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
释义 |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是贵州省为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并结合自身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制定的。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印发文件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的通知 〔黔府发〔2009〕2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正文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提出2009—2011年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一、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业振兴为目标,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通过加快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与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撑我省重点产业振兴;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提升民生科技在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服务水平,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做出切实贡献,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以应用转化为关键,以形成产业化为目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 坚持远近结合,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把扩内需、保增长,促进我省产业振兴的科技措施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相结合,把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相结合。 3. 坚持科技支撑与引领结合,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科技措施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结合,在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引领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坚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综合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支撑和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5. 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开放,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和激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经济建设第一线。加强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科技平台,面向企业和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服务和技术推广,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科技投入明显增长;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共享机制基本形成;科技人才队伍得到较快发展;产学研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高;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军民两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加快;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并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科技成果转化率、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有所提升,科技引领和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 2. 主要指标: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年均增长20%,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 围绕产业振兴,组织申报、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65项(其中加快实施43项,尽快申报22项),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104项(加快实施67项,尽快启动37项)。 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3-5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中介机构3-5个;培育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养形成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10个以上技术创新团队,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初步形成“研发—中试—工业示范—产业化”创新链。 专利申请量保持15%的年均增长率,专利授权量保持15%的年均增长率,其中发明专利占30%左右,科技论文数量年均增长3%,引用率有明显提高;初步实现我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企业等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机率达60%以上。 选育动植物新品种80—85个,大面积推广40个以上;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20个以上。研制、开发出8-10个创新药物(6类及以上),完成50-100个已上市药品的质量标准提升。 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骨干企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主要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再生资源利用量提高3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 二、主要任务 (一)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1. 推广应用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技术和产品。 对能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改善民生的成熟技术和产品,要加大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力度。重点是:结合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推广智能交通、交通安全信息集成等技术;结合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推广重污染行业减排、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生态监测评估与修复重建等技术及新型节水装置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推广食品安全检测、粮食丰产、非粮农林生物质规模化利用、农业生物药物与新型肥料、节能生态型设施农业技术等;结合我省特色食品生产加工的资源优势,加快对马铃薯、有机茶、生态畜牧业、奶业、辣椒、特色蔬菜、优质水果等惠农富民特色食品产业成熟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业、旅游业、消费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的应用。 2. 抓紧实施与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相关的科技重大专项。 对当前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能够产生直接作用的重点项目,已实施的要加快进度,早出成果,尽快发挥作用。还没有实施的要优先安排,重点投入,尽快实施。要针对当前形势的要求,加强需求调研、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凝炼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力量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 (1)煤及煤化工产业:煤矿瓦斯重大灾害防治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技术,煤的精细化工产品,非石油环境友好、高值化聚合物树脂产品,干熄焦技术,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磷及磷化工产业: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高纯磷酸、电子级磷酸、磷系阻燃剂、磷酸脲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黄磷尾气制甲酸钠、磷矿共伴生资源(氟、硅、碘、稀土)富集分离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综合利用,磷石膏、磷渣等废弃物资源化综合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3)铝及铝加工产业: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高端铝合金、高强度铸造铝合金、钢铁热浸镀用铝合金、节能铸造),高强度变形铝合金,航空铝系列产品,通用飞机材料,大射电望远镜(FAST)铝结构材料,赤泥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4)钛及钛加工产业:高纯钛,高品质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棒材、板材,钛合金特种紧固件,钛基粉末冶金结构件,300mm硅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溅射靶材,四氯化硅的回收及综合利用,12吨还原蒸馏联合炉及装置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5)钢铁产业:高速重载机车车轴钢、弹簧钢,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用钢及制品,难选冶铁矿及新钢种,石油和核工业用特殊钢,大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钢结构,风力发电配套装置用钢,钎钢钎具、工程机械用钢,工模具钢,易切削钢,机电金属材料、板材棒材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6)电力产业:新型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乌江流域大型复杂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控系统,多区域(多目标)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电力电网抗覆冰专用技术,贵州电网水火电联合经济运行优化调度系统等现有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7)烟草产业:烤烟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栽培,卷烟新产品的研制及工艺流程改造和信息化、烟机装备制造等技术研发。 (8)白酒产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风格特征现代技术体系应用,高值化商品防伪和追溯的RFID系统,茅台酒有机原料产业化基地及生态环境评价等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9)医药产业: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大疾病关键技术研究,常见重大疾病的中药新药开发,贵州苗药的深度研究和开发,贵州地道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应用研究,贵州地道、大宗药材的炮制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系统研究。 (10)旅游产品:贵州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特色食品、工艺品)设计、开发、加工技术,旅游信息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 (11)电子信息产业:移动通信终端产品,3G手机,航空产品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数字化设计和现代管理综合集成,PB型大电流叠层片式磁珠等技术研究,卫星通信改进型天线、动漫产品设计,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12)通信产业:“金盾工程”,移动通信市场的网络支撑平台,融合式专家系统的综合客服平台等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13)装备制造业:飞机、汽车零部件制造(大型民机叶片、高速微特电机、成套液压系统、基础零部件),超高压高强度瓷绝缘子、油田装备,金属材料净成形技术及装备,大型采棉机,矿山机械,物流配送系统,铝加工装备,高精度高速数控机床,中央节能空调,破碎机整机,核电材料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 3. 加强项目的凝炼、培育和提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瞄准国家战略目标,结合我省实际,按照国家的要求,在遴选和实施省级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共性关键技术,明确攻关目标,整合科技资源,积极争取列入到国家有关科技计划和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由区域发展目标上升为国家发展目标,由地方科技重大专项上升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更高层面推进产业的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 4. 