在手,二世篡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开元通过解读出土器物与文献对照,解开“昌平君”这个神秘人物的生平,就补齐了秦国兴衰最隐秘的一段历史。这是我所谓的“值”。

说完值,我必须说说“冤”。李开元本书,尽管作者试图给读者很多阅读快感,絮絮叨叨铺陈事实,展开想象,排比对举事例。这本将近二十万字的书,在我看来,以两万字便可说得清清楚楚。有几点让我觉得“冤”的意见我必须提出:一,作者一遍又一遍为读者翻译同一段《史记》中并不难解的文字,这完全没有必要;二,作者对历史哲学大有兴致,行文往往夹杂大段大段的历史哲学议论,这又是一次次对文本的无情伤害和对阅读流畅性的打击。三,大可不必以侦探小说家的架势来讲历史,絮叨且无趣。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