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志农
释义

黄志农——湖南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黄志农,男,1951年9月出生,湖南华容县人,中国共产党员,学士,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昆虫室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3年9月至1976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士。

1976年8月至1986年12月湖南省植保所研究实习员,从事水稻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

1987年1月至1994年12月湖南省植保所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1995年1月至2002年7月湖南省植保所副研究员,从事水稻超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2002年8月至今湖南省植保所研究员,从事水稻病虫生态调控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

2009年中南大学隆平分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社会兼职:

1、湖南省昆虫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2、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

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4、《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

5、《当代中国人才库》杂志名誉主编。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农业昆虫与昆虫生态学、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南方菜地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2.蔬菜病虫防控与农药减量及残留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3.洞庭湖区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4.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控防技术研究。

5.超级杂交稻关键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6.湖南稻区水稻螟虫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7.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

1.南方蔬菜生产清洁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优质食用稻农药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200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优质食用稻“三高一少”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洞庭湖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研究,199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9.研制的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化学防治指标,1986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参与获得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

10.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研究,1985年获湖南省农科院成果一等奖。

11.稻纵卷叶螟迁飞规律研究(全国协作组),1982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发明专利:

1.一种综合防治杂交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黄志农 【中国专利】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1999-10-13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

出版专著:

1. 黄志农 编著. 杂交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青先国,李建国,等. 著. 水稻高新生产技术[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张玉烛,黎用朝,青先国,等. 著.优质食用稻生产与加工技术[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发表论文:

1.黄志农. 黔东南发展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的思路及对策 [C] // 绿色 多元 和谐 发展——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发展研讨会文集. 贵州·凯里: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发展研讨会文集编辑委员会, 2010: 245-249.

2. 黄志农, 马国辉, 徐志德, 文吉辉, 龙吉锐, 陈敏, 周静. 杂交水稻高产节氮栽培对二化螟发生危害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8): 159-161.

3. 文吉辉, 黄志农, 徐志德, 陈绍祥, 程成. 三诱技术在辣椒主要害虫防控中的应用[J]. 辣椒杂志, 2010, (2): 26-29.

4. 邹剑明, 黄志农, 文吉辉, 徐志德, 张宗泽, 石年珍, 彭孟军, 李忠良.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7): 81-83.

5. 徐志德, 文吉辉, 黄志农. 大白菜和甘蓝无公害病虫防控技术[J]. 湖南农业, 2010(7): 17.

6. 黄志农, 马国辉, 曾晓玲, 徐志德, 文吉辉, 陈敏, 周静. 肥料运筹对杂交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0, 25(5): 76-79.

7. 邹剑明 黄志农 杨亚平 李建河 万建伟. 稻水象甲自然种群发生因素及其化学防治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 (2):88-91.

8. 黄志农, 刘勇, 罗源华, 戴建平, 文吉辉.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辣椒斜纹夜蛾[J]. 辣椒杂志, 2009, (1): 29-33.

9. 黄志农, 刘年喜, 刘二明. 湖南杂交水稻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回顾与展望 [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 29(11): 12-17.

10. 邹剑明, 黄志农, 张宗泽, 石年珍, 文吉辉, 李忠良, 刘学仙, 邹如戈. 3种二化螟防控措施的效果及效益分析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9): 159-161.

11. 黄志农, 徐志德, 文吉辉, 张宗泽, 石年珍, 彭孟军, 易光辉, 秦桂泉. 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及诱控效果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0): 64-69.

12. 黄志农, 文吉辉, 徐志德, 张宗泽, 石年珍, 彭孟军, 刘学仙, 李忠良. 稻田养鸭与杀虫灯对水稻三大害虫的防控效果 [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1): 61-65.

13. 黄志农, 刘勇, 张玲, 成进, 陈浩涛, 黄小清, 刘雪源, 邹剑明. 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 2006, (2): 62-63.

14. 陈浩涛, 黄志农, 刘勇. 生态智能温室水培蔬菜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J]. 长江蔬菜, 2006, (11): 24-25.

15. 邹剑明, 黄志农, 陈浩涛, 杨亚平, 李建河. 湖南稻水象甲疫情防控初报[J]. 湖南农业科学, 2006, (5): 70-72.

16. 张玉烛, 王凯荣, 刘见平, 黄志农, 曾翔, 周尚泉. 稻米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J]. 作物研究, 2006, 20(4): 287-296.

17. 黄志农, 张玉烛. 水稻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理论与实践[J]. 作物研究, 2006, 20(4): 297-307.