加强军工技术及科技成果向民品生产的转移推广。 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人才、装备优势,通过科技产业园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技术交易市场等多种渠道和企业技术联盟、产业联盟、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军工技术和产品向民用市场转移推广和产业化。 (二)以企业为主体,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支持鼓励企业更多地申报承担国家及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产业联盟、企业技术联盟,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1. 建立完善创新服务平台。 围绕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新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民族制药、农作物育种等方面,新建一批技术中心、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7个)、企业技术中心(109个)、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推动具备条件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升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资源整合,加大面向企业的开放力度,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振兴,搭建人才聚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 大力推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完善技术、人才、信息交流平台与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培育发展各类评估、管理及服务中心,开展第三方评价试点,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进一步构筑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及时向企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 支持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行业内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合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共享科技成果,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的辐射和转移,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3. 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方式盘活存量,争取增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挖掘、组织、培育好项目,争取国家和金融部门更大的支持。加大对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4. 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开展集成创新。 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及时收集并向企业发布和推荐最新科技成果信息;积极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牵线搭桥,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引进制约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知识产权和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开展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 积极推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调区和二次创业工作,推动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推动贵阳、遵义国家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及国家863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发挥国家高新区、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化基地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高新区(基地)内高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产业的提升、扩展、形成产业链,引导产业集聚,形成相关产业集群。 2. 加大对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产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做强做大新兴产业。 (四)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 1. 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面向企业,加大开放力度,促进科研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和鼓励研究开发类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研发技术、开发产品,加快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支持和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 2. 建立科技人员与企业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鼓励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人力资源服务等各类中介机构为科技人员与企业双向选择提供服务。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发团队与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 3. 选派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组织开展“科技人员下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做好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部署的对接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为我所用。对科技人员与企业联合提出的科研项目,各级科技计划要给予优先安排。 4. 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级高新区、创业园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要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条件和支持。 (五)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建设。 1. 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以重大科技工程和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和集聚我省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科技人才,形成结构合理、专业学科齐全的人才团队,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及造就一批高层次、专家型的领军人物。 2. 加强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 组织开展技术人员研发能力培训和创业者管理能力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与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鼓励高新区创业孵化器、人力资源服务等机构,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使其能够尽快进入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 3.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科技创新。 积极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科技计划的研发活动。允许项目承担单位,特别是企业与研究机构,在目标不变、资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优化结构,在科技项目经费中列支聘用参与研究的高校毕业生人员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新环境。 1. 加强组织协调,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各部委的纵向联系和省内各部门的横向联系,建立部门会商及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积极统筹协调,集成各方力量,争取更多的资源,共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及产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振兴。 2. 完善我省配套政策措施。结合国家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制定和颁布,尽快审议出台《贵州省科技进步条例》和关于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相关实施细则,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梳理和汇总已经出台的激励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激励自主创新政策的宣传、指导和落实,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通过组织实施用户示范工程等方式,支持产学研用结合。 3. 加强科学技术奖励相关政策的研究和落实。做好成果转化奖的实施,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及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允许科技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分享创新收益。落实《科技进步法》,制订职务科技成果股权激励的政策细则,对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按照规定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和股权奖励等形式的股权激励。 (二)加大科技投入。 按照“保重点、调结构”的原则,加大财政对科技支撑产业振兴计划的支持力度。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先支持必须加快实施的重点任务,经费向近期加快实施的一些项目倾斜,集中投入,持续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按渠道不变的原则,在现有其它财政投入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成果应用转化。立足《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对现有科技计划的安排进行调整,优先支持产业振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计划资金支持。 (三)加大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融资方式和渠道,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融资环境。通过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建立投融资协同机制,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科技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改善现有单纯由政府资金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的股本结构,吸引民间资金、金融、外资和其他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 (四)加强合作创新,推进成果转化。 坚持合作创新理念,按照“上争、外引、内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资源解决我省科技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应用。积极开展省校合作、省院合作、区域合作、国际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解决我省科技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我省科技研发的整体水平。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通过联合建立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基地,联合承担科技创新项目,集成技术、资金和人才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强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附件:1. 国家科技项目重点领域及实施项目名录(略) 2. 贵州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及实施项目名录(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