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霍洛基金会 |
释义 | 创始人介绍弗雷德.霍洛(1929~1993) 弗雷德.霍洛教授是一位出生在新西兰、后获得澳大利亚国籍的著名的眼外科医生。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为那些生活在远离中心城市和治疗中心的穷人及其它弱势群体提供眼睛治疗服务。他不知疲倦地在澳大利亚的土著社区,也在尼泊尔、厄立特里亚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服务。他还积极发起运动,劝说医疗设备公司降低白内障手术中所需的晶状体的价格,帮助好几个国家建起了生产低价晶状体的车间。他因为为澳大利亚土著进行的治疗和预防失明的前驱工作而获得很高的声望。他同时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设立了预防失明计划,其中包括孟加拉国(Bangladesh),厄立特里亚(Eritrea),尼泊尔(Nepal)以及越南(Vietnam)。在这些国家,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使他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眼科手术,比如白内障手术。此外,还建立了一些制造人工移植眼晶体的工厂。 弗雷德·霍洛针对于例如沙眼等眼科疾病研制出一些简单、低廉的技术。沙眼在欧洲血统的澳大利亚人中很少见,但是却是造成土著失明的主要原因,而土著的祖先是第一批进入澳大利亚的人群。1971年, 霍洛在悉尼建立了一所免费的土著医疗中心。但由于很多土著都居住在偏远地区,霍洛于1976年发起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国家沙眼计划,以便治疗范围能达到各个地区。这个计划为超过100,000人提供了检查,还有大约28,000名有视力问题和眼科疾病的患者得到了治疗。 1993年,霍洛教授去世后不久,弗雷德霍洛基金会即告成立,为的是继续他生前一直从事的事业。到今天,得益于该基金会和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实施的现代化的白内障眼科手术技术,全球已经有超过一百万的人重新获得了光明。 霍洛基金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霍洛将他的工作扩展到了其它国家。一个为培训眼外科医生以及为贫困患者提供眼科护理的机构——弗雷德·霍洛基金会(Fred Hollows Foundation)于1992年正式成立。 霍洛基金会是非政府非赢利性发展援助组织,一直致力于防盲工作,至今已与26个发展中国家的防盲机构合作,在我国已帮助数万名贫困人群复明。 与中国的合作 2010年8月12日,由渣打银行出资,霍洛基金会与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强强联手的 “看得见的希望”第四期防盲救盲内蒙古项目在呼和浩特市香格里拉酒店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常海秘书长、自治区卫生厅杨成旺厅长的见证下,霍洛基金会CEO布莱恩、中国首席代表谭乐山、内蒙古红十字朝聚眼科医院集团副董事长张波洲从渣打银行亚洲区行政总裁白承睿、首席执行总裁林清德、独立董事谢企华手中接过了写有68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象征着渣打银行“看得见的希望”第四期项目在内蒙古正式启动。 2010年8月13日—14日,霍洛基金会在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举办了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班。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和三家县医院的领导及有关项目人员共25人参加了培训。霍洛基金会CEO布莱恩致辞,中国首席代表谭乐山详细介绍了霍洛基金会、“视觉2020行动”和“看得见的希望”第四期项目内容。霍洛基金会财务总监李志红讲解了霍洛基金会项目的财务管理,项目经理马育龙讲解了霍洛基金会的项目管理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培训效果良好。 由渣打银行出资,霍洛基金会资助开展的“看得见的希望”项目,无论对朝聚眼科医院还是对托克托县、商都县、武川县三所旗县医院,以及广大眼病患者都是件大好事,体现了霍洛基金会对内蒙古地区防盲、致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主要问题是对这项活动尚未引起有关医院领导(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恳切希望霍洛基金会官员经常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为广大贫困群体的眼病患者带来实惠,达到项目预期的目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