18. 黄志农, 张玉烛, 刘勇. 湖南水稻三大害虫致灾原因与防治策略[J]. 作物研究, 2006, 20(4): 315-317, 323.

19. 陈罗湘, 周尚泉, 陈远贵, 黄志农.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病虫害及天敌发生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06, 20(4): 330-334.

20. 石年珍, 周尚泉, 许建国, 黄志农. 稻米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J]. 作物研究, 2006, 20(4): 337-341.

21. 黄志农. 频振诱控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控害效果研究 [C]// 重大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国际研讨会. 桂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7:30-37.

22. 刘年喜, 黄志农, 周社文, 杨亚平, 倪新玲, 刘勇, 谭小平, 李建河. 湖南稻水象甲成虫越冬规律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1): 69-71.

23. 黄志农, 于耀平, 刘小玲, 陈绍祥, 周尚泉, 刘勇华, 肖新平, 周绍良. 新型生物农药——植物激活蛋白的应用效果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3): 121-124.

24. 刘雪源, 杨亚平, 凌云, 黄志农, 张壮志, 李建河. 25%阿克泰WG防治稻水象甲效果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3): 132, 143.

25. 张志罡, 孙继英, 付秀芹, 颜亨梅, 黄志农. 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蜘蛛群落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07, 27(6): 5-8.

26. 徐志德, 李德运, 周贵清, 熊继东, 黄志农. 黑翅土白蚁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 昆虫知识, 2007, 44(5): 763-769.

27. 黄志农, 刘年喜, 周社文, 杨亚平, 刘勇, 万建伟, 张壮志, 邹剑明. 稻水象甲种群消长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5): 105-109.

28. 徐志德, 孙元华, 朱春晖, 胡振红, 黄志农. 储烟害虫烟草甲生物学特性和室内饲养方法探讨[J].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6): 136-138.

29. 黄志农, 刘勇. 南方菜地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辣椒杂志, 2007, (4): 27-30.

30. 黄志农, 李萌, 刘勇, 罗源华, 何明远. 湖南冬春季保护地辣椒健身栽培与病虫防控技术[J]. 辣椒杂志, 2008, (4): 26-29.

31. 黄志农, 刘勇, 马艳青, 张竹青. 华中地区春夏季辣椒健身栽培与病虫防控技术[J]. 辣椒杂志, 2008, (1): 21-25.

32. 黄志农, 刘勇, 陈绍祥, 徐志德, 戴建平, 程成, 文吉辉, 薛洪楼. 昆虫性信息素在蔬菜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4): 109-112, 114.

33. 黄志农, 刘勇, 卢仕平, 周军徐, 徐雨顺. 无公害辣椒大棚设施健身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 2003, (8): 28-29.

34. 黄志农, 周尚泉, 刘勇, 刘晖, 张宗泽, 刘明辉, 石年珍, 周晓云. 西瓜—水稻模式对病虫和天敌的影响及生态调控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5): 60-62, 65.

35. 黄志农, 刘勇, 卢仕平, 周军徐, 徐雨顺. 浏阳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及主要技术措施[J]. 湖南农业科学, 2003, (3): 37-40.

36 李一平, 周尚泉, 刘晖, 黄志农, 张宗泽, 范丙阳, 石年珍, 宋卫红. 藠头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及生态调控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 2003, (5):50-52.

37. 周尚泉, 黄志农, 张宗泽, 石年珍, 范丙阳. 藠头—晚稻种植模式病虫和天敌发生动态及生态调控效应 [C]// 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第二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论文集, 2004: 53-57.

38. 周尚泉, 杨才兵, 黄志农, 陈越华, 张宗泽, 石年珍, 范丙阳. 藠头—晚稻种植模式的病虫和天敌发生动态及生态调控效应[J]. 作物研究, 2005, 19(1): 17-21.

39. 黄志农, 刘勇, 周祖新, 陈浩涛, 卢仕平, 周军徐, 徐雨顺. 浏阳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04, (3): 28-31.

40. 黄志农, 刘勇, 刘年喜, 李一平, 周尚泉, 等. 农田种植结构调整生物多样性及对病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C]// 湖南省昆虫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40-43.

41. 黄志农, 刘勇. 无公害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1.病害部分)[J]. 辣椒杂志, 2004, (2): 24-26.

42. 黄志农, 刘勇. 无公害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2.虫害部分)[J]. 辣椒杂志, 2004, (3): 34-36.

43. 黄志农, 刘勇, 卢仕平, 周军徐. 无公害黄瓜大棚设施健身栽培技术[J]. 当代蔬菜, 2004, (10): 30-31.

44. 徐叔云, 马国辉, 黄志农, 刘国京, 邵勇, 刘桂平. 晚稻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栽培技术的研究[J]. 作物杂志, 1999, (3): 10-11.

45. 刘朝友, 马国辉, 唐启源, 黄志农, 陈轶林, 刘国京, 余隆平. 湘北高蛋白饲料晚稻新品种(组合)筛选研究[J].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9, 19(1): 1-4.

46. 黄志农, 张玉烛, 朱明, 蒋宗贵, 竺习武, 马国辉, 何英豪, 吴宏恒, 肖丽荣, 刘国京, 刘朝友. “三高一少”栽培下的香两优68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作物研究, 1999, 13(3): 43-45.

47. 黄志农, 黄费元, 竺锡武. 湖南优质食用稻卫生品质研究进展 [C]// 2001年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长沙: 湖南农业科学, 2001: 29-30, 32.

48. 竺锡武, 黄志农, 张玉烛, 马国辉, 黎用朝, 刘二明. 农药残留降解剂的研究:Ⅰ. 降低稻米中甲胺磷残留的有效物质筛选[J]. 作物研究, 1999, 13(3): 46-47.

49. 黄志农, 何英豪, 皮丕登, 唐汇国, 刘朝友. 水稻高产栽培中肥料运筹对害虫种群的生态学效应[J]. 昆虫知识, 2000, 37(3): 129-133.

50. 黄志农, 黄洪, 张玉烛, 马国辉, 徐叔云, 唐汇国. 稻丰散防治杂交水稻主要病虫害药效研究[J]. 作物研究, 2000, 14(1): 18-20, 26.

51. 黄志农, 刘勇, 刘年喜, 李一平, 张玉烛, 等. 湖南稻区种植结构调整对病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C]// 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选编, 2005: 1-12.

52. 唐汇国, 黄志农, 尹惠平, 詹红玉, 卢业湘, 姚淑华, 黄威. 两系杂交稻中后期混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策略[J]. 杂交水稻, 2001, 16(1): 36-37.

53. 黄志农, 竺锡武, 张玉烛. 主要病虫害对优质稻产量及米质影响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 2001, (2): 32-33.

54. 黄志农, 杨新明. 杀螨灵乳油防治柑桔红蜘蛛药效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 1994, (1): 44.

55. 黄志农, 赵波林, 黄杨, 曾力强, 龚定坤. 洞庭湖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I. 水稻主要病虫害协调防治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1993, (3): 41-43.

56. 黄志农, 赵波林, 黄杨, 龚定坤, 曾力强. 洞庭湖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II. 自然控制与化学防治协调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1993, (4): 33-36.

57. 黄志农, 夏金初, 周旺兴, 刘烈辉. 洞庭湖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 III. 水稻主要品种(组合)抗病虫性分析与评价[J]. 湖南农业科学, 1994, (4): 41-42.

58. 黄志农, 夏金初, 周旺兴, 刘烈辉. 洞庭湖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 IV.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种群动态及其控害作用[J]. 湖南农业科学, 1994, (6): 40-41.

59. 黄志农, 周旺兴, 刘烈辉, 阳万能. 洞庭湖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VII. 水稻健身栽培控害技术的配套利用[J]. 湖南农业科学, 1995, (5): 39-40.

60. 黄志农, 郑文光, 夏金初, 雷惠质, 周敦学. 水稻品种资源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及利用[J]. 湖南农业科学, 1996, (2): 29-30.

61. 马国辉, 何英豪, 黄志农, 张玉烛, 徐淑云, 苏宏泰, 邵勇, 龚月中, 刘朝友. 油稻稻三熟制区培两优特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 1997, 12(3): 22-25.

62. 黄志农, 马国辉, 徐叔云, 刘朝友, 何英豪, 张玉烛, 苏宏泰, 邵勇, 郑文光. 培两优特青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主要病虫害发生演替调查初报[J]. 杂交水稻, 1997, 12(6): 18-22.

63. 刘朝友, 马国辉, 徐淑云, 夏妍枝, 黄志农, 苏宏泰. 优质两系杂交晚稻两优288在湘北地区的表现及组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1997(3): 16-18.

64. 黄志农, 马国辉, 郑文光, 杨新明, 何英豪, 徐淑云, 邵勇. 噻唑双控制杂交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效果评价[J]. 湖南农业科学, 1997, (3): 37-38.

65. 马国辉, 黄志农, 何英豪, 张玉烛, 肖丽荣, 徐淑云, 刘朝友, 邵勇, 黄其国. 油稻稻区百亩样方双季稻超高产技术对策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1997, (5): 14-16.

66. 黄志农, 郑文光, 黄洪, 刘二明. 两系杂交早稻分蘖期二化螟经济阈值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 1997, (6): 45-46.

67. 马国辉, 徐叔云, 黄志农, 何英豪, 张玉烛, 刘朝友, 肖丽荣, 邵勇.. 油稻稻三熟制稻区早稻育秧方式“旱育多两大”的示范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增刊): 9-14.

68. 张玉烛, 马国辉, 何英豪, 谢建红, 肖丽荣, 黄志农, 杨先忠, 吴宏恒, 刘朝友, 许仲材, 龚月中. 培两优特青的早穗影响因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增刊): 15-20.

69. 肖丽荣, 张玉烛, 马国辉, 黄祖明, 何英豪, 黄志农. 水稻高产栽培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增刊): 77-78.

70. 马国辉, 张玉烛, 徐叔云, 黄志农, 何英豪, 邵勇, 刘朝友, 肖丽荣. 三熟制油稻稻区品种搭配方式的示范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增刊): 79-82.

71. 马国辉, 何英豪, 黎用朝, 周坤炉, 黄志农, 张玉烛. 农家肥与化肥对晚稻稻米质及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C]// 湖南农业科学: 优质食用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专辑, 1998: 46-49.

72. 黄志农, 马国辉, 何英豪, 张玉烛, 刘二明, 徐叔云, 刘朝友, 邵勇.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J]. 杂交水稻, 1998, 13(2): 17-21, 28.

73. 马国辉, 何英豪, 黄志农, 徐淑云, 刘国京, 刘朝友. 晚稻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栽培技术效果研究[J]. 杂交水稻, 1998, 13(6): 39-40.

74. 马国辉, 罗春城, 黎用朝, 肖丽荣, 谢建红, 吴宏恒, 马国辉, 黄志农, 何英豪. 化学调控措施对早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C]// 湖南农业科学: 优质食用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专辑, 1998: 36-38.

75. 马国辉, 何英豪, 黄志农, 张玉烛. 三熟制双季稻区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接力式高产施肥技术比较[J]. 中国稻米, 1998, (5):18-20.

76. 刘朝友, 徐淑云, 邵勇, 刘国金, 马国辉, 张玉烛, 黄志农, 何英豪. 湘北优质高产食用早籼新品种(组合)筛选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1998, (1): 23-25.

77. 刘二明, 黄志农, 田际榕, 黄费元, 肖放华. 两系法杂交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 1998, (2): 32-34.

78. 黄费元, 黎用朝, 周坤炉, 刘二明, 肖放华, 夏金初, 黄志农, 马国辉, 张玉烛. 优质食用稻卫生品质研究I. 农药、重金属离子残留与稻米卫生品质[C]// 湖南农业科学: 优质食用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专辑, 1998: 53-55.

79. 黄费元, 夏金初, 肖放华, 刘二明, 黎用朝, 周坤炉, 刘进明, 黄志农, 张玉烛, 马国辉. 优质食用稻卫生品质研究II 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筛选[C]// 湖南农业科学: 优质食用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专辑, 1998: 56-58.

80. 黄志农, 周坤炉, 黎用朝, 黄费元, 马国辉, 张玉烛, 郑文光. 优质食用稻卫生品质研究III 无公害优质食用稻病虫害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C]// 湖南农业科学: 优质食用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专辑, 1998: 59-63, 35.

81. 黄志农, 张玉烛, 马国辉, 何英豪, 肖丽荣, 徐淑云, 唐汇国, 刘朝友, 刘国京. 湘早籼19号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特点调查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1998, (2): 35-37.

82. 马国辉, 张玉烛, 何英豪, 黄志农, 肖丽荣, 徐淑云, 刘朝友, 邵勇.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早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 作物研究, 1998, 12(1): 1-4.

83. 刘朝友, 马国辉, 唐启源, 徐叔云, 黄志农, 张玉烛, 刘国京, 郑明安. 湘北高蛋白饲料早稻新品种筛选研究[J]. 作物研究, 1998, 12(2): 16-18.

84. 张玉烛, 马国辉, 肖丽荣, 谢建红, 黄志农, 何英豪, 吴宏恒, 罗春城, 刘朝友. 早稻高产栽培途径研究及效益分析[J]. 作物研究, 1998, 12(3): 1-4.

85. 马国辉, 何英豪, 张玉烛, 徐淑云, 黄志农, 邵勇. 三熟制稻区“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方式的研究[J]. 作物研究, 1998, 12(4): 4-6.

86. 黄志农, 杨新明, 侯定荣, 杨桥林. 植物杀虫剂抑害灵防治蔬菜害虫试验[J]. 长江蔬菜, 1992, (2): 26-27.

87. 罗盛富, 黄志农. 稻纵卷叶螟生物学特性研究[J]. 昆虫知识, 1983, 20(1): 7-11.

88. 黄志农. 水稻二化螟经济阈值研究初报[J]. 湖南农业科学, 1987, (5): 29-32.

89. 罗盛富, 黄志农, 肖永和, 孟建舒.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Ⅰ. 综防技术组装配套与示范[J]. 湖南农业科学, 1989, (1):30-35.

90. 罗盛富, 肖永和, 黄志农, 孟建舒.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Ⅱ. 种肥水药对主要病虫、天敌和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1989, (3): 37-40.

91. 罗盛富, 肖永和, 黄志农, 阳万能, 肖祥梓.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Ⅲ. 稻田主要害虫天敌的控制作用及其保护、协调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 1989, (6): 30-33.

92. 江建云, 彭兆普, 黄志农. 国产新农药扑虱灵防治稻飞虱试验示范[J]. 湖南农业科学, 1989, (2): 38-39.

93. 黄志农. 谈谈水稻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几个技术问题[J]. 湖南农业科学, 1989, (3): 40-43.

94. 黄志农, 孟建舒. 天然物质复配农药“百虫敌”防治稻飞虱的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1991, (3): 34-35.

95. 罗盛富, 肖永和, 黄志农, 黄杨. 苏云金杆菌—BT乳剂防治二化螟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 1992, (4): 38-40.

96. 黄志农, 罗盛富, 孟建舒. 扑虱灵对稻田蜘蛛和盲蝽的影响[J]. 生物防治通报, 1992, 8(1): 44.

97. 雷惠质, 江建云, 彭兆普, 黄志农. 扑虱灵对稻飞虱和黑尾叶蝉的药效研究[C]// 国家农药应用研究论文集,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 142-149.

98. 雷惠质, 江建云, 彭兆普, 黄志农. 扑虱灵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示范[J]. 江苏农业科学, 1990, 5(增刊):26-28.

99. 罗盛富, 黄志农. 稻纵卷叶螟的越冬虫源问题[J]. 植物保护, 1982, 8(2): 15.

100. 湖南省稻纵卷叶螟科研协作组(罗盛富, 黄志农, 雷惠质, 夏松云). 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5): 9-16.

荣誉奖励:

1. 2001、2003、2005、2008年获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 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200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0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 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 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9. 1997、1998、1999、2000湖南省农科院三等功。

10. 1996年获湖南省科委、省农业厅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农科院集体三等功。

11. 199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1986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3. 1985年获湖南省农科院成果一等奖。

14. 1982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媒体报道:

1、《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报道:

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记 湖 南 省 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黄 志 农 研 究 员

植物保护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保护农作物高产优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昆虫室主任黄志农,在三十多年的植物保护研究工作中,以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和执著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刻苦钻研,顽强拚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黄志农研究员一直从事植保领域内的科学研究,长期参加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996至2000年黄志农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课题,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主持完成的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优质食用稻“三高一少”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同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同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优质食用稻农药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200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进入新世纪以后,黄志农研究员以创造良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重点。把研究方向转向到国家“十五”项目中南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其中主持完成了浏阳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2008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他主持完成了蔬菜瓜类——优质晚稻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推广应用面积100多万亩,节省农药费用达7020.0万元,200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志农研究员目前正在进行国家和省“十一五”项目的研究,主要有南方菜地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其中负责蔬菜病虫防控与农药减量及残留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主持洞庭湖区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控防技术研究;超级杂交稻关键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南稻区水稻螟虫防控技术体系研究等多项课题。

黄志农研究员从参加工作至今,已获得10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已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获得奖励荣誉无数。1977至1980年他开始进行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研究,1985年获湖南省农科院成果一等奖;并参加稻纵卷叶螟迁飞规律研究(全国协作组),1982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1981至1986年他研究制订的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化学防治指标直接用于大面积生产,1986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参与获得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1987至1990年“七五”洞庭湖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研究,199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至1995年“八五”洞庭湖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完成综防示范面积10万亩,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为保护洞庭湖区商品粮基地的千顷良田万亩绿色作出了贡献。

专家档案:

黄志农,男,1951年出生,湖南华容人,研究员,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湖南省长沙植物保护研究所昆虫室主任,湖南省昆虫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当代中国人才库》名誉主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2:17